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7)87

李筠,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建隆元年(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向北汉称臣,反抗北宋。但李筠起兵仅两个月,就被赵匡胤消灭。为何李筠要向手下败将北汉称臣

一,早年从军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早年从军,在后唐秦王李从荣手下担任护卫,因为擅长骑射,能拉百斤大弓,所以很得李从荣重用。长兴四年(933年),李从荣见父亲李嗣源病重,于是入宫夺位。李筠起先随李从荣攻打皇宫,连杀十多人。但后来唐军击败李从荣,将其斩杀。李筠见事不能成,于是弃马逃走。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夺位为帝,李筠这才再次 *** 投军,担任控鹤指挥使。

二,常山反辽

开运三年(946年),辽军大举南侵,灭亡后晋。辽将赵延寿听闻李筠骁勇善战,于是把他招募到帐下效力。不久辽太宗率军北返,但在途中病逝,其侄耶律阮趁机夺位,扣押赵延寿。然后耶律阮率大军回辽,留耶律解里驻守常山。

耶律解里为人贪婪,趁机削减降辽的晋军伙食,使得晋军士卒面有饥色,对他十分不满。李筠于是联络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晋军将领,约定起事的计划与日期。但控鹤左厢都校白再荣有些害怕,不敢答应。李筠于是拿刀迫使白再荣答应,接着其余的晋军将领一一歃血为盟,约定齐心协力反辽。

闰七月二十九日,晋军趁着辽人吃早饭,以撞钟为号,夺取武器库,联合常山百姓一同攻打辽军。常山城内的辽军吓得逃出城外,向耶律解里求援。耶律解里于是围攻常山,可城内的晋军发生分化,只有控鹤军与百姓拼死作战,其他晋军则趁机抢夺财物。后来城外的百姓前来支援晋军,袭击辽军,吓得耶律解里仓皇而逃。

晋军将领在事后争夺功劳,李筠于是去求见宰相冯道,让他节制众将。冯道因为自己是书生,不会统兵而拒绝。虽然李筠在常山一战中立了首功,但冯道因为他与诸将的官职都低于白再荣,因而让白再荣节制众将。这时晋军诸将才不再争功,百姓也随之安定。

当时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冯道众人于是归附后汉。李筠为了向刘知远表示诚意,于是派儿子前往京城祝贺,并充当人质。刘知远大为高兴,于是任命白再荣为留后,李筠为博州刺史。李筠因为功高赏薄对此很不满意。

三,效力后周

乾祐三年(950年),天雄军节度使郭威见李筠骁勇善战,于是把他召入麾下,让其担任北面缘边巡检。不久后汉隐帝猜忌大臣,于是派人去处死郭威。李筠因此随郭威起兵,击败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控制了汴梁。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周,封李筠为彰德军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刘旻大怒,于是起兵伐周。李筠于是向郭威请战,获得嘉许。广顺二年(952年),郭威攻克兖州,平定慕容彦超之乱。李筠因此前往朝觐皇帝,祝贺平叛。然后郭威任命李筠为昭义军节度使,让他防御北汉。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南攻后周,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李筠于是派护军穆令均出击,抵御汉军。但穆令均轻敌,为汉将张晖所败,只得退守潞州。随后周世宗亲征,击败张晖,令李筠北上围攻太原,符彦卿驻守忻口防御辽军。随后李筠与张永德前往支援符彦卿,绕到辽军身后发动攻击,大败辽军。

显德二年(955年),李筠攻打北汉,俘虏汉将安浚、康超等人。此后李筠每年都会派兵袭击北汉,夺取军寨,斩杀与俘虏北汉将士,献给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逝,子周恭帝即位,封李筠为检校太尉。李筠继续像以前一样派人袭扰北汉,将所得战利品献给皇帝。

四,起兵反宋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篡周建宋,为了拉拢李筠,于是派人封他为中书令。李筠对此十分不满,想要拒绝赵匡胤的任命,但被手下劝阻,勉强接受宋使的册封。事后李筠拿出郭威的画像,痛哭不已。北汉得知此事,于是派人联络李筠一同攻宋。李筠为了迷惑赵匡胤,故意把北汉的书信交给宋廷,然后暗中准备起兵。

皇城使李守节得知父亲李筠图谋起兵,于是苦苦劝谏,叫他不要反宋,但李筠不听。赵匡胤得知此事,对李守节说:“朕听说你劝你父亲不要背叛朝廷,但他不听。如果我杀了你,岂不是辜负了你的忠心。现在你回去劝你父亲,告诉他说朕连天子都能做,难道还不能让他臣服吗?”李守节于是将此番话告诉李筠,但他听了之后,大为惊恐,知道事情败露,于是立即起兵。

从事闾丘仲卿向李筠献计说:“将军只以孤军反宋,形势十分不利,虽然得到北汉的援助,恐怕也不是赵匡胤对手。宋军装备精良,战力强悍,难以打败。不如西下太行,直取洛阳,与赵匡胤东西对峙以争夺天下。”李筠回答说:“我乃大周老将,与世宗情同兄弟。赵匡胤手下的禁军将士都是世宗旧部,要是听说我来,一定会倒戈归顺。何况我有猛将、良马,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然后李筠杀死赵匡胤派来的官吏,向北汉求援。

北汉皇帝刘承钧率领汉辽联军数千人南下,到了昭义军。李筠前来迎接,当发现刘承钧所部又少又弱,内心十分后悔,但迫于形势,还是向刘承钧称臣。刘承钧封李筠为西平王,还赐予三百匹马。可当刘承钧得知李筠是要为后周报仇,内心闷闷不乐,对他起了猜忌之心,便派宣徽使卢赞监督李筠。李筠对此十分不满,但也只得接受。

五,兵败被杀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留李守节守卫上党,自己率主力南下。赵匡胤于是派石守信、高怀德前往抵御,还嘱咐二人扼守险要,防止敌军从太行进军。接着赵匡胤又派慕容延钊、王全斌从侧翼支援,然后两路宋军回合,在长平大败李筠。然后赵匡胤亲征,与石守信他们会合,在泽州大败李筠。李筠在泽州城外惨败,只得退守泽州,宋军于是将其团团包围。

龙捷使王廷鲁、汾州团练使王全德见李筠惨败,于是率军降宋,使得泽州成为孤城。李筠爱妾刘氏劝他清点城内好马,赶紧突围出去,免得坐以待毙。但李筠手下有人反对,说情势危急,难保不会有人劫持他而投降宋军。李筠听了,犹豫不决。第二天,赵匡胤亲自督促军士攻城,宋军因此拼死作战,拿下泽州,李筠于是投水自杀。随后宋军攻打上党,李守节则献城投降。

总的来说李筠是后周名将,多次击败北汉与辽,为后周北部边境的安稳做出巨大贡献。李筠为了借助北汉与辽的力量消灭北宋,于是向北汉称臣。但由于李筠过于轻视宋军,加上自身实力弱小,还没有得到辽及北汉的强力帮助,因此迅速失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611.html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的相关文章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

王拱辰: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拱辰: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1...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李湛次子,没成为太子反而让他保全了性命

李休复,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详。其兄长李普生于824年,敬宗于826年被杀,他应在其间出生。敬宗被杀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为唐文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复成为敬宗实际上的长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余儿子为王,李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