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3个人,至今杳无踪迹,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3-15)29

前言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史书的编撰与延续可供后人追溯当时的历史,铭记古时伟人的功绩,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下,有多少人被记录在册,又有多少人被时间抹去痕迹。

然而有三位人物却迎来共同结局,史书上关于他们的记述戛然而止,他们曾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即如人间蒸发般再无踪迹,时至今日他们的去向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三人分别都是谁?他们究竟去往何处了?

李聃:隐居还是成仙?

“清者穷尽处为何物?”稚童连续发问让博学渊识的父子紧蹙眉头,关于天、上空的探究,实难解答的夫子只能憾然致歉:“先贤未传授,古籍未记载,愚师不敢妄言。”

满腔困惑的幼年李聃连忙退出学堂,跑向母亲的怀抱,再次询问母亲相同的问题,平日里常能轻松解惑的母亲也面露难色,坦言不知答案。

“斗转星移,交替变化,天上的天到底是何物?”得不到答案的李聃独坐在月夜之下,仰望星空与明月,目不转睛地思索着谜底。

李聃出生时,父亲因在守城战役中不幸中暗箭而牺牲,为躲避叛乱的敌军,母亲跟随家丁四处躲藏,直到陈国相邑,怀胎七月的母亲发动生产,才在此地稍作停留。

李聃早产身体虚弱,连啼哭声都似狸猫一般细小微弱,故亲邻间常唤他“狸儿”,毕竟民间常说贱名好养活,直到李聃及笄后,才其取名“李聃”,便是后来的“老子”。

幼年李聃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常缠着家中长辈要听国家兴衰、祭祀占卜、星象之说等等涉猎广泛,本就是遗腹子的李聃备受宠爱,加之勤奋好学,其母亲拜托多人,才将当地精通殷商礼乐的先生请来教授。

“老夫学识浅薄,聃儿才思敏捷,若继续教授只怕会耽误他!”刚刚教授月余的商容夫子趁着放学片刻,向李聃的母亲建议,送其进入周都学习,才不会埋没此等人才。

此后老子进入周都,拜入太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六艺考核出类拔萃,很快便被博士举荐,进入王朝藏书室内负责整理与看管,也正是这样的任职机会,让李聃读尽天下藏书。

藏书室内囊括众家学说,集成天下佳作,汗牛充椟,无所不有。李聃在其中,犹如雄鹰展翅翱翔于天空,如蛟龙入海肆意畅快,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渐入佳境,三年后,李聃的名声响贯天下,连统治者也对其产生几分兴趣。

读书入仕,登朝拜相是士人无不向往的顶峰,李聃也同天下读书人一般迈入朝堂,朝堂势力纷繁复杂,不仅仅只是政见的博弈,更有旁枝末节世家势力的纵横交错,初入朝堂的李聃,无法忍受权贵世家的排挤,果断选择辞官云游。

可入仕之梦怎么甘心就此止步,云游归来的李聃以为是自己心性稚嫩,怀揣希望再次入朝,谁料结局总是相同的,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让他看不到自己治国政见的实现,他顿感悲愤与失望,最终选择深藏自己的抱负,重回天地之间。

“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自幼喜好观天象星说,一日见东方紫气云集,自东向西滚滚而来,早已耳闻老子大名的他心中暗喜,难道是老子将至?

果真,在途经函谷关的驿站处,尹喜等到了日思夜想,十分钦佩的李聃,他深知李聃治国之雄才大略,及思想广阔,如今见其云游四方,实在深感惋惜。

“先生何不著书立说,以供后世瞻仰,我愿代先生传于后世,不愿先生才华泯于虚无。”

因此《道德经》便被保留下来,后来成为道家经典学说,然而李聃在留下《道德经》后又去往了哪里,却是众说纷纭,无一解答。

《庄子·养生主》中提到:“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这比较符合民间一直流传的说法,李聃在乘坐青牛坐骑后,途径函谷关稍作停歇后,便一直西行,进入秦国境内,后在名为扶风的地方选择隐居,直到寿终正寝。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说法,比如认为老子西行出函谷关后,进入西域,在西域化身为佛陀,创立佛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的说法,但却在史料《后汉书》中也有记载:“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我们众所周知的道教中太上老君的形象,也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李聃化身成仙后的化身,但具体李聃去往何处,其人生结局如何,到现在仍是谜团。

徐福:术士还是骗子?

秦始皇雄韬伟略一统天下,奠定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基本版图,然而他却有一心病无药可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秦始皇却在追寻如何该长生不老,完成自己的大业。

彼时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道士徐福主动谏言,请求替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此人有传闻说,他曾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学航海皆有涉及,面对如此信誓旦旦的徐福,急功近利的秦始皇欣然同意他的所有要求,命他前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三千名童男童女,无数的粮食与物资,在秦始皇的满怀希冀的目光下,徐福向着传说中海上仙山蓬莱起程,然而出海数月后,久久没有传来取药的消息,秦始皇派人询问,徐福则推托道:“海中有巨蛟,阻碍船只前行,望陛下派兵射杀,方可继续航行。”

渴求长生不老之药心急如焚的秦始皇怎会觉察到徐福的异样,立刻下旨派兵,当徐福带领秦始皇派遣的弓箭兵再次出海后,《史记》中关于徐福的记录戛然而止,徐福到底去往何处?

