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杜佑出身京兆杜氏,门荫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并随其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年),入为工部郎中,出任抚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唐德宗即位,入为户部郎中、江淮水陆转运使,迁户部侍郎。得罪权相卢杞,外放苏饶二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迁岭南节度使、御史大夫。贞元初年,历任尚书右丞、陕虢观察使,迁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
贞元十九年(803年),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顺宗即位,迁检校司徒、度支盐铁使。唐宪宗即位,进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以光禄大夫、太保之职致仕,同年十一月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傅,谥号安简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轶事典故
杜佑虽位及将相,仍常手不释卷。他白天处理公务,接待宾客,晚上则在灯下读书,孜孜不倦。宾客僚佐与他谈论时,都佩服他的辩才和渊博。他们的见解如有错误,杜佑也能帮助纠正。
主要成就
杜佑博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并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示劝诫。
《通典》o书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人物评价
刘昫:①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计治民,物便而济,驭戎应变,即非所长。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②佑承荫入仕,谳狱受知,博古该今,输忠效用;位居极品,荣逮子孙,操修之报,不亦宜哉!及其宾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难乎语于正矣!
宋祁: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朱坡樊川,颇治亭观林苾,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子弟皆奉朝请,贵盛为一时冠。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②耽、佑、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石昬〉中而玉表欤!悰、綯世当国,亦无足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