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学者写了一本字典,为啥就被尊为圣人?扒一扒汉字发展史!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2-17)27

东汉学者写了一本字典,为啥就被尊为圣人?扒一扒汉字发展史!

公元121年,东汉学者许慎,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写完了一本叫做《说文解字》的书。

这本叫做《说文解字》的书,是中国历史上之一本专门研究文字的书籍,同时也是历史上的之一本字典。而在这本书彻底定稿之后,许慎将这本书,完整上交给了国家。

在许慎看来,自己这本书,填补了中国文字领域的空白。只要自己这本书交上去,就注定会名留青史,对以后的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后来的历史上,许慎这本书,确实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对后世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也就是从许慎上交这本书开始,中国才出现了‘字典’这个概念。

但讽刺的是,在许慎上交这本书的时候,接下来朝廷的反应,却并没有像他的预想那样,展现出足够的重视。相反,在许慎上交这本书之后,朝廷甚至奖励他一下都懒得做。这本《说文解字》,很快就被束之高阁,东汉高层很快就把这事给忘了。

对于这种情况,许慎也很无奈。

他很清楚,自己写的这本书,到底有多高的价值。但他同时更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年,东汉高层正在进行权力换届。就在这一年,东汉的那位女君邓绥去世了。邓绥去世之后,汉安帝迅速坐稳了皇位,然后很快就展开了对邓家的大清洗。

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在这一年当中,东汉朝堂上出现了剧烈的动荡,所有人都在忙着站队和争权。不管是后来大家读史书,还是当时的东 *** ,大家都在忙着关注历史主线剧情。至于许慎上交书稿这种支线剧情,大家自然会很少关注。

但历史证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来不会被时间掩盖。

果不其然,就在几年之后,随着东汉朝堂逐渐恢复稳定,许慎这本书的价值,开始迅速被大家发掘出来。同时,许慎的地位,也开始越来越高。此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给许慎加上各种头衔。

直到最后,许慎更是直接被尊为‘字圣’,成了文字领域的圣人,被后世无数读书人敬仰。

仅仅是写了一本《说文解字》,许慎为什么后来就会被捧的这么高?一本今天随意就能买到的字典,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人说,许慎的这本书,后来直接影响了中国整体历史走向呢?

这事,我们还得从中国古代的文字发展史说起。

在中国古代传说当中,汉字是被仓颉创造出来的。传说在黄帝时代之前,大家没有文字。想要记录事情,只能用绳子打结,或者用一些基础图画,来记录一些简单的意思。

但是后来,黄帝在组建部落联盟的时候,和炎帝谈判。结果在谈判过程当中,就因为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记录错了,结果导致黄帝谈判失利。

面对这个情况,当时黄帝手下的大臣仓颉,就想要创造文字,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仓颉云游天下,到处观看各种鸟兽的痕迹,以及日月星辰的规律,最后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就是仓颉创造的‘文字’。

当然,仓颉造字这件事,只是神话传说。历史上具体有没有仓颉这个人,史学界其实也存疑。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汉字的出现,最初绝对不是某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比如说,在距今七千到五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当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带有特殊‘图画’的陶器。这些图画,后来就被史学家称呼为‘陶文’。虽然这种图画比较简陋,还称不上是系统的文字。但至少,这些图画的存在,标志着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努力创造文字体系了。

而接下来,经过漫长的发展之后,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完善文字体系’,就是商朝的甲骨文。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到了商朝的时候,商朝人已经创造出了四千多个甲骨文文字。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文字体系,就已经基本被完善了。

这里多说一句:其实对于甲骨文,目前史学界了解的东西其实并不算多。目前能够准确辨认意思的甲骨文,也就不到两千个。而且,从最原始的陶文,到系统的甲骨文,这期间明显存在巨大的断档。从原始的图画文字,到甲骨文这种系统文字,中间肯定还有大量的演化文字。

只可惜从目前来看,这中间的很多演化文字的文物,我们暂时还没挖出来。如果能找到的话,或许我们就可以彻底搞清楚夏朝乃至夏朝之前的详细历史了。

而接下来,到了西周开国之后,甲骨文开始逐渐演化,变成了西周的‘钟鼎文’,也叫做‘金文’。之所以叫‘钟鼎文’,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的西周文字,基本上都是刻在青铜器上面的。

