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法正对蜀汉都有哪些贡献?
三国演义中,各大猛将各领 *** ,文臣也是针锋相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熟悉三国历史故事的朋友,一定都非常津津乐道于当中的谋士和武将。论及武将,大家也都会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曹魏的五子良将两张、徐、于、乐,东吴的周、鲁、吕、 *** 大都督。而谈到谋臣,三家智士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若给这些谋略大师们来一个上榜排名,以声名久远,影响力极高为准的话应该就属蜀汉军师诸葛亮了。
然而根据相关可信的真实历史记载,我们从演义和传说中了解到的诸葛亮却并非三国之中最为厉害的谋略大师,甚至在刘备的蜀汉阵营里诸葛亮也未必称得上智冠群臣,独领 *** 。
在蜀汉开国之主刘备的麾下也确实有一人,出谋用兵之能远在诸葛亮之上,就连诸葛亮本人都对他赞叹有加,自愧不如,刘备之所以能入主西川蜀地,北定汉中,三分天下而得其一,在谋划进退,策算兵略方面,此人也确确实实在每个关键时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汉中之战,由于 此人的襄助之下,刘备才得以人生之一次单独与曹操公然叫板,并使曹操折损爱将夏侯渊,痛失了汉中之地,挫败了曹操收取蜀地的军事行动,也将刘备人生与蜀汉政权推向了历史最巅峰时刻。甚至在后来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之际,诸葛亮都痛心疾首地想起此人,并言若此人尚在,主公东征吴国,孙权恐怕就保不住江东了。
一生处世唯谨慎的诸葛孔明是不会轻易对一个人如此高看的,由此可见此人的实力有多强悍!说了半天,此人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也许大多数人会想到与卧龙诸葛齐名的凤雏庞统,但统哥实际没有立下多少功勋,就不幸牺牲了,且就算统哥还在,恐怕也要对此人忌惮三分。
此人出生于董卓董太师金屋藏娇,藏貂蝉的扶风郡郿县,姓法,名正,字孝直。熟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必定知道此人,只是罗贯中老师为了突出孔明的神奇之处,在小说中将法正的一些奇谋异术集中于孔明一身罢了,对法正却没有太多着墨。今天我们所要讲的主角就是这位连诸葛亮都十分敬重的法正先生!
早在汉献帝建安初年,法正就和同乡孟达(蜀汉著名叛将)因躲避饥荒,前往蜀地投靠了刘备的远房堂弟益州牧刘璋。法正一开始只当了一个县令,后来又做了署军议校尉,也就是相当于军事参谋的闲职,没有受到什么重用,而且从郿县来的老乡,除孟达之外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的坏话,因此使他郁郁不得志。
可刘璋的秘书长张松,也就是益州别驾却与法正相交甚好,二人都认为刘璋懦弱无能,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此私下经常叹息未能得遇明主。后来张松北上许昌被曹操羞辱,一怒之下他竟将本该献给曹操的西川军事部署图转献给了礼贤下士、暂寄身于荆州的刘备,并向刘备推荐了老友法正,从此改变了法正一生的命运,也成为了刘备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法正后来作为刘璋使者前往与刘备通好,见了刘备之后,他便认定刘备是可施仁义于天下的雄主,并私下献计于刘备说道:“以刘将军的英明才干,如若趁刘璋软弱无能,而张松和我作为内应,一举拿下成都,掌控西川,则益州的财富与民力全可为将军所用,再加上西川蜀地号称天府之国,高山险峻足以阻挡外来强敌,以此成就一番大业,易如反掌也!”刘备于是采取了法正的计谋,最终夺取了西川。
刘备进军西川的时候,益州谋士郑度曾向刘璋献计,说要将涪水以西进行坚壁清野,使孤军深入的刘备兵马乏粮而退,到时候再突然出击,必定能擒拿住刘备。这个消息早被成都的细作报之刘备,刘备很是害怕,就问身边的法正该怎么办。
法正却很有信心地对刘备说:“主公请宽心,郑度的计谋不会被采纳的,你大可无忧也!”后来刘璋果然不能用郑度的计策。法正又写信给刘璋,非常诚恳地劝他向刘备投降。没多久,刘备大军围困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居然准备翻墙出城来投诚,不想却被城内兵马发觉,刘璋也没有追究许靖罪责。直到刘璋投降,刘备得知此事,认为许靖不忠,正打算不再起用此人,法正却说:“许靖在天下是颇有虚名之人,主公想要求得贤者辅佐,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寻找,如果在用人方面太过严苛,天下贤者哪敢自动上门来求官任事啊?主公应该重用许靖,就像燕昭王重用郭隗那样,乐毅这样的人才才会络绎不绝归于主公麾下啊!”
刘备立马听从法正之言,厚待许靖,又将法正任命为蜀郡太守,成都内外的事务都由他一人主管,对魏、吴两国用兵方面,法正与诸葛亮、庞统都是他最亲信和倚重的谋臣。
可以说这个法正和战国时的范雎极为相似,此时作为蜀郡太守的他,追忆过往,一餐之德,睚眦之怨,居然无不报复,因此成都有许多得罪过他的人都被投入大狱或受到严惩甚至丢命。这个时候就有人前去给蜀汉的二把手军师诸葛亮建言道:“法正当了蜀郡太守之后,一朝得志太过嚣张,您作为主公最为言听计从的先生,应该向主公报告这些事情,抑制法正的权力和威焰才对呀!”
