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4)440

对卫青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青作为一代名将,为什么他一死,汉武帝就诛杀了他整个家族?

提起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可以说是相当出名的两位名将了,然而相比霍去病,卫青的一生可谓是十分精彩。

从刚开始的家道中落,到后来偶遇汉武帝成为被发掘的人才,到最后死后整个家族都被灭,可谓是十分传奇的一生。

可是卫青这样抗击匈奴的英雄豪杰,为什么死后汉武帝就等不及地将她家族灭尽,究竟是卫青生前犯了什么事,还是汉武帝心胸狭隘?

卫青与汉武帝的神奇邂逅

其实卫青的出身十分低微,基本上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汉武帝的,更别说遇到他了。

但是卫青有一个好姐姐,叫做卫子夫,可以说是一个拥有倾国美貌。

虽然卫青和卫子夫都是卫家之人,但是卫青是私生子,所以低微卑微,而卫子夫是名正言顺的家族子弟,所以两者地位完全不同。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所以对卫子夫美貌有所耳闻的汉武帝决定一探究竟,在看过之后便喜欢上了卫子夫,于是便把他招进宫中,并封为嫔妃。

此时的卫青由于受不了家中的冷眼相待,于是便跑出家去,并阴差阳错来到平阳公主手底下做骑奴。

而此时的卫青由于已经慢慢长大,所以身体开始变得壮实,也是十分招平阳公主喜欢,所以平阳公主也是经常将其带在左右。

而此时进宫的卫子夫由于很招汉武帝喜欢,所以很快便怀有身孕,而后宫的皇后由于害怕卫子夫会生下一个皇子危机他们的地位,所以便想嫁祸什么罪名给卫青以削弱卫子夫的地位。

但此时公孙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召集了一些人马把被抓走并且差点要处死的卫青救回,并在救回之后将此时禀告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得知之后龙颜大怒,处罚了参加此事的相关人员,并召见了卫青。

卫青得到汉武帝重用

由于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所以在卫子夫升为夫人之后,卫青也是理所应当地变成了太中大夫。

但是这还不止,卫青辉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公元前129年,边境的骑兵再次来犯,这让汉武帝十分头疼,于是抱着尝试一下卫青作战实力的目的,汉武帝便让卫青带着队伍一起前往讨伐匈奴。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众人本以为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有什么作为,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卫青到战场上之后那是十分凶猛啊,直接打的匈奴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深入敌营,解决了敌军的主力,并赶走了剩余残留的势力,而这一场战斗,也让匈奴元气大伤,也标志着卫青开始了与匈奴之间长久的恩怨情仇。

有了这一次卫青出人意料的表现,汉武帝发现自己的边疆有人可以帮着一起治理了,于是便命卫青与霍去病一起,成为守护边疆的力量。

而卫青与霍去病也都没有让汉武帝失望,面对匈奴一次次的进攻,霍去病与卫青都十分巧妙地化解,是他们让匈奴了解,“胆敢犯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年老,卫家难逃劫难

由于有上一代人给汉武帝打好了基础,所以在汉武帝一代的时候,他开疆扩土,发展国力,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所以汉武帝也是历史上算是较为长寿的皇帝了,当时活了接近50岁。

但是活的长寿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子就开始不太灵光了,而且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他们一样,开始追求长生的丹药。

有一次汉武帝在梦中看见几个木偶人持剑刺向他,他惊醒之后就怀疑有人对他下蛊,并诅咒他,于是就此事,他派江充着手调查。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而当时江充等人一直都想拿下实力强劲的卫家,但是不能对卫家直接动手,所以便选择了与卫家有联系的公孙家。

于是便告诉汉武帝公孙贺等人在宗祠里祈求皇帝早死,并在大道上埋下了人偶以此来诅咒汉武帝。

江充

由于公孙家中的公孙敬声之前由于挪用军饷而被关进大牢,所以名声一直不佳,所以江充等人也是用此事做足了文章,而公孙贺一家也是就这样被汉武帝抓进了大牢。

此时卫家的顶梁柱卫青已死,而接管全部爵禄的就是他的儿子卫伉,而在诅咒一事中,江充等人不但拉公孙贺下水,还说平阳公主以及卫伉也有牵扯其中。

就这样,汉武帝将平阳公主以及卫伉等人全部诛杀。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而此时卫家最后的势力就只剩卫子夫以及卫子夫的儿子刘据了,所以他们若想要扳倒卫家,这两人就一定要除掉。

于是他们便联合起来告诉汉武帝刘据居心叵测,曾 *** 木偶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听后十分生气,但是由于是自己亲生儿子不便直接动手,于是便让江充前去做详细的调查。

此事被刘据了解之后,便与自己的老师石德商量,最后刘据决定假传圣旨杀死江充。

就这样,最后刘据杀死了江充,并带兵来到长乐宫。

后来有人直接告诉汉武帝刘据要反,于是汉武帝便让手下的带兵镇压太子,最后于太子大战几天几夜之后,太子无力兵败被杀,而卫子夫也在得知太子身死的消息之后自杀了。

结语

虽然卫青活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嫉妒卫家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有卫青以及卫子夫两人在,一直都没有什么机会动手。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但是在卫青死后没多久,汉武帝就因为巫蛊诅咒之事开始大杀忠良,最后导致一个拥有巨大势力的卫家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而由于刘据身死,导致需要重新选出太子,而其他皇子之间不断地争斗导致国家并不太平,而卫伉等人的死也让边疆的安定变得奢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的老糊涂,真为卫青一家感到悲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3511.html

“卫青生前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光他的家族” 的相关文章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对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重用李景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咱们知道,李景隆是带引号的建文战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给坑没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那么,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们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那李...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家喻户晓,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则居功至伟;有的人祸害众生,有的人一时被权欲蒙蔽了双眼,好在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赎罪机会,得以将功补过,谋得一世太平。对于一代名臣阿克敦来说,从...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生卒年不详,字孔和,乐安(治今山东高苑西北)人,三国时期解梦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解梦,在郡做官时曾为太守解过梦,后又给曹丕解梦,都灵验。官至中郎,死于魏明帝末年。人物生平预言黄巾周宣是乐安人,在郡里做官。太守杨沛作梦,有人对他说:“八月一日曹公会...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滕胤仪表堂堂,少时有节操,后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但遭权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