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毛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生平经历如何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29)350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如今,职场竞争很残酷,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难得的际遇和过人的胆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成语——毛遂自荐。它说的就是我们要对看准的目标,敢于推介自己,把自己展露出去,这样才能赢得先机。

“毛遂自荐”是古人凝练出来的一个成语,不过在这个成语的背后,却有着一段残酷的历史。在古代,一个叫毛遂的人通过自我推荐获得了一次表现的机会,然后他抓住这次机会,实现了人生逆袭。可能大多数人对这个成语的认识也就止步于此,包括我们的历史老师,可能都不会再说毛遂后来的故事。

事实上,毛遂的一生并没有这么短暂,他的一生有过颓废的日子,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悲惨的瞬间。让我们翻开历史文献,回到过去,探寻那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先说说毛遂其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是平原君赵胜众多门客中的一个。要说起赵胜旗下的这帮门客,可以说一无是处,整日拿着工资,无所事事,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担水,说白了就是一帮混日子的人。而更让我们吃惊的是,赵胜的门客数量惊人,多达3000人。

但这些门客的主子平原君赵胜,却是个历史名人。他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赵孝成王的叔叔。赵胜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列为战国四公子。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因临阵换帅,而且还是没什么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战争最后的结局是赵国惨败,秦国战神白起坑杀了赵国当时最为精锐的45万大军。

毛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生平经历如何

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国内成年男子十不存二,可以说已经到了没有大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公元前258年,赵国正经历秦国围城之困局,国祚之难一时难以消除,而且秦国此时士气正足,大有吞并六国迹象。赵国曾向其他各国请求增援,然而列国皆置之不理,赵国丞相虞卿认为楚国与赵国唇齿相依,想从楚国那里寻求帮助。

为了能达成这个目标,赵国必须派出能臣出使楚国,并向楚王陈述利弊。最终,赵孝成王命叔叔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搬救兵。有人说赵孝成王是利令智昏,毕竟长平之战平原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个时候他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也难怪人们对其评头论足。

为了不辱使命,赵胜倒是很积极。他欲从手底下的门客中挑选20人一同前往,在他挑完第19人的时候,着实想不到更好的人选了,正当他准备放弃时,一个叫毛遂的人站了出来,并一腔赤诚地对主人说,他愿意效犬马之劳。

平原君笑着说:

贤士立于府中,犹如尖锥立于囊中,锋芒即刻便能显露。然而先生来我府中已足足三年有余,可我却从未听闻过先生如此可见,先生是文不成武不就。然此番我等入楚事关赵国存亡大计,我恐先生不能胜任。

毛遂答曰:

贤士施展才能当施才之机遇。在下之所以尚未展露锋芒,只因尚未处于囊中之机遇,如公子将在下放入囊中,才能自将脱颖而出。

平原君觉得此人定有用武之地,于是改变了想法,准备带上毛遂一起出使楚国。

凭借自己的执着,毛遂终于得到了展露自己才华的机会。

平原君一行人到达楚国之后,楚国国君只愿意单独召见平原君一个人,他带来的20个门客均被拒之门外,只能外头候着。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见赵胜出来,毛遂有点按捺不住,他按着佩剑不停地走来走去。

其他门客见毛遂来回晃悠,就 *** 他说,要不你直接杀进去得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众所周知,楚王熊槐心高气傲,目无他人,毛遂见平原君迟迟未出,此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虽然身在殿外,可一颗心却始终在谈判桌上。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其他人也都紧张了起来,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毛遂。

毛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生平经历如何

其实毛遂已经能预判到谈判的结果,那就是楚王肯定不会轻易出兵救赵。一想到这,毛遂当即决定孤身一人闯入殿中。不过,他遭到了楚王的厉声呵斥,当即要让手下轰他出去。不过毛遂一个箭步早已站到楚王身边,他以楚王性命为威胁,威逼楚王。在镇住场子之后,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分析天下局势,旧事重提秦国与楚国之间的昔日矛盾,激起楚王心中对于秦国的不满。

一番言语,让楚王的决定来了一个彻底的反转,当即决定与平原君、毛遂歃血为盟,支援赵国。

此后,“毛遂自荐”的故事广为流传,而毛遂不但被平原君重用,在赵国王廷,他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毛遂“合纵连横”的提议下,赵国与楚国联合出兵,解除了长达三年的邯郸之围。

