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
吴三桂为何给自己留了降清的后路?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吴三桂,字长伯,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协同多尔衮,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平。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吴三桂生于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善于骑射。
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如何在广宁之战中失利,辽东经略熊廷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
吴三桂的生母不详,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明朝构筑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趋北京,史称“己巳之变”。面对来势凶猛的清军,朝野非议颇多,又恰逢皇太极设计反间,生性多疑的崇祯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关宁军入卫以来,受到不公正待遇已久,连获广渠门、左安门二捷,却仍被当作奸细谩骂,在城壕露宿半月,京营从城上扔砖砸死三人,选锋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杀或勒索,等到袁崇焕蒙冤,众将士已是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竟不听祖大寿号令,径自向东奔去。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
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时年二十岁。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二十三岁。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二十六岁。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二十七岁。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清军血战,但因清军勇猛异常,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初,清军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州、松山、杏山三城运米。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已降清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吴三桂在动摇中,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但是崇祯还是很器重他,感谢他来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请来勤王的吴三桂等,赐吴三桂尚方宝剑。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已经失去战略意义。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
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皇帝诏征天下兵马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属河北唐山市)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
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大顺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据传,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为保全家人性命,吴三桂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了防止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吴三桂得知李自成率军东征后,派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 *** 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离北京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军。
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彻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多尔衮将计就计,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机,突然向李自成发动攻击。
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兵入关后,攻入北京。
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清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清兵入关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清 *** 又实行了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主张。作为降清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吴三桂和清 *** 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首先,吴三桂之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
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因此,入关之初,清 *** 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使其率兵击李。
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八月,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后,清 *** 将其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对于清 *** 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