到了钟鼎文这里,我们能辨认的字数就比较多了。目前我们能准确辨认的钟鼎文,已经有将近2500个。而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基本上也可以考证出西周的大致历史。甚至于从后来出土的文物当中,我们已经可以确定‘牧野之战’具体的发生时间了。

而再之后,到了西周末期的时候。大概在周宣王在位时期,当时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太史籀,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一个系统整理,后世称之为《史籀篇》。经过这位太史籀整理出来的文字,已经和西周初期的钟鼎文,又存在了很多区别。

所以再之后,太史籀整理出来的这些文字,就被称作是‘大篆’。

而西周灭亡之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中原地区常年打仗,不同的诸侯国之间,逐渐产生了文化壁垒。所以后来,几个强大国家,就先后以大篆为基础,产生了不同的文字。而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几大强国之间的文字,更是已经几乎完全不一样了。

顺便说一句,一直到这里,以上所说的所有文字,现代人几乎都不认识。因为这些文字,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差别太大。所以,如果穿越真的存在的话,我们穿越回春秋战国时期,真的见到了孔子和老子。那么接下来,我们不但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就连他们写的东西也不认识。所有的语言和文字,我们穿越之后都得从头再学。

这种情况,最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终于发生了改变。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彻底统一国家,就开始推行秦国的文字。同时进行大规模的焚书行动,禁止使用其他六国的文字。

同时,在这个时代,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对文字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终于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在秦灭六国之后,下令统一文字的,确实是秦始皇。但是具体完成这个工作的,其实是当时的丞相李斯。据史书记载,李斯根据原本秦国的文字,整理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字。这种文字,后世称之为‘小篆’。

到了小篆这里,现代人基本上还是不认识。但是同时,这些秦朝的小篆,已经和我们熟悉的繁体汉字,非常相似了。所以如果我们穿越到秦朝的话,对于小篆的很多文字,我们不一定认识。但是多看两眼联想一下的话,有些简单的字,我们大概可以猜出来是什么。

另外,为了彻底推广‘小篆’,当时李斯还特意写了一个《仓颉篇》,作为小篆的标准版本。然后,李斯把这个《仓颉篇》誊抄了很多份,发到了全国各地,让大家一起去学。

在后来的历史上,大家公认艺术价值更高的书法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兰亭集序》相比,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字作品,价值似乎都要低一头。但是唯有李斯亲手写的这篇《仓颉篇》,如果现世的话,价值是可以和《兰亭集序》相比,甚至还能直接超过!

或许《仓颉篇》的艺术价值,不如《兰亭集序》。但这篇文字的文化意义,那可就彻底高的没边了。

当然,后来李斯亲手写的那篇《仓颉篇》原本,肯定是没流传下来。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或许我们只能在秦始皇陵里面找到了。

因为《仓颉篇》的存在,所以在后来的历史上,很多人往往就把李斯,称作是‘中国古代的之一位书法家’。

而接下来,几乎就在李斯同时代,又有一个文字领域的关键人物出现了。

这个人,叫程邈。

和李斯相比,程邈的名气,显然不算太高。但他在文字领域的贡献,却丝毫不比李斯逊色。

据史书记载,程邈本来是一个秦朝的小官。后来因为触犯法律,得罪了秦始皇,而被抓了起来。在被抓起来之后,程邈在狱中闲着无聊,所以就开始对小篆进行了一系列改动。

而经过程邈这次改动之后,一种新的字体出现了。

这种字体,叫做隶书。

和李斯改进的‘小篆’相比,现代人对隶书的熟悉程度,明显更高!因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书法家在用这种字体。

所以,如果我们穿越到秦始皇刚统一六国的时候,我们未必能认识当时的文字。但是等到程邈改造出隶书之后,接下来的文字,我们基本上就能认识了。

当然,对于程邈改进隶书这件事,后世也有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完整的隶书体系,可能并不是程邈改进出来的,而是后来不断演变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隶书出现,以往的大篆和小篆,开始逐渐被取代,隶书开始逐渐通行天下。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隶书实在是太好用了!和小篆相比,隶书的笔画更少,更加容易辨认和书写,流通起来也更加方便。

而再之后,到了西汉时期,隶书就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大概到了汉武帝时代之后,隶书开始彻底通行全国!

