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和郭女王争宠是什么样的 甄宓为何斗不过郭女王
还不知道:甄宓和郭女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甄宓曾经那么被曹丕宠爱,后来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
甄宓与郭女王“争宠”的故事,至少有三个版本。版本一:郭女王设计夺爱,魏明帝替母报仇;版本二:甄宓“夹带”失宠,曹丕忍痛“还债”;版本三:曹丕移情别恋,甄郭泾渭分明。
甄宓原本是袁绍的次子袁熙之妻,官渡之战后,曹丕攻入青州,袁熙仓皇出逃,把老婆留给了曹丕。甄宓在民间的形象相当完美,几乎是所有男人都趋之若鹜的“梦中情人”。
郭女王出身河北世家,祖上累世为地方官,“女王”是其父给她取的字号。相对于甄宓的艳名和传奇经历,郭女王除了名字唬人,显得很平淡无奇,连儿子都是从甄宓手上“夺来”的。
想当初,曹丕把甄宓当作手心里的宝,就连曹操也对这个儿媳高看一眼,小叔子曹植的那篇《洛神赋》,据说就是为嫂子写的。奇怪的是,曹丕登基后,并没有将凤冠戴到甄宓的头上,甚至在第二年还赐死她。甄宓死后,曹丕不顾大臣反对,立郭女王为皇后,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于是,民间各种版本的传说满天飞,有正史有野文还有民间故事,真假难辨。
版本一:郭女王设计夺爱,魏明帝替母报仇
这个版本以《魏略》和《资治通鉴》为主,认为甄宓之所以失宠,是遭到了郭女王的构陷,甚至死后“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不过,郭女王究竟耍了什么手段,却不见一字。
甄宓死后,她的儿子曹叡,被过继给郭女王抚养。因此,曹叡登基后,尊嫡母郭女王为皇太后。不过曹叡始终没有忘记郭女王犯下的“罪恶”,所以,不久他就采取了报复行为,逼郭女王自杀,甚至同样让她以“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种耻辱的方式下葬。
很遗憾,这个版本听起来“严丝合缝”,实则漏洞百出。按《三国志》记载,郭女王的品行一点不比甄宓差,她为人低调简朴,不争宠,总是替后宫女子掩过,堪称表率。
郭女王去世是在曹叡登基九年后,假如曹叡要复仇,为何要等那么长时间?事实上,曹叡坐上龙椅后,对郭女王和郭家人相当优待。郭女王死后,曹叡行“三年守丧”大礼,第二年又以“太牢”规格,祭祀了郭女王的两位哥哥,把郭父、郭母,以及郭家子弟全部封侯。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复仇”。
版本二:甄宓“夹带”失宠,曹丕忍痛“还债”
于是又流传出第二个版本,说甄宓之所以失宠被杀,其实是曹丕为自己还风流债。说曹叡原本就不是曹丕的儿子,而是袁熙的遗腹子。
这个说法更离奇,早就有人对曹叡的出生时间探究过,发现从年龄上看,曹叡根本不可能是袁熙之子。再者假如曹丕认为甄宓“夹带私货”,曹叡有可能活下来,还成了皇太子吗?
版本三:曹丕移情别恋,甄郭泾渭分明
这个版本最接近真相:曹丕移情别恋,喜欢上了郭女王、李贵人和阴贵人,备受冷落的甄宓心生不满,“有怨言”。当然,这很可能不是一般的抱怨,而是嫉恨之下的“诅咒”。
甄宓去世时已经38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位曾经以姿色获宠的女人,人近不惑之年,红颜日渐衰退,被喜新厌旧的君王冷落,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
假如是这个原因,只能怪甄宓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跟郭女王没多大关系。从曹叡对待郭女王的态度上来看,这个可能性更大。
问题是,为何有那么多经不起推敲的史料,一本正经地认为甄宓被郭女王陷害了呢?原因无非三个:
其一,甄宓是曹叡的生母,《魏书》、《魏略》等史料,必须站在曹魏政权的立场写史,所以,他们必须以曲笔的方式,掩盖甄宓的缺点。
其二,甄宓本就是一个“女神”式的形象,又以很不幸的方式结束了人生之旅,同情心往往左右了人们的思维。
其三,郭女王有“女主干政”的恶名,不受士大夫阶层喜欢。曹丕能登上太子之位,有郭女王背后的贡献。同时郭家算不上豪门士族,在讲究门第的曹魏时代,郭女王有点不入流。她的这个遭遇,跟后来的武则天何其相似!
其实我们有理由怀疑,曹丕立郭女王为后,与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存在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