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三国众多名人中,有哪些人最后被曹操灭了三族?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15)852

说起曹操,我们都知道是东汉末期的风云人物,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诛三族,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罚之一,又称为三族。关于三族的具体指代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一为父族、母族、子族;二为父、兄、子三族。一般不是造反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很少被诛三族,但曹操作为一个狠辣果决的政治家,灭人家族的事干的不少:

马超——宗族两百余口被杀

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锦马超”长的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武艺高强曾打的曹操是丢盔卸甲,割袍断须,与张飞、许褚都有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的记录。但恐怕你不知道是,历史上的马超可是非常悲惨,几乎被曹操灭族。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忽悠”到朝廷做官(其实是做人质),马超的家族大多数人都到了邺城,只有马超留在凉州统领马腾的部署。公元211年马超、韩遂等人于是起兵反曹,曹操也在邺城举起了屠刀,马腾被杀,并且被夷灭三族。

马超临终前,曾给刘备写过一封上疏,托付自己的从第马岱给刘备。“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从这段记载可见,马超家族被杀得超过200多口人。也由此,马超有了“不孝”的骂名,执意反叛曹操,害死了几乎整个家族所有人。

在三国众多名人中,有哪些人最后被曹操灭了三族?

张邈——曹操曾经的密友却被灭族

张邈作为早年起兵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和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曹操起兵之地己吾就在张邈的地盘,曹操也非常信任张邈,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后来,曹操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这种能够托付家小的情谊,也足以说明二人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惜,再亲密的情谊也敌不过利益和人心。公元194年,曹操二征陶谦,陈宫、张邈等人密谋迎接吕布入主兖州,曹操的大本营几乎沦陷,幸亏程昱、荀彧等人坚守,帮助曹操保住了兖州。

曹操回军经过苦战击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弟弟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公元195年,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并诛灭三族。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被部下杀害。屠城、诛灭张邈三族足矣看出曹操内心的愤恨。

董承——衣带诏背后的腥风血雨

大名鼎鼎的“衣带诏”事件,证明了早期朝廷中对曹操不满的势力。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初九日,董承等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皆为曹操所杀(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幸亏刘备跑到了徐州,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了。

“衣带诏”事件中不仅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被灭族,也为日后伏皇后一家被灭祖埋下了伏笔。当时伏皇后看到曹操残忍的杀害董贵妃等人,写信给父亲伏完,诉说曹操暴行,令父亲密图之,伏完不敢有所举动。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余人亦被杀,伏皇后母亲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孔融——天下名士被曹操灭门

在三国众多名人中,有哪些人最后被曹操灭了三族?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名士中的名士,大族中的大族。虽然孔融名满天下,但这个人实际能力一般,就是嘴上功夫了得,做学问可以。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孔融见曹操权力欲望日益膨胀,经常出言讽刺、反对曹操,曹操迫于孔融名声一直隐忍不发。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你们着急,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孩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更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时人都为之悲伤。

马超、张邈、董承、伏皇后等人被曹操灭族,可以看做曹操对政敌的心狠手辣,但曹操杀孔融全家、杀边让、华佗等人则证明其内心的残暴与狠辣。乱世之中,每位枭雄手上其实都沾满了鲜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6/4910.html

“在三国众多名人中,有哪些人最后被曹操灭了三族?” 的相关文章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武则天最后将江山还给李唐政权,是为了什么?

武则天最后将江山还给李唐政权,是为了什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实话,作为一个权力欲望熏天的女人,武则天能把坐稳的江山重新交还给李家,是心有不甘的,那么她是如果说服自己做到这一点的呢,原因就四个字:认清现实。我们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首先:武则天眼里的权欲,她称...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后来为何不帮韩信,反而为吕后谋划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早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来说明,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为萧何而青史留名,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同时,韩信的被杀也和萧何有直接的关系。...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是不是死在大火之中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后,朱允炆是死是活?朱棣为何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文帝下落之谜,堪称是明史第一谜案了。时至今日,研究者也未能弄清事件真相,依旧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过,对于获胜者明成祖朱棣来说,心中很可能已经存有答案了。按照我个人的...

评论列表

Barbara
Barbara
4个月前 (07-29)

阅读上述文本后,我对曹操的这种冷静但重利弊的领导性格抱有生活的优戚法理抗争警醒懈怠的文章视点感觉到深切的共鸣,他对待政敌的狠辣手段显示出他的决断和权力欲望;同时他也因个人的狭隘视野和个人好恶而犯下错误决定杀人全族等行为则是暴露了他个人专制倾向缺乏理性的态度仍未能跳脱出传统的残暴权谋。

蓝宝石
蓝宝石
4个月前 (07-29)

曹操在三国历史中无疑是一个果断、冷酷的政治家,他诛灭多人的家族反映出他的铁血统治风格,马超被无辜波及以至于几乎全族覆没体现了曹氏狡诈多变的谋略背后的残忍;而他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友人张邈的背弃则让人见识到权力的无情与多变深刻来自职场对我们的重大意义挖掘抱负方式的澄清蓬勃的反应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是将亲近者一起融入共同敌对方集团欲望悲剧一方面维持仁义礼智信的同时对政治对手毫不留情一面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的一面这样的历史人物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其背后的人性光辉及阴暗面共存的现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