所以,如果我们要穿越的话,更好还是穿越到汉武帝时代之后比较好。因为如果穿越到汉武帝时代之前,光是辨认文字,现代人就很费劲。但是在汉武帝时代之后,接下来的文字,我们基本上就都认识了。

而随着隶书逐渐通行天下,再往后,其实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名叫王次仲。但对于这个王次仲,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人,具体做过哪些事,史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只能确定,这个王次仲后来对隶书又进行了一些改进。

经过王次仲的改进之后,又一种我们更熟悉的字体就出现了。

这种字体,就是楷书。

从楷书出现的那天开始,接下来,我们的文字体系,彻底完整了。从隶书到楷书的这个过程,应该不是王次仲一个人完成的,中间应该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但显然,在楷书出现之后,汉字就已经堪称完美了!

在这之后,随着楷书彻底完善,历史上就出现了之一位‘楷体’书法家。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钟繇。后来他有个儿子叫钟会,带着军队灭了蜀汉,结果被姜维用计给坑死了。

因为钟繇是之一位楷体书法家,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钟繇才是楷书真正的发明者。

反正不管怎么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楷书彻底完善,应该是在东汉中后期。而从东汉中后期开始,接下来,一直到到清朝灭亡,我们的文字基本上都没有任何变化,都是我们认识的‘繁体楷书’。直到现代,为了推行全民基础教育,我们才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简体字。

从部落时代,一直到东汉中后期,我们的文字,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终于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的文字发展史。

但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们的文字彻底完善,在东汉中期,也就是许慎生活的这个时代,一个新的问题出现。

这个问题就是:既然文字已经有了,那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全国使用的文字都完全相同。

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时候,还需要李斯写一个《仓颉篇》,发到各地去让各地学习。那么到了东汉这会儿,自然也是如此。

在东汉中期这会儿,汉字虽然已经逐渐演化完成,但是却没有一个标准的通行版本,能让大家一起照着去学。

这事其实特别重要。要知道,中国古代向来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为古代交通速度有限,国家又比较大。所以不同的地方,文字出现些微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但这种正常,对于一个国家的统一来说,无疑是不正常的。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东汉 *** ,放任这些细小差别存在。接下来进入三国时代之后,因为长时间的割据对立,三国肯定会纷纷产生自己的文字,就像当年战国时期一样。

那么再之后,再想进行统一,那可就难了。

于是,到了东汉中期,大概在东汉极盛时期,也就是汉和帝在位的时候。当时东汉国力比较强,国家钱多的几乎没地方花。所以汉和帝就觉得,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然后,这个历史性的任务,就落到了许慎的头上。

许慎,字叔仲,出生于今天的河南漯河市一带。史书上对于许慎的生平,记载不多。我们只知道,许慎是一个当时很有名的学者。早年在当地担任郡功曹,后来通过察举制,被举荐到了京城做官。

而到了京城之后,恰好当时汉和帝准备开始这个工作。而许慎又比较有学问,对于文字方面的了解也比较多。所以再之后,汉和帝就下令,组建了一个文字研究小组,许慎则是成了其中的关键人物。

公元96年,在汉和帝的要求下,许慎正式开始了文字研究工作。此后,许慎花了四年,完成了《说文解字》的草稿。但是草稿完成之后,许慎又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没有收录,或者研究有限的文字。

于是再之后,许慎又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逐渐完善《说文解字》这本书。

而在许慎完成这个工作的背后,我们其实还应该看到另外两个背景。之一个背景,就是东汉当时强大的国力,以及高层掌权者对许慎的支持。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修书向来都是极为耗钱的大工程。如果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持,没有当权者的认可,许慎是不可能完成这个工作的。

第二个背景,就是纸的出现。

就在许慎写《说文解字》的同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纸的出现,无疑大幅度降低了许慎的工作难度。如果没有蔡伦的造纸术,许慎一样很难完成这个工作。

