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2)1730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

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父子二人皆当世名将,在南北朝至隋朝的那段乱世时期,为效力的王朝屡立功勋,都曾封公拜将,不负人生所学。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但贺若敦和贺若弼的人生结局却不怎么好,父子俩都被当权者赐死。

而他们被赐死的原因也都一样,就是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发了牢骚,激怒了当权者,真是天生一对父子。

一:贺若敦发牢骚被赐死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朝廷让贺若敦以中州刺史的身份镇守函谷关,这一任命让贺若敦相当不满。

根据史书记载,贺若敦不满的原因有二:

其一:北周武成二年末至保定元年初(公元560年至561年)时,贺若敦和独孤盛奉命率部攻略湘州,战后,贺若敦被免官。

当时,北周军队分兵两路,以独孤盛为主(主要率领水军),贺若敦为辅,对手是南陈大将侯瑱率领的军队。

这一仗北周败了,独孤盛一路大败而回,“(侯瑱)与盛战于西江口,大败盛军,虏其人马器械,不可胜数。”

贺若敦这一路在战场上没败,但他只有六千军队,独孤盛败退后,他也无力独自攻略湘州,因此,率军撤退。

可回朝后追究责任,独孤盛没啥事,贺若敦却被免除官职,“晋公(宇文)护以敦失地无功,除名为民。”

这是典型的拿背景小的背锅,独孤盛是关陇权贵家族出身,不好严惩,所以,掌权的宇文护只有委屈贺若敦了。

如果懂得北周的权力格局,贺若敦就应该知道,自己给关陇权贵背锅不会太吃亏。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被免官后,仅过了一年,宇文护就继续对他委以重任,“保定二年,拜工部中大夫。寻出为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可贺若敦却牢记此事,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反,不蒙旌赏,翻被除名,每怀怨怒。”

其二:北周朝廷让贺若敦以刺史的身份去镇守函谷关,他觉得官小了。

早在西魏的魏废帝时期,因权臣宇文泰的提拔,贺若敦的爵位就当到了公爵,且曾担任过骠骑大将军一职。

在北周时期,就在奉命镇守函谷关之前,他也是“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毫无疑问,让他担任中州刺史并镇守函谷关,是贬斥任用,史书没有记载原因,但我个人认为,跟他经常抱怨在湘州之战后被免官有关。

且跟他同辈的军中同袍,当时大多都当上大将军,自己却只是个刺史,因此,他继续发牢骚抱怨,“敦恃功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

贺若敦不停发牢骚,终于激怒了掌权者宇文护,将贺若敦召回朝中赐死,“晋公护怒,遂征敦还,逼令自杀。时年四十九。”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二:贺若弼批评皇帝被杀

贺若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为了儿子贺若弼今后不会重蹈覆辙,死前特别叮嘱道:“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并且,贺若敦特意拿锥子刺儿子的舌头,希望以此让儿子牢记自己的教训,以后谨言慎行,“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真是很适用在贺若敦和贺若弼这对父子身上。

贺若弼在此后的人生中,并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也或者是时间久了,忘记了父亲当初的教训。

北周时期,贺若弼还记得父亲死前的警告,曾因谨慎言行躲过了一次高层权力争斗。

但到了隋朝时,因屡立军功而“进位上柱国,封爵宋国公,任右武候大将军”的贺若弼就本性复发了。

他在隋文帝杨坚执政时,就因嫌弃功劳大而官位小,而经常发牢骚,还因此被杨坚惩治过,并因此不再受到杨坚信用,《隋书·贺若弼传》中记载: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岁馀,复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复任使,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此后,贺若弼并没有吸取教训,多次发出怨愤之言,但杨坚还比较大度,虽然不再重用贺若弼,可也没再惩治他,反而多次对其发出劝告,《北史·贺若弼传》中记载:

上数之曰:“人有性善行恶者,公之为恶,及与行俱。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昔在周朝,已教他兒子反,此心终不能改邪?”

杨坚的好意没有被贺若弼吸收,贺若弼也没有一丝改正,终于,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杨坚死后,隋炀帝杨广上位,他对贺若弼就更不待见了,“及炀帝嗣位,尤被疏忌。”

原因是,当初杨广以主帅的身份率领隋军灭南陈时,作为先锋的贺若弼得罪了杨广。

贺若弼当时为了跟同袍韩擒虎(唐初名将李靖的舅舅)争功,在攻打南陈国都及皇宫时,俩人都忘记了让领导杨广先进城领功劳。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他们双双抢在杨广之前,先破南陈国都,后破南陈皇宫,再抓南陈皇帝陈后主,立功立得不亦乐乎。

这种行为却激怒了杨广,“晋王以弼先期决战,违军命,于是以弼属吏。”差点要惩治贺若弼。

幸亏当时执政的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只在乎消灭南陈的结果,以贺若弼有功,对其免罪并重赏,杨广也只能认同。

但这颗不满的钉子却在杨广心里种下了,所以,杨广继位后,就非常不待见贺若弼。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广北巡,他为了招待突厥可汗,特意做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宴饮的大帐,“时为大帐,下可坐数千人,召突厥启人可汗飨之。”

可贺若弼却在私下里批评杨广的炫耀之举,“弼以为太侈,与高颎、宇文弼等私议得失。”

他们的言论被人告发,让杨广知道了,杨广大怒,顺手将贺若弼、高颎、宇文弼一起诛杀了。

贺若弼死时已经64岁了,距离他父亲的死,过了足足42年,或许,因为时间太长,他早忘记了父亲贺若敦死前发出的警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643.html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的相关文章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架空孔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过后,刘备病入膏肓,好在当时赵云援救及时,否则刘备根本回不到蜀地,极大可能会被东吴将领生擒、活捉。届时刘备又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孙权,这很难说。但是在刘备回到蜀地,也就是白帝城...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