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8万红军改编成4.5万八路军,毛主席四步法安置剩余3.5万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3-15)16

1937年,国共二次合作。

经过十余次谈判,在我党力争之下,最终从 *** 处争取了3个师、4.5万人的正规军编制。

可此时的红军加起来却有8万人。剩下的3.5万没有编制的红军该何去何从?关键时刻,毛主席是怎么巧妙处理的?

逼蒋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快了全面入侵中国的脚步。但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指导思想下, *** 方面对步步紧逼的日寇,却选择实行“不抵抗政策”,反而集结重兵“围剿”红军,致使热河等地相继沦陷。

尽管丢失东北的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积极向蒋介石请战收复故土,但都遭到拒绝。

为了消耗地方军阀的实力,蒋介石甚至强令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前往西北“围剿”红军。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广东军阀陈济棠与广西军阀李宗仁达成合作,在1936年6月以“北上抗日”为口号,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两广事变”。

虽然“两广事变”在各方的斡旋下草草收场,但这也给了执拗于打内战的蒋介石很大的外交压力。

迫于无奈,蒋介石派出亲信陈立夫于当年10月与 *** 代表潘汉年在上海秘密会晤,协商国共二次合作的可能性。

但此时的蒋介石,并非真心实意地想与 *** 合作,而是迫于各方压力才作出的妥协之举。也正因此, *** 方面在此次秘密接触中颇为傲慢,提出了许多武力的条件。

例如,陈立夫在谈判中向潘汉年表示,蒋介石最多给予红军3000-5000人的编制,连一个满编旅的规模都不到。

不仅如此, *** 方面还进一步要求红军师一级及以上的指挥官必须全部解职,前往国外深造,最少半年后才能回国,且还需接受 *** 方面的考核来安排之后的岗位。 *** 此举无疑是要彻底剥夺我党对于红军的控制权与指挥权,可谓是毫无诚意。

潘汉年在听到这样苛刻无礼的要求后,强硬地回击陈立夫:“陈先生,我看这不是在谈国共合作抗日的大事,而是蒋先生在单方面的收编红军、瓦解中国 *** !”

由于蒋介石毫无谈判诚意,这次在上海进行的秘密谈判很快便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一件“黑天鹅事件”扭转了局面。

1936年12月12日,早就厌倦打内战而一心想要打回东北、收复家乡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联合西北军首脑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将前往督战的蒋介石扣押。

事变发生后,我党 *** 在短暂惊愕后,立刻在毛主席的建议下,从大局考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此逼迫蒋介石合作抗日的应对方针。

最终,在我党斡旋下,经过各方协商,蒋介石接受了周总理提出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自此拉开了国共二次合作抗日的序幕。

借着“西安事变”后国共二次合作的东风,有关红军整编的事宜再次提上日程。

但骨子里就“极端 *** ”的蒋介石却在此事上处处使绊子,让红军改编之路异常曲折。

艰难的谈判进程

为了达成红军的改编事宜,我党与 *** 在1937年先后于庐山、杭州等地进行了5次正式会谈。

可蒋介石“编共而不容共”的态度,使得谈判异常艰难。一开始,谈判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改编后红军的编制规模上。

1937年上半年之一次谈判时,陕北的红军总规模达到了8万余人,实际兵力相当于两个整编军。

因此,基于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考量,我党方面最终提出的方案是争取“4个军、12个师、36个旅、上百个团”的编制。但我党的提案,很快就被想要遏制红军发展的蒋介石所拒绝。

针对这一情况,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从大局出发,亲自致电谈判小组提出了新的改编方案:红军整编为4个师、16个团,外带两个工兵师总计6万人的规模。

从原本的“4个军、16个师”一下子缩减到4个师,我方的让步可谓是诚意满满。

但蒋介石对此仍不满足。在获悉了 *** 的新提案后,他再次指示 *** 谈判人员给出了一个毫无诚意的方案:红军整编为3个师,且每个师的编制仅有9000人。

也就是说,按照蒋介石的方案,红军总计只获得了2.7万人的编制规模。这无疑是我党难以接受的。对此,我方代表据理力争,与 *** 陷入漫长的拉锯。

最终,经过艰难的斗争,关于红军规模的问题以“3个师,总计4.5万人”的方案达成一致。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解决了编制规模问题后,蒋介石又在红军的指挥结构上,动起了歪心思。

