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19)500

对秦国名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都对秦有功,为何最后却没能善终?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每一位君主的身边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大才辅佐,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张仪、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秦武王时的甘茂;秦昭襄王时的魏冉、范雎等;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正是这些人的辅佐下,秦国才日益强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吞并六国,完成一统大业,不过大多外来臣子却没能落得好下场。他们虽然使秦国日渐强大,但最终不是被驱除出秦国,就是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如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那么他们三人为何都没有善终呢?

商鞅不得善终的原因

众所周知,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始于秦孝公时期推行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商鞅变法的发起人和主要执行人商鞅对秦国有重大的功勋。但商鞅最终却落得一个五牛分尸的悲凉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普遍的说法主要有几点:商鞅推行的变法触及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得罪了秦国的宗室贵族,在秦孝公去世后,被宗室贵族针对,诬其谋反;商鞅为使变法能在秦国顺利推行,拿太子嬴驷开刀,得罪了之后的秦惠文王;最终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解决宗室贵族的怨恨,诛灭了商鞅。

以此看来,商鞅没能善终是因为秦国宗室贵族的迫害,不过这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关键在于他自己,因为商鞅为推行变法一直给自己“掘坟”。

我们来看商鞅变法触犯贵族利益的三连发,也是商鞅为自己“掘坟”的三连发:首先是作为全面变法序幕的《垦草令》,其中一条就是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迫使贵族亲力亲为的劳动。

其次在之一次变法中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按照世卿世禄制,秦国的贵族和官吏是可以世袭的,父死子继,继续享有原来的封地和封地内的赋税。但按照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原本的贵族待遇,还会沦为庶民。

最后在第三次变法中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在商鞅的三连发之下,秦国的贵族从身份、地位、特权、财产方面都遭到了打击,可以说在变法之后,秦国的贵族和平民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这也导致变法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商鞅本人也被贵族们痛恨。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若不是秦孝公在背后大力支持商鞅,相信商鞅早就死于秦国的贵族之手,也不用等到秦惠文王时才会惨死。即便将商鞅变法放到其他诸侯国推行,商鞅也不会善终,甚至连变法都无法展开,即便开始也难以成功,因为六国的君主无法向秦孝公那般全力支持商鞅,他们为了平衡国内的贵族也会赶走商鞅,甚至直接将商鞅杀死。

商鞅能顺利在秦国推行并完成变法,其关键原因是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是断然不可能在秦国顺利推行变法的,更别谈变法成功,可以说是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变法,也成就了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更大的靠山,被旧贵族诬以谋反罪,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

就算秦惠文王没有动手,商鞅也难逃一死。不过商鞅如果做出一些改变,在完成变法后,可以急流勇退,从此退隐山林,也不至于无法善终。但商鞅并没有做,并且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秦国的军政大权,更加激化了秦国的内部权力斗争,为其“掘坟”之路又添上了重要一笔。

吕不韦没能善终的原因

对于这位传奇的商人丞相,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了解一些。吕不韦原本只是一介商人,但他凭借独特的眼光,看中了在赵国为质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当时的嬴异人只是一个落魄的秦国公子,吕不韦却有大魄力,不惜散尽家财,凭一己之力将嬴异人推上秦国的王位,成为秦庄襄王。

吕不韦也因此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食邑,成为秦国更大的封主,从此吕不韦走进秦国的更高权力中心。之后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又被拜为相邦,并成为嬴政的“仲父”,因嬴政幼年,开始把持秦国朝政,成为秦国实际掌权人,权倾天下。

后因嫪毐之乱牵连,被罢免相邦之职,回到封地洛阳,最终被秦王逐渐逼迫下,选择自尽而亡。原因是吕不韦回到封地后,还有很多的宾客和六国使者前去拜访,从而引起嬴政的担心。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吕不韦最终自尽看似是被秦王逼迫,其实也在于吕不韦自身。吕不韦在牵连嫪毐之乱中本难逃一死,但嬴政最终还是选择将他放回洛阳,此后吕不韦只要安分守己,谢绝拜访的宾客和各国使者,也不会被秦王担心叛乱,基本上是可以颐养天年,落得善终结局。

李斯错误的选择,为最终惨死埋下了祸根

众所周知,丞相李斯是因为赵高的陷害才落得惨死的结局,不过李斯惨死是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如果李斯没有和赵高同流合污,拥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赵高也无法掌握朝政实权,李斯又如何能被赵高害死呢?

商鞅和吕不韦无法善终虽然很大原因也在于自己,但也是秦国君主的选择,而李斯无法善终完全自作自受。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时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还颇受始皇重用,从吕不韦相府的一介舍人,被秦始皇多次提拔,在秦朝建立后,又任命为秦朝的丞相,可见秦始皇对李斯还是信任和看重的。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如果秦始皇病逝后,李斯没有选择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帝,而是选择拥立扶苏登基为帝,即便不能继续做丞相,也能做个其他官职。以公子扶苏的仁慈和李斯辅佐秦始皇的功勋,扶苏断然不会残害功臣李斯,就算扶苏让蒙恬做丞相,蒙毅做国尉,李斯也可以做个廷尉,或者位列九卿的其他职位。

即便再惨,李斯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以李斯的才智却被赵高一介侍从说动,他也不想想,赵高作为一个侍从都敢有谋逆之心,最终还能成功,可想而知,赵高是一个极有野心之人,并且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该和谁亲近,李斯只要多思索一番,难道想不到吗!

李斯选择和赵高密谋,就是与虎谋皮,最终被赵高陷害惨死,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罢了!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很大原因是商鞅对秦国推行的变法,可以说商鞅对秦国的崛起图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商鞅对秦国的功劳太大了,以至于秦国的百姓只知商君而不知君上,如果商鞅不死,秦孝公之子嬴驷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秦王。

吕不韦也是如此,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后,吕不韦便开始逐渐掌握秦国的朝政大权,无论是秦庄襄王在位时,还是嬴政年幼无法亲政前,吕不韦更像秦国实际的君主。即便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仍然还有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前去拜访,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如果他不死,秦王就难以心安。

比起商君和文信侯,丞相李斯身上的光芒就显得比较暗淡,无论是在秦始皇在位时,还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李斯基本上就是个辅佐的角色。他既做不到商君那般独揽秦国军政大权,也无法做到吕不韦的权倾天下,这也是秦始皇能继续留下他的原因,但李斯最终为了一己之私,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为其惨死埋下了祸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10801.html

“商鞅,吕不韦和李斯都对秦国有功 三人最后为何都没有得以善终” 的相关文章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短命史上一场皇族为争夺皇权引发的内乱,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司马攸是司马师侄子兼嗣子,司马昭亲子与司马炎亲弟,很有才能与见识,也对其兄晋武帝忠心耿耿。可惜晋武帝宁愿传位给智力低下的儿子司马衷,也不传位给贤明有才的弟弟司马攸,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与西晋的迅速灭亡。那...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样的 此计谋是不是铤而走险

还不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是妙计还是铤而走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第一次北伐时,名将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军事建议:子午谷奇谋。大致意思就是,希望丞相大人你能效仿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领队人马出斜谷与曹军郭淮正面对峙,我魏延率领一万人马,其中五千为作...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史,袭封蓝田侯。迁侍中、左卫将军,联合谢安等人抗衡大司马桓温。桓温死...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六味地黄丸在现代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它的原名是地黄圆,最早见于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初衷是为了治疗小儿“五迟”之症,即生长发育迟缓。但令钱乙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间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广泛运用于临床。那么,...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对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朱棣也不会造反,是这样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朱标的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班人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面对这么年轻且无经验的接班人,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看似给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