诸葛亮却答道:“主公还在荆州的时候,向北畏惧曹操强大的兵威,向东忌惮孙权咄咄逼人的态势,身边又害怕孙权之妹随时会对他不利,在进退两难、非常狼狈的时刻,是法孝直一心来做主公的羽翼,才让主公如今能像雄鹰一样翻然翱翔,不再受魏、吴任何一方所制,现在我们有了基业,难道就忘了法孝直的功劳吗?就不能让他肆意痛快一番吗?”法正后来听说了诸葛亮这番话后,汗流浃背,十分惭愧,同时也被刘备的信任和诸葛亮的宽容理解所感动,立马就收敛了许多,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刘备打拼事业上去了。
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法正又对刘备献策道:“曹操如今招降了汉中张鲁,却没有乘胜进军巴蜀,而是抽身北还许都去解决朝廷内部争斗,这并不代表他智谋不够高,兵力不够强,而是后方着火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汉中只有夏侯渊、张郃被留下来屯兵驻守,这二人完全比不了咱们五虎上将中任何一人,只要当下发兵讨伐,必定能攻克汉中。
汉中一旦拿下来,就赶紧加强农业发展,把粮仓都堆满了,我们再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大兵一出,曹魏立马就要灭亡了。就算曹操能再度翻盘,我们也足以吞并大西北的雍、凉二州,接着慢慢进取中原也不迟。再不济,我们夺下汉中,固守要塞之地,跟他们打持久战,也能耗死曹魏这些孙子吧!所以现在上天把汉中交给主公,机不可失啊!”
刘备非常赞同法正的策略,亲率诸将进兵汉中,此时法正作为军前之一谋士随行出征。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在法正的谋算下,蜀汉五虎上将之中的黄忠按计出兵,将曹操极为信赖的大将夏侯渊斩杀,曹操这才慌忙领兵前来报仇,当他听说是法正的计谋后,大惊失色道:“刘备用兵我是了解的,他背后不想还有这等能人!”
没多久,刘备自称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兼护军将军(也就是刘备的秘书长兼卫戍司令),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了。此时曹操兵临汉中城下,要与刘备一决雌雄。刘备受了曹操半生的压抑,如今手握几十万雄兵,认为正好可以一较高下,一雪前耻了,就急不可耐亲自率兵冲锋陷阵,要斩杀曹操。
可曹操用兵已是相当老到,本来魏军就远道而来,腿脚还不利索,更不利于野战,于是曹操便把当年“草船借箭”那招再度用上,只命弓弩手们万箭齐发来招呼刘备原想以逸待劳的几十万步卒。蜀汉诸将见到曹军箭如雨下,都认为势有不便,得暂避曹军锋芒,只宜退兵。
可刘备这次杀红了眼,总觉得好不容易等到有实力和曹操单挑的机会了,居然还不能痛快地打一场,于是死活不肯后撤一步,诸将见状都不敢劝谏。这时候,法正居然冒着箭雨冲到刘备前面,随军向前,刘备大惊,对法正喊道:“孝直避箭!”法正这才转过头对他说:“主公尚且亲冒疾矢冲锋,何况我这个命不值钱的小小臣子!”刘备恐法正中箭有失,只好暂收怒火,且息战意,对法正说:“孝直!我懂你的意思,咱们一块后退吧!”从这就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有多重要。
也就是在刘备称王的第二年,法正不幸因病逝世,时年四十五岁,刘备为他痛哭了好几天,加谥号为“翼”,并追封为翼侯,来表彰他的羽翼辅佐之功。诸葛亮为人清正,法正与他恰好相反,然而对刘备与蜀汉集团的忠诚,二者又是同心同德的。
后来刘备称帝立国,一意孤行要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们纷纷劝谏,可刘备铁了心要拿下东吴。可不幸的是章武二年,夷陵一战蜀汉东征大军全军覆没,刘备好不容易才逃到了白帝城,当时的诸葛亮哀叹道:“如果法孝直在,必定能劝阻住主公东行,即便要东征孙权,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到这个地步啊!”
而在刘备坐拥荆襄、巴蜀、汉中三地,自封汉中王之时,他就这样评价过麾下的文武群臣,诸葛亮是他的股肱首辅,基本上是坐镇成都,统筹全局,而攻城略地则全靠关、张、赵、马、黄这些爪牙之力,至于用兵伐谋,法正法孝直堪称蜀中“谋主”,非他不能也!当时的蜀汉集团上上下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志之士,无不相互激励劝勉,争相立功,为兴复汉室拼尽全力奋斗。
可惜天不假年,法正早早过世,而用兵治国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诸葛亮一人身上,史家也称孔明“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整军备战是把好手,奇谋取胜是他的短板,应变韬略并非他的长处啊!)再到后来夷陵一战,刘备败掉了二分之一的家底,诸葛亮还能苦苦撑住蜀汉的残破山河,十余年间打得强大的魏国毫无招架之力,东吴也不敢对西蜀有一丝觊觎之心,不得不说诸葛亮是个完全靠德行和毅力战胜一切困难与敌人的强者啊!
他与法正二人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曾经意气风发,并肩作战,为蜀汉的社稷屡立功勋,最终二人又是先后因劳成疾,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得不使后人为之感叹!
而后世之人独谓法正其人的评价是,他对战争的成败都很有把握,奇谋妙策皆是掐指算来,唯一让人诟病的是他德行不太正道,如果拿曹操麾下谋臣相比的话,荀彧叔侄和郭嘉、程昱合在一起恐怕都未必是他的对手!(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而在蜀汉后期捉襟见肘的岁月里,唯一能让独撑残局的诸葛亮无比怀念的同僚战友,恐怕也并非鲁莽的关张二将,而应该只有智谋超群,叫魏、吴胆寒的法孝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