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看《雍正王朝》:才发现康熙留下的遗诏,暴露了雍正的“阴狠”

中国历史2周前 (05-08)8

“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他心系百姓,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廷。

但他也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虽然替康熙帝平了不少的烦心事,也收拾了不少的烂摊子,而在这期间,他也得罪了很多的朝廷大臣。

所以在康熙看来,胤禛这个人就是太过于急躁了,但他很是欣赏胤禛的能力,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胤禛,并送给他了四个大字——“戒急用忍”。

就是这四个字,让雍正一次又一次地隐忍,每当遇到烦心事,他总会抬头看看这四个大字,想起皇阿玛对他的嘱托。

不得不说,这四个字确实给了雍正不少的帮助,但同样也揭开了他内心的“阴狠”......

胤禛的“阴狠”

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是康熙帝眼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儿子了。

他没有八阿哥那样的学识,也没有十四阿哥那样精妙的骑射,更没有十阿哥那样尊贵的出身,所以他在夺嫡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

胤禛的生母地位较低,所以他在出生后就被送走了,送到了皇后的身边抚养。

从小不在生母身边长大的胤禛,在皇后离世之后,他就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孩子,渐渐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但胤禛的骨子里还是有大抱负的,也可能是从小待在皇后身边的原因,也可能是生活在皇宫中的原因,让他有一颗正义、一心想要为国家做事的心。

而九子夺嫡的激烈他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总是隐藏自己,再加上本就性格孤僻的他,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存在感非常低。

所以康熙一开始对胤禛的评价就是“为人轻率”、“喜怒不定”,可以看出,雍正是非常瞧不上胤禛的。

对于康熙的评价,胤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便想要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在康熙心中的形象。

从那之后,胤禛直接开始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给外界一种他是个闲人的感觉,每天只知道修佛,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胤禛心中的“大抱负”并没有慢慢地消磨掉,而是逐渐增强。

所以他总是背地里往康熙身边靠,康熙说东,他绝不往其他三个方向,完全按照康熙帝的喜好来行事。

这个时候刚好太子胤礽不作为,老八胤禩以歪心思拉拢朝中威信,自然而然的,老四胤禛就成了康熙心中最看好的人。

但胤禛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急躁了,面对事情总是想要冲上去表现,包括南方救灾、追缴户部欠款,虽然他都圆满地解决了,但的确是有点太急于表现了。

就是他这样的行为,让他得罪了不少人,直接站到了其他皇子的对立面,拉了不少仇恨。

康熙虽然降了罪,但还是打心底里喜欢起了胤禛,因为只有胤禛在真正地为他做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有了把皇位传给胤禛的想法。

雍正的“急性子”

康熙离世的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传位于四阿哥”。

就这样,雍正在所有人的质疑中,坐上了皇位。

谁也没有想到,胤禛能成为下一任皇帝,明明老八胤禩才是最有希望的,为何康熙要传位于老四。

老八胤禩确实是有才华,也确实是当皇帝的好人选,但他却没有用到正点上,一心只想着怎么去壮大自己势力,而忘记了初心。

本来胤禩才是康熙眼前的红人,深受康熙的重视,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他渐渐飘了起来,连朝廷的事情都不再关心了,逐渐变成了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子。

雍正也是幸运,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得到了康熙的青睐。

当然除了幸运,也有不少的原因在于他的小心思,看似对皇位没有兴趣的他,其实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往上爬”。

就是这样,让康熙看到了他的野心,更看到了他那急于表现的心。

所以在康熙离世前,就送给了雍正四个字,叫“戒急用忍”,让他收收心,也为了日后他能掌管好朝廷。

不得不说,康熙看人还是很准的,这四个字确实给了雍正不少的帮助。

在雍正刚即位的时候,朝中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甚至想要谋反。

就在他之一次上朝时,老十胤䄉就在朝堂上放了一个屁,显然是在与他作对。

以雍正的性格,必然会发火,但在他抬头看了那四个大字之后,他忍了下来,想着自己在刚刚即位,不宜生太大的气,便把不满都咽进了肚子里。

而且康熙从前也和他说过,不要太过急躁,要宽和一些,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兄弟们,一定要和善,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和自己的臣民,才能获得信任和威望。

刚开始,雍正确实是这样的,很听康熙帝的话,遇事先思考,先回想皇阿玛留给自己的话,也为他减少了不少的麻烦。

然而雍正骨子里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前期他确实听了康熙的忠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随着朝廷的变化,雍正逐渐漏出了从前的样子。

其实在他登基的当天晚上,就差一点做了一件冲动的事。

他是怎么登上基的,他比谁都清楚,而他身边的邬思道更是在背后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所以面对一个知道他所有底细的人,雍正的内心是不安全,便连夜找到了邬思道,就是想要灭了邬思道的口。

好在邬思道脑子转的快,成功躲过一劫。

在后来的日子中,雍正逐渐暴漏了“本性”,他的急性子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他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大事,也把大清带到了辉煌,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工作中,但却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如果雍正当初听了康熙的告诫,那么结局可能会不一样,可能会得到更多大臣的信任和尊重,也可能不会那么早就暴毙而亡。

急于求成的雍正帝把自己的心思全放在了朝政上,一心只想早点打下江山,早点解决问题,总是冲动行事。

就是这样的他,在继任13年之后,耗干了自己的心血,看到老八胤禩的遗书,没能缓过来,吐血而亡了,实在是让人唏嘘。

不管怎么说,雍正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没有拉拢好人心,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信息来源:

新周刊《《雍正王朝》:二十年来最耐看的清宫剧,演出了人间万苦》2019.5.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337.html

“三看《雍正王朝》:才发现康熙留下的遗诏,暴露了雍正的“阴狠”” 的相关文章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胆的军事构想,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支持的人说,“兵者,诡道也”,如果诸葛亮当时采用此计,那么蜀汉的命运将被改写;反对的人说,此计风险太大,几乎等同于直接送命。1400年后,...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人 。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曹魏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恢年少知名,起家即丘县长,迁临沂县令。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效力于琅琊王司马睿,出任安东主簿、江宁县令。从讨周馥有功,...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他一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性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得到后主李煜恩宠。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光义侵占小周后的事件,是在各种笔记中广为流传,却没能收入正史的一个史料。这个史料是说,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赵光义经常宣小周后进宫,数天后才出来。出来后,她便大骂李煜。骂声传到了屋外,听到的人...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