不过,赵国此后并不太平。邯郸之围解除的第二年,燕国前来进犯,相比较这个外患而言,内忧更让赵国王室乌烟瘴气,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说说赵国的内部矛盾。毋庸置疑,内部问题大都出在王权继承上。

原本赵孝成王立了自己的大儿子赵毅为嗣子(类似于封建社会中太子),不过这个太子宅心仁厚,为人坦诚,本没有做赵王的雄心壮志,可以想象,即便当了一国之君,最多也就是守业,想要重现赵国辉煌估计很难。

而深受赵孝成王喜爱的二儿子赵偃为人狡诈阴险,残暴不仁,并且心胸狭窄,他对大哥赵毅当子嗣一直心存嫉妒,成天想着除掉赵毅,抢夺嗣子之位。不过,在他身边缺少一个出谋划策的人,这时他也想到了毛遂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放眼望去,毛遂此前仅凭口舌之力,就说服了楚国,挽救了赵国。不仅在平原君那里是座上客,就连赵孝成王也对他赞赏有加,可谓风光无限。为了说服毛遂,赵偃暗地里搜集到了毛遂的把柄,迫使他屈服于自己。

最终,赵偃在毛遂的协助下计谋得逞,如愿以偿得到了嗣子的位置,不久之后成为新的赵王。而原来的嗣子赵毅则被安排到秦国成了质子。

赵偃上位后,一大批能臣良将,诸如廉颇,李牧等人均遭排挤。非但如此,这个赵王还听信郭开等奸佞小人的谗言,致使朝堂之上一片污浊,军纪更是涣散。所以,面对外患燕国前来攻打时,赵偃又是无人可用。此时,毛遂再次被赵偃推了出来。

赵偃任毛遂为将军,率军抵御燕国来犯。在赵偃看来,毛遂是股肱之臣,更是全才。可毛遂心里清楚,统御千军他实难胜任,自己的今天,只是凭三寸之舌得来,但王命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毛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生平经历如何

毛遂深知此战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敢懈怠,然而,一个靠嘴皮子立功的人,怎么可能一夜之间精通兵法,化身战神,大破敌军呢?赵王所期待的奇迹最终化为泡影。面对训练有素的燕国铁骑,毛遂毫无还手之力,到最后只能仓皇败逃。

作为主将,对于战败的残酷与羞耻,毛遂很难接受,他自觉无颜再回到赵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亡。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毛遂虽然嘴皮子利索,但他确实没有带兵打仗的天赋和能力,所以赵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回想当年,毛遂自荐的意气风发,不免让人钦佩,可是他的悲剧再次说明,我们既要人尽其才,更要扬长避短。要知道,放错位置的人才是多么地不合时宜,甚至说是非常的悲哀。

一代名士,落得个自杀谢罪的结局,着实让人唏嘘不已,不过毛遂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留下精彩的一笔,也着实不枉此生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7334.html

“毛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生平经历如何” 的相关文章

刘备死后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成功了多少次

刘备死后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成功了多少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死后,“卧龙”诸葛亮5次北伐成功了几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有人说,刘备的死是整个蜀国国力衰落的转折点,从此以后,蜀国国力空虚,兵少将寡,如果说把蜀国的国势看作一条抛物线,那么至此,蜀国从顶点开始滑落。纵使后面诸葛亮休养生息,5次北伐,也不过...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六味地黄丸在现代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它的原名是地黄圆,最早见于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初衷是为了治疗小儿“五迟”之症,即生长发育迟缓。但令钱乙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间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广泛运用于临床。那么,...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还不知道:平心而论,三国时期的猛将许褚,他的实力在什么水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里许褚,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正史里的许褚,一个是演义里的许褚。正史里不好排列,毕竟,真实的战场上各大名将单打独斗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定一二三四五的名次,但许褚在正史里绝对算得出超级猛...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杨贵妃只是一介女流 安史之乱时为何会被杀死

对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贵妃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也是盛唐时最为得宠的妃子之一,但是这位李隆基最爱的女人却死在了马嵬坡下,这令人唏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安史之乱的时候要杀杨贵妃,杨贵妃就是一介女流之辈,为什么要杀害杨贵妃,针对这个问题...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字唐朝是什么存在?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哥舒翰,唐朝名将,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宝十五年(756年),唐将哥舒翰率二十多万大军出潼关迎击不到一万的安史叛军,双方在灵宝—潼关大战。结果唐军惨败,丢失潼关,哥舒翰也被叛军俘虏,更导致长安再无屏障,局势对唐军大为不利。那为何二十多万唐军打不过一万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