另外,在许慎这个时代,因为东汉国力极度强大,所以就出现了‘三圣同朝’的盛况。所谓的三圣,指的是字圣许慎、纸圣蔡伦,以及科圣张衡。当时这三位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厉害人物,同时在朝为官,而且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三圣同朝这种事情,就只发生过两次。一次就是东汉极盛时期,字圣、纸圣和科圣同时存在。另一次就是唐朝的极盛时期,当时画圣吴道子、剑圣裴旻、诗圣杜甫,同时在朝为官。当然,后来唐朝同时还有茶圣陆羽,草圣张旭以及乐圣李龟年在世。

总之,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许慎花了半生的精力,终于完成了《说文解字》这本书。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本字典。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本书出现之后,影响可就太大了。

因为自此之后,整个中原地区,大家学习文字的时候,就有了标准教科书。此后尽管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了长时间的分裂期。但因为大家看的文字教科书一样,在文化上,大家始终存在高度认同感。

如果没有许慎这本字典,后来大家能不能认可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可能都是一个问题。

当然,在这本书成书的同时,其实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当时楷书还没有彻底流行,所以许慎采用的字体,还是隶书。至于历史上之一本楷书字典,那就要等到南北朝时期的顾野王来完成了。

就这样,到了公元121年,许慎终于完成了《说文解字》的定稿,彻底写完了这本书。后世有史学家认为,之所以在这一年完稿,可能是因为当时邓绥快死了。然后邓绥想在临死之前,看到这本书写完,所以许慎才会在这一年定稿。

这就是《说文解字》出现的这个过程。

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许慎写这本书,影响力真的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他及时写完了这本书,接下来到了三国时期,以及更后面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形成不同文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就是因为许慎的这本书,自此之后,中国的文字,大体上就彻底定型了。

从这时候开始,因为文字标准被彻底确定,整个中华文明圈,就彻底奠定了基础。自此之后,整个中原以及中原地区周围的其他政权,基本上都会使用同一套文字。就算偶尔有谁能短暂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但最后一样不会长时间流行,肯定会被逐渐同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2/583110.html

“东汉学者写了一本字典,为啥就被尊为圣人?扒一扒汉字发展史!” 的相关文章

杨敷:北魏至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杨敷:北魏至北周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杨敷(?~571年),字文衍,弘农华阴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华州刺史杨暄的儿子,名将杨素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少有大志,重信然诺。北魏建义初年,起家羽林监,袭封临贞县伯。西魏时期,历任奉车都尉、司士郎中、祠部郎中、丞相墨曹参军、帅都督、太中大夫、通...

朱棣在登基之后再也没有诞下子嗣,是因为什么?

朱棣在登基之后再也没有诞下子嗣,是因为什么?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成祖朱棣从1402年当皇帝到1424年去世,前后经历了22年的帝王生涯。在这22年的帝王生涯里,朱棣确实没有生过一男半女。他最小的皇子朱高爔出生时间是1392年,此后便再也没有生过子女了。那么,为什么朱棣当...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的一场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朝时期,北境民间对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意思是说,只要有哥舒翰镇守边将,北方的那些入侵者,连往唐朝的疆域看一眼都不敢。哥舒翰简直就是战神!甚至连大名鼎...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街亭之战马谡怎么做才能挡住张郃十天以上 马谡有什么方法

对街亭之战中,马谡如何做才能挡住张郃10天以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战略是:声东击西、阻援攻城。所谓的声东击西就是用疑兵来迷惑曹魏,让曹魏猜不出蜀军主攻的方向,而赵云则是这支疑兵的统帅,赵云率军走褒斜道,出箕谷,引诱曹魏关中主力,当时曹魏西部...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与文官都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宁成,南阳郡穰县人,西汉酷吏。最初做侍卫随从侍奉汉景帝,之后当上了济南都尉,与济南太守郅都相识,宁成效法严格,下属非常害怕他,宁成所作所为很对郅都的胃口,二人也结成了好友关系。公元前150年,郅都...

雍正死后李卫怎么样了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臣子的

雍正死后李卫怎么样了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臣子的

对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浮来...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比李世民还要强吗

还不了解:唐代李建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强过李世民百倍?公元626年,唐代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因为玄武门事变的发生,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成功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继而逼迫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成了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而原本作为太子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