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辽争霸:潘仁美与杨家将的真相

中国历史2周前 (04-24)7

契丹崛起的过程,契丹经过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两代的不懈奋斗,不仅统一草原,还取得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王朝更大的敌人。赵光义继位后,先后两次大举北伐幽云,均遭遇惨败,究竟是如何原因?家喻户晓的杨家将,陷害忠良的潘仁美,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这一回我们就来讲讲宋辽争霸和杨家将的故事。

一、 北伐幽州

赵光义继位后,先后迫使彰泉献地、吴越纳土,平定整个南方,然后率军亲征北汉,经过多次大战考验,北汉早已羸弱不堪,只能苟延残喘,当宋军兵临太原城下时,尽管北汉一如既往地顽抗,但再也抵挡不住,只得乖乖投降。

攻克太原后,赵光义信心爆棚,他不顾众将反对,决定一鼓作气,挥师东进,收复幽州。一开始,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宋军高歌猛进,赵光义亲临幽州城下,指挥大军四面包围,猛攻城池,但守城辽军在韩德让、耶律学古的带领下抵抗十分顽强,宋军攻克太原后没有休整,久攻不下,开始出现疲劳,赵光义光只想速战速决,光顾着指挥主力攻城,没有专门部署兵力阻援,导致对方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赶来。

契丹高层听说宋军兵临城下,一片悲观论调,辽景宗甚至想放弃幽州,但耶律休哥力排众议,率数万精锐驰援,在高粱河一带与耶律沙、耶律斜轸等部汇合,趁夜色向宋军发动反击。宋军遭遇突袭,一时抵挡不住,耶律学古趁机率兵从城内杀出,辽军全面开花,越战越勇,宋军全线崩溃,仓皇南逃,辽军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出三十余里,打得宋军丢盔弃甲,伤亡惨重,被斩首者达一万余人。最狼狈的是赵光义,他在混战中腿部中箭,被耶律休哥追着 *** 跑,一直跑到涿州,才改乘驴车南逃,万分惊险地捡回一条性命。

幽州之战是宋辽双方之一次大规模战争,却不是最后一次,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将就很难停下来,辽景宗很快派出十万大军由河北、山西两路攻宋,在满城之战被宋军击溃,他不甘失败,又率军亲征,在瓦桥关一战中击溃宋军,找回面子,但在西路的辽军却遭到杨业阻击,吃了一场大败。

二、 杨家将

在中国,说起杨家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真实的历史毕竟不同于演义,杨家将作为一个武将群体在历史上没有演义中的声名显赫,只有杨业一人比较突出。

杨业是陕西神木人,早年效力北汉,北汉灭亡后,杨业归降宋朝,被赵光义任命为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负责山西一线的对辽防御,当时杨业的名气还不大,真正让他名扬四海的是雁门关之战。

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三月,辽军分两路大举攻宋,驸马萧咄李统兵十万进攻雁门关,杨业建议主帅潘美率主力在正面接战,自己率数百精骑由小路绕至雁门关北,突然出现在辽军背后,两部腹背夹击,一举击溃辽军,杀死主帅萧咄李。经此一战,杨业声威大震,辽军对他畏之如虎,远远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不敢接战,因此得名「杨无敌」。

除了雁门关之战,杨业还多次击败辽军入侵,成为辽军更大的苦主,也引来同僚嫉妒,不断有人上书诽谤,赵光义把告状信全都打包给杨业,一方面表示对杨业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敲打提醒他,杨业看后感激涕零,打仗更加卖力。

三、 雍熙北伐

雍熙三年(986 年),赵光义决定一雪前耻,再度北伐。此次北伐兵分三路,东路以曹彬为帅,作为主力持重缓行,假装进攻幽州,牵制辽军主力;中路以田重进为帅,作为辅攻;西路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王侁为都监,趁辽军被东路军吸引注意时出雁门关,快速攻取关外诸州,然后与中路军会合,挥师东进,与东路军一起三路会攻幽州。

赵光义这个部署很严密,执行中却出了问题,曹彬的东路军本该持重缓进,但看到西路军、中路军屡战屡胜,耐不住寂寞,开始急躁冒进,名将耶律休哥窥准宋军破绽,不断派兵骚扰,阻断粮道,宋军人多势众,却粮饷不继,兵困马乏,陷入被动,特别在攻占涿州(今河北涿州)后面临被辽军两路钳击的危险,主帅曹彬不得已放弃涿州,率军撤退,撤退中宋军毫无秩序,耶律休哥抓住战机,尾随追击,在歧沟关一带(今河北涿州西南)大败宋军,并一路追到高阳关(近河北高阳东),宋军屡遭大败,伤亡数万,损失惨重。

