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开国名将结局能得以善终的都是哪些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19)570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自来开国帝王和左膀右臂之间的关系,都仿若进入了一个轮回怪圈,一起白手起家拼事业时,那可真是肝胆相照,把命搭上都没有二话。

明朝开国名将结局能得以善终的都是哪些人?

不过一旦功成名就、天下大定,功臣的地位就尴尬了,一般会有年数不等的蜜月期,大家开心分享胜利果实,颇有点苦尽甘来的意思。

可随着局势稳定,前朝残余势力被一一剪除,功臣们就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莫名熊熊燃烧起来的猜忌之火,闹腾的君主是吃不下也睡不香,犹如糟糠之妻,怎么看都不顺眼。

相对能维持双方体面的,就是功臣恰好病逝了,将交情终止在最绚烂的时刻。

皇帝一边放下心中的大石,一边为其悲伤欲绝,有趣的是,为他们知情知趣地死舒一口气也是真的,真情流露的哭泣也是真的。

前者是预感到未来或许会发生的兵戎相见,扼杀在尚未萌芽之际,后者则难免怀念起打天下时,那段后背交付给对方的畅快日子,这就是复杂微妙的人性。

朱元璋的功臣们结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随他开辟这番功绩的老臣们,在他执政的30年里几乎做到无人生还,具体有多么惨烈,我们就从数据来看。

公爵前后共封13人,病死五人,八人或被处死或被流放,侯爵约封了60多人,只有不到20人是病逝,其余40多人皆被处死。

——仅存两位老臣命比朱元璋长,一度见证了朱允炆和朱棣的殊死搏杀,他们就是武定侯郭英和长兴侯耿炳文。

这些老臣在血雨腥风的乱世战场,不仅活了下来,还帮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可却没挨过和平盛世的猜忌和人心倾轧,被赐死的理由各不相同。

总结一下,胡惟庸和蓝玉案,牵连诛杀了一大批,侥幸躲过浩劫的,还有贪赃枉法、 *** 后宫、僭越、拆朱元璋老底等各种原因。

真正罪大恶极的能有多少呢?仅从江夏侯周德兴的死因,就能看出来几乎都是借口罢了。周德兴跟朱元璋是自小相识的玩伴,很早就成为得力干将为其冲锋陷阵。

从左翼大元帅、指挥使、一直做到湖广行省左丞,待朱元璋称帝,也兢兢业业四处征战了二十年,最终因儿子周骥和宫女乱搞被揭发,判处父子一块诛杀。

明朝开国名将结局能得以善终的都是哪些人?

这个连坐就有点不讲道理,周骥秽乱内宫,完全可以只杀他一人,可却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连带其父一起处死,追根溯源,周德兴之所以没时间管束儿子,还不是连年在外打仗的缘故吗?

所以忌惮其兵权,才是朱元璋的核心想法。

一众老臣在数次雷霆之势的血洗之下,已经殒命得七七八八,尤其赶上朱元璋为嫡长孙继位铺路,又处死了许多人,能留下的郭英和耿炳文,就真的有点保命的本事在身上了。

郭英

武定侯郭英,是跟兄长郭兴一块投奔的朱元璋,此人年轻时不仅个子高、长得帅,还有勇有谋精于骑射,属于内外兼修的一个能人。

郭英跟随朱元璋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格外亮眼的在鄱阳湖大战身负重伤,却以顽强的意志力丝毫不让出阵地,大败陈友谅,并于同年将其亲手斩杀。

洪武十四年的平云南战役,郭英也打得十分漂亮,先是提前砍树做好木筏,趁着夜色偷袭元军,直接生擒其首领。

相信当年也是让朱元璋拍案叫绝过得一号人物,但能保命直到朱棣登基,仅凭战场实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朱元璋已今非昔比,位子坐的越高,得失心就越重,反倒能力是挂上朱元璋“死亡笔记”的首要理由。

郭英在后期能让朱元璋安心,主要就是谦卑,拿其当作衣食父母来谨慎应付,恩宠越隆,郭英就越小心。

其他功臣搞类似置地买田扩大产业等事,郭英从不参合半点,待朱元璋试探问询原因,就恭敬地表示,自己本是平民,仰仗恩宠有了封爵,子孙们生活富足,不敢再增加。

真正做到了“一饮一食,皆感沐皇恩”朱元璋对他的姿态十分满意,所以就没有找茬把他处死。

可正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待朱允炆上位,立刻安排他讨伐朱棣,早年征战四方的郭英,却以打酱油的态度敷衍了这次讨伐,给人的理由自然是老了、心力不够用了。

所以朱棣登基,就也没下死手对付郭英,只将其罢官回家,勉强也算全身而退了。郭英最终是在67岁时死于家中,算明初老臣里下场体面的一位了。

耿炳文

长兴侯耿炳文,则没有郭英的好运气,他的父亲是管军总管耿君用,战死于对敌张士诚之时,耿炳文承袭了父职,继续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立下的战功自不必说,耿炳文的作战特点其实不在能打,而是防守,比如曾跟宿敌张士诚人马周旋了十余年。

明朝开国名将结局能得以善终的都是哪些人?

朱元璋后期之所以没处死耿炳文,除了他擅长防守而不是进攻,相对造成的威胁不大以外。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长子耿璇,娶了太子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朱元璋对朱标的爱,那可是有目共睹,爱屋及乌之下就留下了耿炳文。

可耿炳文在讨伐朱棣时却没有走过场,跟朱棣且打且退、死命对抗,不惜拿出看家本事“守城”来跟朱棣人马较劲,导致结下了梁子。

待朱棣登基,立刻就有刑部尚书郑赐等人弹劾耿炳文僭越,耿炳文自知朱棣不会听自己辩解,直接就在家中自尽,以希望能减少株连,但朱棣仍旧连坐了耿炳文的三个儿子。

揣测耿炳文讨伐朱棣时卖力气的心理,估计还是跟长子娶了朱标的长公主有关,相当于按照亲疏与朱允炆会跟近一些,肯定希望由建文帝当皇帝。

那么朱棣连锅端掉耿炳文一家,也是合情合理。

综上所述,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只有武定侯郭英和长兴侯耿炳文见证了朱棣篡位,郭英因讨伐时打酱油,只是被朱棣罢官,耿炳文则跟其三子一起被诛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10759.html

“明朝开国名将结局能得以善终的都是哪些人?” 的相关文章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历史上独孤信是什么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儿?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是天下第一岳父,恐怕非北魏北周时期的独孤信莫属。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他“容貌仪表俊美”。由于太帅,得名“独孤郎”。他的帅到哪种程度呢?据说有一次,独孤信出城狩猎,回来时天色已晚,为了能赶到宵禁前进城,他快马加鞭,到城门...

洪适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的诗词有何特点?

洪适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的诗词有何特点?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凌迟是古时候专业用以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种刑诉法。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

曹干是什么人?他与曹丕是什么关系?

曹干是什么人?他与曹丕是什么关系?

曹干,三国时期魏国宗室,魏武帝曹操第二十五子,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的确喊曹丕为爹《魏略》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文帝,指曹丕,曹丕的谥号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干。曹干经常喊曹丕阿翁,阿翁就是父亲的意思,即爹或者爸爸。曹操托孤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后世称李昌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