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7-01)580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人,居于乘氏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并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伪遁之计,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曹魏建立后,追谥李典为愍侯。李典既非被杀,也非君王,其谥号的含义应当与耿弇、寇准相同,即“在国连忧曰愍”。

人物生平

至亲早卒

李典的从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 *** 了好几千食客。初平中,带领众人跟随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

兴平元年(194年),乘曹操攻打徐州之计,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等反叛,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兖州各郡县纷纷归附吕布。吕布军到达乘氏,李氏宗族在李进的领导下,保住了乘氏。于是,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

兴平二年(195年)夏季,吕布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率军到了钜野县,欲招降李乾,劝其反叛曹操。李乾不听从,于是他们把李乾杀害。

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又跟随曹操平定兖州的各县,有战功,逐渐升迁。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发生了衣带诏事件,袁绍、曹操正式宣战。曹操不再认可袁谭的青州刺史之职,于是任命李整为青州刺史。

建安五年(200年),李典的从兄李整也去世了,当时正值袁曹双方相距于官渡的时期。

少年成名

李典年少时好学,不爱好征战,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

建安五年(200年),李整死后,李典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造之材,让他试着管理百姓。升迁为离狐太守。时值官渡之战,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败逃之后,李典被任命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于是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将军粮运输过去。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3]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胜利,水路终于畅通。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

识破伪遁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曹操调动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刘备。刘备将阵线移至博望与曹军对峙,爆发了博望坡之战。一天早晨,刘备率军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劝阻道:“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于禁果然中了刘备军的埋伏,于是被击溃了。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救兵已到,于是撤退。夏侯惇、于禁因此获救。

从征四方

建安九年(204年),李典跟随曹操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建安十年(205年),李典、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建安十一年(206年),李典、乐进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曹操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曹操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李典从征荆州。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李典跟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进军至际河的西岸,并在道东原上扎营。

合肥破敌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曹操自合肥还,李典与张辽、乐进率领七千人在合肥驻扎。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而孙权指挥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在东吴大军围城之时,合肥诸将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与敌人交战。”因为双方兵力悬殊,李典、乐进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道:“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这是在告诉我们在敌军 *** 完毕前去攻击他们。我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还有什么疑惑?”张辽打算按照教谕与李典一同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特别是,李典的至亲(李乾、李整)、宗族与吕布集团有着血海深仇,故而,李典、张辽之间有旧日的仇怨。张辽担心李典不从,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率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败赶走了孙权。李典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英年早逝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的合肥之战时期,当地曾经有一场瘟疫,即“疫疾”,以致于在几个月后,吴将甘宁病逝。

建安二十年(217年)三月,夏侯惇、曹仁、张辽、臧霸等二十六军屯居巢。居巢当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即“大疫”,曹军大规模染病。

李典去世时,年份未知,时年三十六岁。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对李典追谥为愍侯。然而,李典既不是祸乱始兴的一国之君,也不是捐躯赴死的殉节之士,故而,追谥李典之法当为“在国连忧曰愍”,东汉名将耿弇、臧宫等人、北宋名臣寇准,皆是按在国连忧之意而获得“愍”的谥号,表达了世人对李典人生经历的怜忧。而李典在世时,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又尊敬贤士大夫,生怕自己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李典是长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7/7755.html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又是怎样的局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的有特色。即便是他给自己定的名号,都特别的有霸气侧漏的感觉。“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当中这样说到:“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失去兵权之后的年羹尧为何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曾经权倾朝野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触怒龙颜,被雍正皇帝一贬再贬,先从抚远大将军贬到杭州将军,再从杭州将军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再到最后被雍正皇帝削去一切爵位,勒令赐死,时年47岁。如...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次提起三国,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诸葛亮,这个能掐会算的卧龙先生硬生生为资质平庸的刘备指明了方向,还帮他建立了蜀国,甚至在他死之后还稳住了朝堂。而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明明最为惜才,怎么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反而让刘备捡...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董卓东汉末期的著名军阀、奸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很多军阀都干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只有董卓干了这件事,引起了全天下人的公愤,十八路诸侯一起站起来声讨他。那么,董卓究竟干了什么,他的运气为什么这么不好呢?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在羌胡混杂的边境地...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