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7)82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

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

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定为公元190年-280年,因为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至280年晋灭吴。而混乱实际上开始于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崩,少帝刘辩继位,何进(刘辨之舅)以外戚为大将军,与太傅袁隗共领尚书事。

灵帝在世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灵帝既死,蹇硕便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因何进有所察觉,其事未果。何进既掌朝政,蹇硕心不自安,乃与诸宦官谋诛何进。中常侍赵胜素亲于何氏,将蹇硕之书交与何进。于是何进诛杀蹇硕,自此何进掌握东汉军政大权。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7月袁绍作为何进的“心腹”极力劝何进诛杀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而何太后、车骑将军何苗不同意。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何进采纳,于是召前将军董卓、丁原、王匡、桥瑁等进军洛阳。至此,何进与宦官已经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

8月十常侍趁何进入宫之际杀掉何进,何进部将吴匡等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斫宫门而入,又纵火烧南宫宫门。袁绍亦引兵入宫,杀宦官赵忠等。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等关闭宫门,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

正当袁绍在皇宫内大肆屠戮宦官之际,董卓已经带兵赶到了北邙山,迎接到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董卓于是裹挟着少帝回到宫中,短时间内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并收编了何进、何苗兄弟的部下,至此董卓在洛阳一家独大。9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绍逃出洛阳,组织兵力讨伐董卓。

如何看待袁绍建议召董卓进京

董卓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而且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他的出现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袁绍建议何进把董卓召进洛阳,等于把这个恶魔从魔盒里释放了出来,董卓及之后的李傕郭汜,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大汉天子尊严扫地。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袁绍建议召董卓进京呢?本来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袁绍建议让董卓带兵进京,就是个馊主意,是在犯傻!

比如当时陈琳、曹操、郑泰、卢植等人都反对袁绍的这个提议,时任何进主簿的陈琳认为如果何进想杀宦官,完全有足够的的力量,现在召四方兵马进京,是授人以柄,只会增加祸乱的可能(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必成,祗为乱阶)。

当时只是袁绍“小跟班”的曹操也认为:“宦官古今都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大权和宠信让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既然要惩治他们,除去首恶就可以了,而且这活儿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你现在征召各地部队,就是让宦官们提高警觉,肯定会失败!”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卢植、郑泰则是直接指出董卓是个祸害,不可召入洛阳。卢植认为“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郑泰对何进说:“董卓 *** 残忍野心勃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你是大将军、辅政大臣,应当坚持由自已决断,诛除有罪的人,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会生变。”

有这么多人都认为召董卓进京是个馊主意,为何袁绍执意劝何进这么做呢?因此有人认为——袁绍执意召四方兵马入洛阳,实际上是另有阴谋!比如知乎博主渤海小吏就认为,袁绍从一开始就是想让何进和宦官集团相互斗争,更好能够一死一伤或者两败俱伤,这样更符合袁绍所追求的利益。

此种观点也有证据支撑。比如在何进被杀后,袁家迅速做出反应,袁隗和袁绍假传圣旨斩杀了太监们安排的樊陵和许相;袁术则和何进部将吴匡联合进攻皇宫,用刀劈砍宫门,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最终袁绍带兵进宫捕杀所有宦官,甚至都顾不上管皇帝的死活。

具体详情,请大家详阅渤海小吏的文章《189年汉末崩塌(8)袁绍导演的惊天政变》。我个人非常喜欢渤海小吏的写作风格和对历史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尤其总能在历史往事中,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真谛,推荐喜欢历史的网友们关注一下。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有自己的看法。

袁绍不傻也不聪明

我认为就召董卓进京这件事,说袁绍犯傻,出了个馊主意有点贬低他;而如果认为整个189年的洛阳大乱斗是袁绍一手策动的,又有点抬高他了。袁绍有家世、有能力,但也有他的缺陷,他肯定不傻,但也算不上一个聪明的人。

回到具体事件来分析,站在袁绍的立场考虑,袁绍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从头捋一捋袁绍在诛宦官之前在干什么。有着“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出身,再加上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

这里简单说一下,由于察举制的选人导向,东汉中后期士人最追求的就是名声。孝、廉就是最重要的品德,所以袁绍服丧六年就是为了养名。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这也是一种抬高自己名声的方式,谁隐居会选择在首都洛阳?袁绍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这里需要再简单补充一下,桓灵二帝期间,搞过两次“党锢之祸”,士人和宦官争斗,结果被宦官撺掇着皇帝把士人都杀的杀、禁锢的禁锢,不允许出来做官。所以,其实在东汉末年 ,士人阶级和宦官集团的才是尖锐对立的,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这也是为何袁绍执意诛除宦官的原因。

简单点说,袁绍在诛宦官之前一直在不断抬高自己的名声,结交党人,树立威望。比如当时十常侍首领赵忠曾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说白了,袁绍是把自己当作年青一代士人领袖来标榜的,这就能够解释他为何有些近乎偏执的要“杀尽宦官”。

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摧残,东汉的士人官僚阶级,对于宦官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袁绍自诩为年青一代士人领袖,自然要以诛除宦官为己任。一旦能够诛除宦官 ,那将是不世的功业,到时候再凭借自己的家世,袁绍未来自然可以飞黄腾达。

因此,诛除宦官始终都是袁绍的目标。袁绍不断撺掇何进杀尽宦官,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至于劝何进召董卓一事,袁绍有没有包藏祸心那肯定也是正常的。毕竟如果宦官集团和外戚斗起来,受益的肯定是袁家和士族官僚集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677.html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的相关文章

朱粲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声怎么样?

朱粲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声怎么样?

朱粲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阀的一支,自称迦楼罗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粲初任城父县(今安徽亳州)的小佐吏,虽然官职不入品,但他在这个岗位上包揽诉讼上下其手,加之能说会道善于笼络人心,在当地也算一号人物。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粲“从军讨长白山贼”时,不愿再给大隋当炮灰...

三国时期蜀汉本土的士族、豪门与刘备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蜀汉本土的士族、豪门与刘备的关系怎么样?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得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在中后期已经无人才可用,只能用廖化这样的老将来冲锋陷阵。这种现象在三国时期,也是蜀汉政权特有的,人才更迭青黄不接。和...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其实非常有作为,却为何隋朝在他手上会迅速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隋炀帝,许多人会把他批判得一无是处。其实,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一无是处,他作为一代帝王,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他甚至把“尚秦汉之规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许多为了夺得帝位而...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虽然对商鞅处以极刑,但是...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去世之前,为何要毒杀光绪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仅仅1天之后,慈禧太后去世。这是不是太巧了一点,所以,当时就有传言说是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但一直没有真凭实据,2008年,科学家对光绪皇帝...

李通在历史上都有何战绩?最后是什么结局?

李通在历史上都有何战绩?最后是什么结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一流水平,诸如五子良将、两夏侯和曹氏宗族大将等,然而,有一位大将,勇冠诸将,曾率军痛击张绣,迎战关羽,成为关羽劲敌,但是,却英年早逝。而在演义中,他非常倒霉,刚出道就死在马超枪下,成为打酱油...

郭子仪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郭子仪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郭子仪,唐代中兴名将,为唐王朝平定了安史之乱。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