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伯温夸赞一个女子拥有大智慧,是为什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古以来形容能人异士都会用这样的词语来标榜其能力,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能够有此功绩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帮刘备获得了三分天下的资格,而有另一个人也有如此的本事,并且辅佐君主一统江山,他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方面是一把好手,在文学方面也有着较高的造诣,刘伯温如此聪明,但也有值得让他佩服的人。有一次刘伯温讨水喝,女人故意往碗里撒了一把谷壳,刘伯温不得不佩服她有大智慧,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智慧在里面呢?
01
天资聪颖敏而好学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浙江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算是书香门第,家中没有什么根基,从小父亲就教他读书习字,没想到这孩子天资聪颖,具有极强的阅读能力,不说一目十行、七行也是绰绰有余,12岁就考中了秀才,被乡里人称作“神童”。
从小见大,家中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刘伯温没有因为“神童”的光环而,他敏而好学,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春秋经,在别的孩子眼里阅读都非常费劲,而他很快能理解其中含义,并且背诵如流,成为了老师的得意门生。
刘伯温涉猎范围极广,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无一不精,可谓是聪明至极,即使是阴阳五行、八卦风水他也学得有模有样。十年光阴看似很漫长,但在刘伯温的眼里犹如白驹过隙,当他学有所成时,便下山去求取功名。
02
伯温讨水指点风水
那时候的秀才进京赶考,基本都靠走的。刘伯温在去京城的路上顶着炎炎烈日,他又热又渴,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一户人家,急忙走上前去讨碗水喝。这家好心的妇人便给他取了一碗井水,同时又在上面洒了一些谷壳,这让博学多才的刘伯温感到十分不解。
但碍于妇人好心给水喝的情面,刘伯温什么话都没说,就一边吹走碗内的谷壳一边喝清凉的井水,一碗水下肚让刘伯温感到舒爽不少。喝水时妇人与他闲谈,当她知道刘伯温还会看风水时,便让刘伯温指个地方,她想修建一个新的住宅。
古人盖房都讲究风水,这妇人家看起来生活还算景气,刘伯温本想好好推算一番,但一想到水碗里加的谷壳,心里面就觉得不好受,感觉好像被轻视了一样,于是他随便指出了一个地方敷衍了事,最后在妇人千恩万谢的言语中刘伯温告辞而去。
03
用心辅佐一统江山
23岁时刘伯温考上了元朝的进士,不过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丞,他一身正气、不畏强权成为了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爷。只是当初已经是元末时期,农民起义、四处战乱,再加上元朝官场尔虞我诈,刘伯温不屑与之为伍,直接辞官回家。
后来朱元璋这杆大旗逐渐成为了农民义军中的风云人物,有人推荐刘伯温是个人才,朱元璋如获至宝把他请到帐中,任命他为贴身谋臣。面对当时的局势,刘伯温帮朱元璋权衡利弊,告诉他“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于是在刘伯温一针见血的分析下,帮助朱元璋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之后又建议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能人异士。刘伯温用心辅佐朱元璋,最后帮助朱元璋一统江山,朱元璋本想属以丞相之位,被刘伯温拒绝,而后封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位列伯爵。
04
茅塞顿开兔死狗烹
可以说刘伯温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帮助朱元璋取得天下,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但是他嫉恶如仇在朝堂上屡遭排挤,可以说他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以他的聪明虽然懂得低调做人,却奈何不了背后总有人做小动作,之后他不得不告老还乡。
回乡的路上,刘伯温又经过了当年讨水喝的村庄,他看到一个宅院修建得颇有气势,看来不是一般的富贵人家,这时走门中走出一个老妇人,对这位气度不凡的老人仔细看了几眼,刘伯温也觉得这老妇人有些眼熟,仔细辨认原来是当年给他井水喝的妇人。
多年未见,两个相谈甚欢,老妇人告诉刘伯温,当年就是按照他的指点修建了宅院,果然家境变得越来越好。刘伯温听后心中有愧,于是便问老妇人,当年喝水的时候为何要在水中撒一把谷壳呢?老妇回答:天气热、井水凉,如果喝得太快容易生病,加了把谷壳就能慢慢饮用了。
刘伯温听后茅塞顿开,才明白自己误会了妇人的好意,认为这妇人才是有大智慧之人。自己懂天文、知地理,能帮朱元璋坐上龙椅,却悟不透妇人的一番好意。当年随手一指的地方根本算不上什么风水,但妇人家境却越来越殷实,无外乎是靠自己的努力,而风水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刘伯温自认为聪明一生,对自己过于自信而遭人嫉妒,包括他辅佐上位的朱元璋。“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怕刘伯温功高盖主、或者帮别人谋取天下,于是派胡惟庸探病,刘伯温在服药之后病情越发严重而身亡。他知道是朱元璋故意害他,但他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65岁病死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