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5)43

在三国时期的最早阶段,袁绍和袁术兄弟的优势都是非常大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官渡之战前,袁绍、袁术兄弟是汉末群雄中最早两股比较大的实力,可以说他俩本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可惜袁绍、袁术兄弟不和,各自组成军事联盟互相攻伐——袁绍、曹操、刘表VS袁术、公孙瓒、陶谦。

自公元190年至公元199年,中原大地混战不断,陶谦、公孙瓒、袁术等人相继覆灭,最后只剩下袁绍和曹操的最终对决。曹操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逐渐蚕食袁绍势力,最终成功统一北方,成为更大的诸侯。可以说袁家兄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一切都是因为袁绍、袁术兄弟决裂,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反目成仇的呢?

历史上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大好局面下的袁氏兄弟

董卓入京之前,袁家可谓东汉之一家族。我们先捋一捋袁氏家族的族谱,袁氏家族自东汉中后期,连续五代都有族人位列三公,所以称作“四世三公”或“四世五公”。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袁逢,曾担任司空。

袁基、袁术是同母兄弟,他俩是嫡出,而袁绍是袁逢和婢女所生,是庶出。袁逢兄弟四人,老大袁平早逝;老二袁成,字文开,官至左中郎将,早卒。袁逢官至司空,因为袁成无后,所以把袁绍过继给袁成嗣位。这样一来,从宗法上来说,袁绍就成了袁术的堂兄。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何进被十常侍诛杀。当时袁家在京城洛阳势力可谓最强,袁隗任太傅(三公之首)、袁基任太仆(九卿之一)、袁绍任司隶校尉(号称“卧虎”)、袁术任虎贲中郎将(皇宫禁卫)。所以何进被杀,袁绍、袁术兄弟攻入皇宫,把所有宦官诛除殆尽。

宦官、外戚、士人,东汉朝廷的三大支柱,现在外戚代表何进、何苗被杀,宦官集团被连根拔除,只剩下以袁氏为首的士人官僚集团。可以说,这是近百年来士人集团更大的胜利,袁家的声望在诛宦之后,也达到了顶峰。如果没有董卓入京,袁家很可能和王莽一样,来个“禅让”,慢慢夺了刘氏的皇位。

董卓杀了袁隗、袁基,袁家没了领头人

可惜大魔王董卓横冲直撞杀入洛阳,让袁家到手的胜利果实被抢走了。袁氏兄弟自然不肯就此罢休,袁绍逃到渤海,袁术逃到南阳,然后组织起了轰轰烈烈的“讨董联军”。袁绍、袁术一起兵,董卓就把还在洛阳的袁隗、袁基等袁家几十口人全部杀掉。

本来袁隗作为太傅,而且是袁绍、袁术的叔父,是袁家妥妥的族长,但现在袁隗被杀。而且担任太仆的袁基也被杀,让袁家一下子没了领头人,所以袁绍、袁术兄弟都想完全继承袁家的政治遗产,这为日后两人反目埋下了隐患。

之一步:袁绍表奏周昕为豫州刺史

袁绍、袁术兄弟的之一次冲突,发生在讨董结束之前。讨董联军虽然名义上以袁绍为盟主,但实际上比较分散,袁绍、王匡等人屯河内,张邈、曹操、刘岱等人屯酸枣,袁术和孙坚屯鲁阳,袁术、孙坚结盟时,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

历史上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孙坚是个猛人,关东联军那么多部队,除了曹操和孙坚没人出兵进攻董卓,而且只有孙坚打得董卓连连败退。孙坚一路收复了洛阳,准备继续追击董卓,结果这时候袁绍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表奏周昕为豫州刺史。

前边已经说过了,袁术已经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而且袁术、孙坚的地盘明显更靠近豫州。现在袁绍派自己的手下周昕为豫州刺史,明显就是抢孙坚的地盘,袁术当然不会同意,他派兵击退了周昕,孙坚也放弃追击董卓,带兵返回豫州。

第二步:袁术拒绝袁绍立刘虞为帝

袁绍派周昕去抢孙坚的豫州,这算是兄弟俩之一次暗中较量。第二次则是袁术拒绝袁绍立刘虞为帝的建议,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人为了否定董卓和汉献帝的合法性,想拥立宗室刘虞为帝,这样能够更直接的和董卓对抗。

为了壮大声势,袁绍专门写信给袁术,希望袁术能支持自己。结果袁术看到汉室衰微,自己早就有了不臣之心,于是他大义凛然的拒绝了袁绍的提议。这让袁绍很不爽,兄弟俩之间的芥蒂更深了。

第三步:各自结盟,彻底反目

经历过周昕事件和拒绝立刘虞为帝后,袁绍、袁术兄弟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逐渐公开化。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大怒。

袁术趁机与公孙瓒以及陶谦结盟,与袁绍相互争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大怒说:“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吗?”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袁绍于是联合曹操、刘表,想南北钳制袁术,袁术召回孙坚率军攻打刘表。

此后近十年时间里,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相互攻伐。孙坚攻刘表,被流矢射中身死;曹操几次征讨陶谦,最终成功占有徐州;袁绍在北方死磕公孙瓒,最终成功干掉公孙瓒,占有冀幽青并四州。袁术居然悍然称帝,不久迅速败亡,临死前把帝号让给了袁绍。

历史上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小结

袁绍、袁术兄弟反目成仇,拉了一帮子人互相攻伐,简直上演了一幕狗血剧情。虽然最终袁绍更胜一筹,但却在官渡之战败给了曹操,逐渐被曹操蚕食,丧失了大好局面。如果一开始袁绍、袁术兄弟能够联合起来,那恐怕就没曹操什么事了……

而其实袁绍、袁术兄弟之所以决裂,归根结底都是野心在作祟,两人都有野心,都想当皇帝,自然谁也看不惯谁,谁也不想屈服。加上两人性格不合,袁术看不起婢女所生的袁绍,袁绍看不惯骄傲的袁术,所以造成了兄弟对决的局面。

暑假已经到来,给孩子入手一套《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让孩子从少年时代就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绝对会让他以后的人生受益匪浅,这套书内容详实,物美价廉,值得入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4878.html

“历史上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吴起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 吴起最后的结局为何那么悲惨

吴起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 吴起最后的结局为何那么悲惨

对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的吴起,也有很高成就,其结局为何悲惨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起,因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分别为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及军事上做出了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被称为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可是这位战国初期的名人,...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还不知道: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养活军队好几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盗墓,一般都被看作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而封建社会为了防止盗墓的现象发生,统治者通常会制定严格的法律来限制盗墓者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的就是铤而走险的人。总...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真实历史中,关羽和刘备真的情比金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感情很深,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南征北战几十年数次生离死别,兄弟多次落于敌军手上但初心不改,一有机会就重聚。其实这都是...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是什么人?鳌拜被擒后他是什么结局?

班布尔善,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年康熙擒鳌拜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了。在清王朝,的确出现过这档子事情,但我们知道,康熙制服鳌拜后,最终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饶了他,并给了他一个爵位,也算是他有功一场罢。可在这件事的背后,康熙却没有...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皇太极,,爱新觉罗氏,清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看大清历史,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叶赫部第二大美女苏泰太后为何甘心做皇太极的一颗棋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古老的叶赫河浪花翻卷着故事,映出叶赫家族女性的风采,可以说,在女真人中,叶赫部世出美女且闻名...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南宋学者黄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还有哪些成就?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成就创东发学派黄震为学宗朱熹,兼综叶适“功利之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批判“心即天”和道器为二物观点,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