从一开始,蒋介石就绞尽脑汁地想要渗透红军。因而在之一次谈判时, *** 方面就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要求改编后的红军中副师长和参谋长的职务,必须由 *** 方面指定。

在随后的谈判中,蒋介石又屡屡作妖,先是要求我党与其个人合作、向其个人效忠,随后又态度强硬地要求毛主席、朱德两位红军的灵魂人物出国考察、离开红军。

在第四次谈判中,蒋介石甚至毫无遮掩地要求红军必须设立政训处,以此机构来替代党组织对红军的指挥权。

为了促成谈判,毛主席下了很大的决心,先是表示可以接受政训处的存在。随后甚至还作出了“原则上不拒绝外出做事”的承诺,但对于 *** 的满满诚意,蒋介石仍不满意。

凡此种种,都将蒋介石“谈判是假,吞并红军是真”的意图暴露得淋漓尽致。

这也使得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就在这时,日寇的入局,再度成为破局的关键。

毛主席的巧妙安排

就在国共关于红军改编的谈判,因为蒋介石的私心与傲慢而停滞不前时,日本人动手了。

1937年7月7日,日寇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入侵我国平津地区,开启了全面侵华的脚步。

面对日寇的侵略步伐,蒋介石终于明白中日之间必将决一死战,我党是必须联合的有方力量。

因而,在8月4日,老蒋终于松口,同意为红军批复115、120和129三个师的番号,并按照 *** 的要求公布了团级以上干部及政训处主任的名单。

但此时的蒋介石仍不甘心,新编成的八路军正副总指挥及各师参谋长的人选名单,其仍未批复。

但随着“淞沪会战”的爆发,在正面战场倍感压力的蒋介石终于坚持不下去了。

*** *** 在8月14日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公开同意了八路军独立自主展开抗战运动的方针,承担敌后抗日、牵制日军的任务。

至此,国共关于红军整编的二次合作谈判,在张学良和日寇的先后助攻下,终于尘埃落定。但此时的 *** 也面临了一大难题,那就是剩余未获得编制的3.5万人,该如何安排。

如果将他们舍弃,那么势必寒了心多年追随革命的将士们的心。可如果将他们留下又将违反谈判协议授人以柄,且军饷开支的压力也不好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给出了巧妙的解法。

之一,毛主席在三个师的师部直属部队上做起了文章。

当时, *** 的军队编制中,除了平常的作战部队,还有直接接受师部、军部领导指挥的直属部队,如师属炮兵营、特务营等。

因此,毛主席就参照 *** 的军制,让三个师各自申请相应的直属营。这些直属营少则两三百人,多则近千人。光是凭借这一招,就解决了万余人的编制问题。

第二,毛主席以保卫党中央安全为目的,组建了八路军留守兵团。

由于八路军主力三个师全部进入山西前线抗日,因而后方的守备极为空虚。此时毛主席提出组建卫戍性质的留守兵团要求,蒋介石也无法拒绝。

八路军留守兵团在成立之初,总员额达到了8000人。其中除了从三个主力师抽调的骨干外,其余大多数则由未获得编制的战士组成。且在后续的发展中,留守兵团的实力不断扩大,总计吸纳了上万人。

第三,则是创办抗日大学,以军校学员的形式安置未获编制的红军战士。

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创办了12个抗战大学,总计安置了上万人的红军战士。这些精英骨干也在随后的八路军发展壮大中,成为了中流砥柱。

第四,则是将伤残严重的红军战士安排退役,成为我党根据地民兵组织的基层干部。

通过以上 *** ,毛主席巧妙地化解难题,将未获得编制的3.5万红军战士留在了 *** 武装的体系之中。这为日后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提供重要基础。

结语

3.5万红军的安置首先应归功于毛主席的巧妙安排。

但从更深次的角度讲,之所以毛主席的 *** 能够成功,本质上还是依赖我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策略,才能解决这数万人的军饷补给问题。

参考文献

张文俊.全面抗战前红军改编谈判中的国共较量[J].安徽史学,2022(01):65-7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7183.html

“8万红军改编成4.5万八路军,毛主席四步法安置剩余3.5万” 的相关文章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392年),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人,汉族。东晋大臣,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右仆射王国宝的弟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凭借太原王氏的门荫入仕,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骠骑长史,有宠于执政司马道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出任使持节、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比较...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