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1)85

还不知道:韩信能出川而诸葛亮出不了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韩信出川应战的是三秦败军之将,天下尚未安定,恢复的诸侯国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相对容易很多。诸葛亮面对的是安定了几十年的天下,魏国打输十次还有兵从容应对,蜀国败一次就伤筋动骨。

韩信并非光用奇谋,在出陈仓占领关中后领兵征燕赵,各国都用实力收复了除项楚以外诸侯国取得全胜,然后以十面埋伏计战胜了项楚建立大汉王朝,所以韩信用兵遇强用奇遇弱靠实力,用兵确实达到自如境界,比诸葛亮一边倒的硬拼消耗高明得多。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非要把一个政务型人才与一个军事人才比,本身就是错误的。人才总是在最危难中做出常人难于做到的事!曹操不也从弱小中把袁绍干球了?袁绍经营了多少年?在别人看来诸葛亮是打了几仗小打小闹的战役,但和韩信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韩信出川时北方地区诸侯星罗棋布,中原腹地四分五裂,北方虽然富庶,但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实力大大降低;诸葛亮出川北伐时,中原早已统一于曹魏政权,屯田安民使得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兵员充足,蜀国从荆州丢失、夷陵惨败就已经没有统一的可能性了,诸葛亮回天乏术;韩信是一流军事家,背后有英主刘邦,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及韩信,身后无主(刘禅昏庸)。

韩信为了出川,大搞声东击西,废了很多力气才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反观诸葛亮,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打出北伐口号,大军浩浩荡荡往北开进,引来魏国的重兵阻挡那是必然的。只能说在战争领域差着境界。

说简单点,兵者诡道,阴谋 治国中正,阳谋 舍阴取阳行兵道,那必顺满足一个条件,实力远胜敌方,也就是三倍之于敌。 看看蜀汉,再看曹魏,孔明不弄险,无一点机会!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说诸葛军事不行的,也是从易中天开始,历朝历代所有古人都不如一个易中天。韩信和诸葛的出川没有可比性,其一,韩信出川时的大环境是北方多王并立,项羽的主要目光放在山东诸王上,对刘邦的提防是很小的;而到诸葛出川时期,三国鼎立,北方已经统一,无论有没有诸葛隆中对,北方掌权者只要不傻,在关中吨重兵防御是必然,两者闯关难度不一样。

其二,韩信出关时,关中镇守虽是章邯,但是降将,且所用之兵,并无誓死之心;而诸葛面对的却是整个统一的北方,面对的是曹魏嫡系,司马懿嫡系部队,而不是章邯的刚降之兵。

其三,韩信出川如果失败,影响不是致命的,后勤统一,刘邦下面各种人才都有;而反观诸葛,陆逊的一把火,已经把整个蜀国掏空了,再加刘备去世,刘婵上位,蜀国内部矛盾重重。

其四,刘邦可以输,但诸葛已经输不起,不是不用奇,而是已经输不起,蜀国核心军队已经在夷陵丧失,荆州丢失,兵源只剩人口少的益州,不用奇,只用正,虽多无功而返,但至少蜀国剩余军力还在,北伐成功的希望还在,而一旦用奇而导致失败,比如魏延的子午谷之策,由子午谷走奇兵,兵少则无用,几千人就算通过了,去打长安这种大城,就是搞笑,如若大军过子午谷,对方可是曹魏、司马懿,一旦发现被堵,兵力损失就大了,而原本已经元气大伤的蜀国,一旦兵力损失过大,基本等于完。不是不用奇,而是用奇带来的后果,蜀国已经承受不起。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之一,形势,韩信面对的是秦朝罪臣章邯,而且刘邦曾约法三章获取民心,而且关中一分为三,章邯在最西边,诸葛亮则面对完整北方政权。第二,诸葛亮出兵同样用奇,之一次北伐声东击西连克数郡,曹魏过了段时间才反应过来被诸葛亮派人堵在街亭,这次失败主要在用人,街亭输了陇右完全放空,蜀汉兵势被腰斩当然要退兵。第三,汉朝地震导致汉水改道,楚汉相争时汉水连通黄河可以运粮,而到了诸葛亮时期就出现了严重的运粮问题,这是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诸葛亮不止要面对两倍的敌人,在人才和地理上也面临巨大劣势,粮草不继导致曹魏只要固守几乎不可能失败。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可能有很多客观因素,但真正的因素还是主君的问题,十个刘备绑一起比不了一个刘邦,蜀国国力下降的一战是夷陵之战,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而不该发动的战役,刘邦为了逃跑可以丢掉老婆孩子,两个人差距太大,而且后期诸葛亮北伐主君是刘禅,那就只能遗憾五丈原了。刘邦的兵基本都是山东带来的,立了功还被项羽弄到这么远的地方,项羽自己都知道要衣锦还乡,汉兵不想吗?

实际上汉营一直有士兵偷跑,因此汉军打回关中么士气很高,刘邦再鼓动鼓动,上下同心,而诸葛亮带的基本都是蜀郡的士兵,他们不是诸葛亮有那么大的政治抱负,要克定中原,还于旧都,关中百姓对待两者态度也不一样,刘邦的约法三章给关中百姓影响非常好,一个厚道的长者,给他的支持肯定是很大的,所以刘邦吸收关中地区很容易,而诸葛北伐时的关中已被曹魏经营多年,老百姓日子过得也不错,人心已经不向汉,这个时候诸葛北伐再他们看来就是侵略啊。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许多人视而不见。因为诸葛亮很尴尬,拿诸葛亮和韩信比,韩信有刘邦,诸葛亮有刘禅,能比么?刘邦在正面战场上能和对手主力周旋,刘禅恐怕连萧何都比不了!换一个角度,拿诸葛亮和刘邦比还差不多,刘邦有韩信,诸葛亮有魏延,诸葛亮正面战场能够顶住,魏延也敢于挥师曹魏,但是诸葛亮不敢再立一个偏师,差刘邦很多。

诸葛亮北伐实属没有办法的办法,自夷陵之战后,蜀国老本全部刘备赔光。失去了荆州,刘备就基本丧失统一的力量。之后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延续蜀汉政权还不得不为之。如果一直偏安一隅,魏国只需和吴国同盟,早晚灭蜀。论休养生息的速度,国力谁能和魏国相比。诸葛亮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要灭魏已经不可能了,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要不断进攻,不能让魏国主动进攻,还要联合孙权一起干。总之就是为了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只能不断的北伐,才能延续蜀汉政权,能赢更好,赢不了也不亏,魏国同样被消耗,要灭蜀也不容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544.html

“韩信和诸葛亮都要出川 诸葛亮为什么出不了这个地方” 的相关文章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个皇帝 宋太宗名声为何不够好

对宋太宗的名声,为什么不够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光义这个人,高梁河之战败得太惨,所以黑子多,但是看一下,杜太后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这么敏感的人事任命也侧面说明了金匮之盟的可能性。到了973年,此时赵匡胤已经即位十三年了,这一年,光义政敌赵普罢相...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449年~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人。北魏大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弟郭亮七代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时,为并州主簿,得到并州刺史孙小的赏识。孝文帝即...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