东路军溃散,雍熙北伐实质上已宣告失败,辽军乘胜反击,把宋军攻占的城池一一夺回,赵光义担心其他两路也被吃掉,急令中路军、西路军撤退,与此同时又让潘美派兵掩护云、应、寰、朔四州(均位于山西)百姓南迁,正是此举让西路军孤悬敌后,葬送了一代名将杨业的性命。

四、 杨业之死

四州百姓携家带口,行动迟缓,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为此杨业向潘美建议先出兵假装攻打应州,诱使敌军回救,然后趁机敌军兵力空虚,掩护云、朔二州百姓出城转移,可保万无一失,但监军王侁等人不以为然,要求大张旗鼓与敌军交战,还嘲讽杨业胆小畏敌,甚至诬陷他心存异志,主帅潘美默许了王侁的意见,杨业本是北汉降将,被王侁激将之下,不得已只得率兵正面迎敌,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请潘美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布置强弓劲弩接应。

杨业率少数精兵出战,被耶律斜轸设伏击败,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大半天,终于退到陈家谷口,却连半个宋军的影子都没看到,原来潘美、王侁等人在陈家谷口等了半天,不见前方战报,以为辽军败走,为了争功先后带兵离开谷口,得知杨业兵败后,潘美竟不顾杨业,率全军撤退了。

杨业知道已被友军抛弃,悲愤交加,捶胸顿足,拊膺大恸,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奋力杀敌,身上受伤十余处,仍杀敌上百,麾下将士死伤殆尽,却没有一人投降。战至最后,杨业战马重伤不能行走,他一人藏匿深林之中,被敌人发现射中后落马成擒,刚烈不屈的杨业不吃不喝,绝食三日而亡。

赵光义听说杨业战死,痛惜良久,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使,录取杨业的五个儿子为官,监军王侁、刘文裕因逼迫杨业出战被除名流放,主帅潘美官降三级,一年后郁郁而终。

《杨家将演义》中,杨家将因奸臣潘仁美拒不发兵救援遭遇惨败,杨业头撞李陵碑而死,就是基于雍熙北伐这段历史改编,书中的奸臣潘仁美原型就是潘美。但客观地说,历史上的潘美是宋初四大名将之一,战功赫赫,口碑良好,只因这一点被黑化成陷害忠良的奸臣,落得个与严嵩之流并驾齐驱,遗臭万年的下场,这黑锅背得确实够冤。

随着杨业壮烈殉国,规模空前的雍熙北伐以宋朝惨败告终,但杨家将的故事并未结束,民间演义中,杨家十代为将,满门忠烈,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南宋,《水浒传》里的「青面首」杨志就被塑造为杨家将后裔,南宋岳家军名将杨再兴也被说成是杨家将后人,就连杨家的女人都个个身手了得,成为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堪称之一将门世家。

真实的历史上,杨家将只有三代,杨业是之一代,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即杨延昭)、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七个儿子中,杨延玉随杨业战死,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五人一生籍籍无名,没有任何事迹;杨延昭应该是长子,颇有杨业忠勇之风,在宋真宗时期多次打败辽军,被辽人忌惮,称为「杨六郎」,演义错认为他是排行老六;杨延昭有一个儿子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年间,曾参与抗击西夏和追随狄青南征平乱,演义把他说成是杨延昭的孙子,硬加入一个子虚乌有的杨宗保,搞乱了杨家的辈分。

杨业战死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未影响宋辽大局。雍熙北伐后,辽军大举报复,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军亲征,赵光义派兵迎战,双方集中数万重兵在河北君子馆一带交战,经过激战,宋军惨败,辽军惨胜,双方伤亡人数相当,但自此之后,赵光义畏辽如虎,再也没了收复幽燕的勇气。接下来的几年间,辽军仍不时南下攻宋,但均被宋军击败,特别是端拱二年(989 年)七月的徐河一战,耶律休哥险些丧命,辽军经此一败,此后数年不敢大举南下。

从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到端拱二年(989 年)的十年,是宋辽军事冲突最为剧烈频繁的时期,大仗小仗打了无数次,宋军有两次大举北伐,辽军有五次大规模南侵,频繁的宋辽战争呈现出一个显著规律:谁主动发动进攻,谁就以失败告终。这个规律充分说明宋辽双方实力十分均衡,宋朝无法收复幽云,辽朝也无力扩大地盘,不停的打仗对谁都没好处,澶渊之盟就是在这种均衡下形成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538.html

“宋辽争霸:潘仁美与杨家将的真相”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