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18)420

还不了解:汉朝刘弗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

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之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之一人:汉高祖刘邦。

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昭君出塞”的汉元帝,又或者是坐过大牢又当上皇帝的汉宣帝等等。

但要说到汉昭帝刘弗陵,估计很多朋友都没啥印象,而对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也觉得,他不过是个过渡型的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汉昭帝刘弗陵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什么如此低?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是平庸之辈还是被历史忽略了呢?

一、一个不一般的西汉皇帝

1、特殊的童年,特殊的皇帝

其实大慧倒觉得刘弗陵不能算是一般的人,在所有史料记载的皇帝中,他甚至算是最“特殊”的一个,为啥这样说呢?史料中记载,钩弋夫人足足怀孕14个月才把他成功生出来,这放在现代医学下绝对算是个“奇葩”了。

他的父亲是汉武帝刘彻,母亲是颇有奇女子意味的钩弋夫人赵婕妤,公元前88年的时候汉武帝打算把太子的位置给刘弗陵,但一转眼,他瞥见了年轻貌美且富有智慧的钩弋夫人,这让汉武帝想起了高祖身后的吕后,不禁打了个寒颤。

不了解刘彻是不是多少有点多疑,总之他为了保住大汉基业还是下了一个决心,那就是把钩弋夫人赐死,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去母留子”。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图片:钩弋夫人资料截图

这当然是一个相当愚蠢蒙昧的决定,而且深深 *** 到了年轻的刘弗陵,一个仅仅7岁的孩子目睹了亲生母亲被亲生父亲杀掉,这种 *** 多么巨大,恐怕可想而知。换句话说,刘弗陵的英年早逝,刘彻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我们从刘弗陵早年的出身和精力来看,他能够算是一般人吗?当然不是!就算他本人没有什么傲人的成绩和大的本事,单就从自己父亲和母亲的这段故事,就注定了他的名字应该被后世经常说到。

虽然当时的刘弗陵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一纸诏书下达,直接让刘弗陵成为太子,还找到一个人去辅佐,他就是大将军兼大司马霍光。

在安排完这一切之后,没多久汉武帝就驾鹤西去了,此时8岁的刘弗陵成功继承帝位,成为西汉历史上的第8位皇帝,史称汉昭帝。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图片:刘弗陵成功继承帝位资料截图

2、8岁到21岁的人生

一个8岁的孩子当了皇帝,而且活到了21岁,这个阶段放现在,那除了玩和学习基本上啥也不懂。在这13年时间里刘弗陵都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他给自己的母亲,也就是钩弋夫人修建了云阳陵墓,追赠母亲为皇太后,可见刘弗陵是十分孝顺的,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

继位三年之后的春天他结婚了,娶了上官氏家的女儿当皇后,此时刘弗陵11岁,皇后上官氏仅仅只有6岁,这位上官皇后也算是西汉历史上的“特殊”人物。

她是上官桀的孙女,还是大将军霍光的外孙女,根据《汉书》记载,当时汉朝宫廷内的宫女都是 *** 内衣 *** 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帝临幸起来更方便。

自从上官氏当了皇后,上官家和霍家直接要求所有的宫女必须穿 *** ,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独得恩宠。

虽然大人们很着急,但大家想象一下,11岁的孩子和6岁的孩子在一起,那再着急能有孩子吗?当刘弗陵去世的时候,这位上官皇后才15岁,但在汉宣帝继位的时候,因为辈分上的问题,还必须尊称她为太皇太后,这15岁的太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二、生平事迹

1、暗流涌动

刘弗陵的一生短暂但绝对不是平凡的,他的特殊遭遇和特殊处境,造就了他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智慧和能力。8岁继位的时候,他的异母哥哥燕王刘旦是不服气的,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去收拾刘弗陵,自己当皇帝,但由于有霍光在,几乎啥事也没成功过。

上官桀和霍光虽然是亲家,但关系一直不是太和睦,于是刘旦找到上官桀勾结在一起,想要找机会除掉霍光,之后废掉皇帝,刘旦做新皇帝。

有一次霍光去检查御林军,上官桀认为是个机会,因为霍光检阅部队的时候为了突显威严,竟然用了天子座驾,这就是僭越之罪,还有就是霍光私自调用校尉,这有造反的嫌疑。

所以刘旦上书控告霍光,还说自己要放弃燕王的一切待遇,到宫中保护年幼的弟弟,不过刘弗陵看过这道奏折之后却一直默默不语。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图片:刘旦在刘弗陵面前控告资料截图

2、不是一般少年

到了第二天上朝,霍光跪在地上是又哭又骂,然而刘弗陵却说会赦免霍光的一切行为,后来霍光不明白刘弗陵的用意,就在私底下询问原因。

刘弗陵说:“燕王的封地远在千里之外,他怎么可能会了解京城之中发生的事呢?我没和他说,你也没和他说,你检阅大军不过几天的时间,就算燕王想了解这件事,但花在来回路上的时间都不够,这肯定有问题。何况你只是用了校尉,怎么可能是真的谋反呢?”这话算说到了霍光的心坎里了,感激的又哭了起来。

后来在一系列的调查中,上官桀和刘旦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上官桀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主动策划政变,结果阴谋泄露,刘弗陵在霍光的帮助下直接把上官桀集团一网打尽。

上官桀被处死,受到牵连的长公主和燕王刘旦纷纷畏罪自杀,别人诋毁霍光,刘弗陵却能重用霍光,这件事就显示出了刘弗陵的不寻常之处。

正如后世史学家评价的那样:“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这或许是对刘弗陵短暂帝王生涯最中肯的评价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7/10710.html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的相关文章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先主公所杀...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

历史上上官婉儿的一生都没有结婚,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上官婉儿的一生都没有结婚,是因为什么?

上官婉儿,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唐朝时期一代“巾帼宰相。“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古有妹喜嗜血残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有苏妲己祸乱苍生,历史上类似的女人,她们仗着君王的宠信,有的祸乱宫闱,有的胡乱干政,做出了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无道之事,留下了千古骂名。而我们今天...

曹魏灭亡蜀汉之后 曹魏为何17年后才对东吴下手

曹魏灭亡蜀汉之后 曹魏为何17年后才对东吴下手

对蜀汉灭亡17年,曹魏灭亡15年后,为什么东吴才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公元263年,曹魏对蜀汉亮剑了——发动了“大决战”。曹魏的“掌舵者”司马昭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剑客”分三路攻蜀。当钟会的主力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却在剑门关外时,遭遇回援的...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还不知道: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仅从...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 曹操大将围攻吕布时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 曹操大将围攻吕布时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对曹操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吕布八健将为何不去帮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当曹操手下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所以不去帮忙,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围攻吕布三国演义中,吕布号称天下第一猛将,没有任何人能够单挑击败他,不过在濮阳之战中,他却两次败于曹...

李治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李治真的很懦弱吗

李治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李治真的很懦弱吗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说唐高宗李治软弱,小时候听爸爸李世民的,长大后听媳妇武媚娘的。其实,软弱只是他的护身符。这个弱弱的皇帝,本事可真不小。当年,前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发生党争,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软弱的李治进入唐太宗的视...

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戴许王李元僖,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的事务,授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与封禅泰山,从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