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3)83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 ***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 、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 *** 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轶事典故

另类讲学

李贽住在龙湖芝佛寺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求孩子帮大人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孩子玩。有一次,李贽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接着,他解释说:“之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孩子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感到有趣,到处传播。

借宿好友

李贽55岁时,携妻从云南直奔湖北黄安的天台书院,白天讲学论道,夜宿好友耿定理家中,主业是门客, *** 是家庭教师。

他招收女弟子、个性要解放、个人要自由的“异端邪说”,与耿定理的哥哥、刑部左侍郎耿定向的正统观点激烈冲突,双方水火不容。耿家门人也分成了两派,彼此用拳脚来解决真理问题。耿定理一去世,李贽就从耿家搬出来,迁往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敬,开始了孤寂的学术流浪。

自杀

李贽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死去。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人物评价

总评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致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自我评价

在《自赞》一文中,李贽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豪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迕,口与心违。其人如此,乡人皆恶之矣。昔子贡问夫子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若居士,其可乎哉!”

历代评价

李廷机《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孑然置一身于太虚中,不染一尘,不碍一物,清净无欲,先生有焉。盖吾乡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内如先生者亦少矣”。

池方显《谒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内,缘乃在玄州。闽楚竟难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寻知己,依依今未休。”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汪本钶《续藏书》序:“先生一生无书不读。”

袁中道《李温陵传》:“……骨坚金石,气薄云天;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排拓胜己,跌宕王公,孔文举调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视锺会如奴隶。鸟巢可复,不改其凤咮;鸾翮可铩,不驯其龙性。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嗟乎!才太高,气太豪……”

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吴虞《李卓吾别传》:“张问达、王雅量能焚毁卓吾之书于一时,诬陷卓吾之身于一日……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且流传于日本。”

顾宪成《束高景逸书》:“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败为是非而已。学术到此,真是涂炭,惟有仰屋窃叹而已!如何如何!”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近世不知何人,不晓此意,却节出李逵事来,另作一册,题曰“寿张文集”,可谓咬人屎撅,不是好狗。”而李卓吾评点的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卷首有“和尚读《水浒传》……特为手订《寿张县令黑旋风集》”一句,“和尚”显然是指李贽,因此金圣叹所说“咬人屎撅的坏狗”完全就是对李贽的攻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810.html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在古代,皇后这个位置是很多女性想要得到的,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是最尊贵的女人,受人敬仰。但皇后其实并不好当,很多皇后的经历与遭遇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艰难。接下来要说的文景皇后杨婉瀴,她与元愉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文景皇后,本姓杨,名奥妃,字婉瀴,是东郡人。元愉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十岁时被父亲封为京...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这位纪晓岚大人能被现代人认识,那就多亏了那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6岁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为神童,从此一路神童。从乡试,到殿试。从解元,到进士出身。从平民到走进朝堂,这一路纪晓岚31岁。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仕途的路上却变得坎坷。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佑三年(906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帮助下,对魏博牙军发动突袭,将牙军及其家属进行屠杀,将其一扫而空。牙军是魏博的精锐部队,为何罗绍威要“自断一臂”,杀尽自...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曹操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原配 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屡次干预朝政,为何在丈夫心中无可取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