普遍认为的一种说法是,徐福顺利抵达日本后,求药不得,怕被秦始皇追责,选择在此地停留下来,不愿返回秦朝,《日本国史略》中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

还有一种小众说法,认为徐福与其他江湖术士别无二致,不过是打着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幌子,骗取秦始皇给予的厚礼,因此根本没有海上仙山一说,实则他早打算好东渡日本,享受人生。

西施:出逃云游还是沉江而死

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其容貌艳丽程度无法想象,但这样一名弱女子,在乱世之中又怎会难逃命运的折磨?

吴越两国争雄,越国战败,苟延残喘的越王勾践如何甘心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卧薪尝胆静待复国时机。

肤白貌美、精通歌律的西施自然成为勾践复国的一招妙计,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痴迷美色的吴王夫差。

在越王勾践的精心训练下,以及暗中操纵下,西施被成功地送入吴王床榻之间,柔情貌美的女子,体贴细微的照顾,如何不让一个征战沙场,日日与冰刀铁弈相见的冷血帝王沉沦,日日独宠西施,很快她便成为吴王心尖尖上的美人。

沉迷于西施鱼水之欢的吴王,不理朝政,一心只想着如何讨得美人欢心,她为西施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不过央了西施一句随口说的:“大王的楼阁还不够多。”

完全可以说,自从西施入吴王宫后,夫差的眼中再也容不下其他女人,六宫粉黛无言,三千宠爱在一身,荒废朝政的吴王给了卧薪尝胆勾践可乘之机。

当越国大兵进犯吴国都城时,彼时吴王才清醒过来,一代帝王沦为刀下亡魂,祸国殃民,又或者说是肩负复国重任的西施又该何去何从?

关于西施的结局,史家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西施与昔日情人范蠡离开吴越两国,云游四方,在民间做一对神仙眷侣,但此说法并没有史料记载支撑。

还有一种说法,吴国被灭国后,与吴王相伴日久,动心的西施无法面对自己亲手杀害爱人的现实,内心极度纠结下,最终选择自尽身亡,追溯吴王而去,毕竟西施在世时本就是孤身一人,从未体验过他人对自己的疼爱与温暖,而成为勾践计谋的棋子,不过是身不由己。

还有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西施在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计后,见其容貌的勾践动心想要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而范蠡不愿勾践被红颜误国,遂设计将西施沉江溺死。

但是关于西施沉江而死的说法还有一种,是勾践夫人嫉妒西施貌美,于是自作主张趁其不备,装入麻袋扔进江流中自生自灭。

结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下,史书上突然消失记载的人物又何止寥寥数人,比如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当年马嵬坡下遇难的杨贵妃,又或者王莽究竟是否是穿越之人,诸如此类的谜底太多太多,让我们留给时间长河去解决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7203.html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3个人,至今杳无踪迹,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皇帝都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乳娘的?

历史上皇帝都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乳娘的?

由乳娘代为喂养,成为古代一种权势的象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乳娘。之所以古代皇帝基本上都有乳娘,一是为了彰显富贵,毕竟只有皇亲国戚、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乳娘。二是因为嫔妃身体不会很壮实,奶水不够。而且生了孩子后,只有请乳娘,才能确...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还不知道: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能够统一,他会因为忌惮而被杀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历朝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毕竟身为能伴随开国君王打江山的臣子,大多都有不俗的能耐,而这些人一旦独立出去,很有可能坐镇一方,威胁到帝国的安危。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

刘备要是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会不会除掉诸葛亮

刘备要是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会不会除掉诸葛亮

对如果刘备一统三国,他会除掉诸葛亮吗?五虎上将中哪些人会倒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早在商王朝,枭已然作为王朝的图腾出现了。枭雄则是形容烈鸟一样的人物性格,逐步演变成为形容胸怀大志、内附机心、杀伐决断、不囿古今的人物。用通俗话来说,这类人往往有...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都在哪?为什么诸葛亮要放虎归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不得不佩服诸葛先生的能力,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邓赊豪猪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则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别是...

韩信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是被冤枉的还是咎由自取

韩信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是被冤枉的还是咎由自取

对韩信最后为何会被杀?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被冤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汉初三杰之一兵仙韩信的死,很多朋友都觉得扼腕叹息。可是我要说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韩信的死就是自己造成的。他的被诛杀有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的。作为刘邦曾经登台拜将的大将,韩信和刘邦之间出现隔阂的一...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