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4)460

还不了解:孙权晚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晚年为什么会引发二宫之争?

父亲宠爱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看清背景,若是一贯的一视同仁,那么必定会引起不满,孙权正是如此,就因为对子嗣的态度,引起了二宫之争。

导致的后果也是巨大的,废黜太子,赐死鲁王,重蹈汉武帝的覆辙,都是因为帝王的做事欠考虑,影响了未来历史的轨迹,最后都是追悔万分。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01汉武帝废太子

汉武帝与陈阿娇结婚以来就没有子嗣,虽然刘彻的嘴上并没有说,但是心理却十分难受,那个皇上没有子嗣,这不免被大臣明里暗里去讥笑,一次偶然,刘彻祭祖归来,路过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邸,准备进去坐坐,吃一顿家常便饭,这时候,姻缘就来了。

平阳公主了解自己弟弟心中所想,饭桌上唤了许多的歌舞伎来为刘彻助兴,但是她实际的想法却是给自己的弟弟“选妃”平阳公主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刘彻,也是为了自己,她要为自己的后辈考虑,万一刘彻从这里看上了一个歌女,那么平阳公主往后的日子会更加滋润。

事实也正是这般,在平阳府邸,刘彻遇见了让自己一见倾心的卫子夫,并将卫子夫带回来皇宫,卫子夫也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期的时候将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许配给了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虽说娶了卫长公主不久曹襄就战死,但是念着这份情义,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一家。

卫子夫入宫之后,刘彻终于见到了自己有子嗣的希望,可是,这希望险些被前皇后陈阿娇用巫蛊之术打破,刘彻怎么能不生气,不仅仅将陈阿娇打入冷宫,还憎恶起来了巫蛊之术,这也是后期让刘彻面对佞臣的妄语轻易相信的原因之一。

刘彻因为长期征战,再加上宫中的膳食调养的原因,他的身体素质极佳,也很长寿,人活得久了,就容易胡想乱想,面对江充说太子刘据用巫蛊之祸陷害自己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理智,直接追着刘据打,虽然刘据也有大军,但是怎么敌得过刘彻啊,被人陷害至死。

当刘彻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甚晚,他没有办法挽回这一切,更没有办法挽回自己的妻儿,历史上这样的惨案并不少,孙权晚年的时候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引发二宫之争,重蹈汉武帝刘彻的覆辙。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02二宫之争背景

后三国时代,发生的最出名事件之一大概就是二宫之争了,就是孙权的太子和鲁王之间,为了夺取皇位的明争暗夺,孙权的子嗣虽然极多,但是他完全没有偏爱哪一个孩子,反之的是对待孩子都是一视同仁,这在寻常人家当然是个好事,但是,身处皇室这样做只能带来麻烦。

孙权的长子是孙登,自然也是之一任太子,他为人谦和,彬彬有礼,自然孙权对这个长子也是很看重的举国上下的智囊团都为他服务,孙登对待这些大臣也是十分的恭敬,孙权对于孙登的态度就是完全放心,将他当继承人培养,但是好景不长,孙登年金33岁就因病去世。

在他临死之前,他恳请自己的父亲立三子为太子,其实这件事情名正言顺,儿子孙虑弱冠之年就早早撒手人寰,孙和这也倒是适合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加上这是自己这么器重的儿子夙愿,孙权这个面对感情优柔寡断的人自然没有办法拒绝。

孙和在孙登死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同年四子孙霸也被立为鲁王,除了孙登,孙权没有特别喜爱重视的儿子了,所以孙权不仅仅对待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的态度一样,让他们的俸禄一样,甚至大臣们见到二人行的礼数都一模一样。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如此,孙霸开始对储君的位置虎视眈眈,孙权没有对他们二人之间的态度有明显的的分别,这给了孙霸的野心增加了一丝底气,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向储君之位发起冲击的,毕竟自己的父亲态度也不是很明确。

如果当时的孙权态度明确,可以将二人之间差别待遇,自然就能遏制住孙霸的不轨想法,在期间也曾有人劝谏孙权,要将二人差别对待,而这件事情传到孙霸的耳朵里就是太子一党要压制自己的势力,于是孙霸开始了自己的反击,诋毁太子的支持者,想要将他们完全消灭。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03二宫之争的结果

随着二宫之争的战争打响之后,除了一些原本就有矛盾的人之外,更有一些地位比较低微的人,认为这件事情是一场人生的机遇,甚至一些大家族也纷纷站队,在这兄弟二人之间下注,谋求发展,很快,这场大火就燃烧到了朝廷之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用着各种肮脏的手段污蔑,找对方的麻烦,看着这乌烟瘴气的朝廷,孙权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继续任由这样的局面发展,这已经危害到了东吴安定和谐的大环境,他决定要致力这两派,首当其中的当然是激进人物,基本都被贬谪,流放,处死。

随着刺儿头都被连根拔起,属于中层的任务也被慢慢提拔起来,朝廷逐渐的稳定下来,二宫之争的战火也被缓缓熄灭,通过这件事情之后的孙权觉得,往后若是这两个人其中之一继位,那必定朝廷会继续不得安宁,会继续面对分裂,于是废太子,赐死鲁王,七子继位。

04总结

二宫之争对吴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八年里,限制了国家的发展,无心对外,眼中只有朝廷中的勾心斗角,损失了朝廷中的诸多人才,这件事情也逐步带领东吴走向灭亡。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太子的位置人人都觊觎,一个国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种值高的权利谁能不向往,但是利益后面总是伴随这巨大的危险,要明哲保身,也要用智慧化解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稳稳的坐上皇帝之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8/13515.html

“孙权晚年时期发生二宫之争 究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杀 曹操为何没有救他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杀 曹操为何没有救他

而作为汉中之战的精华,定军山之战,刘备手下黄忠更是斩杀了曹魏主将夏侯渊,打得曹军军心动荡。那么问题来了,夏侯渊魂断定军山,曹操为何不派兵救援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导致曹操没有去救援夏侯渊。第一点就是曹操的自信,曹操认为刘备的实力不足为惧都知道,曹...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后世是如何评价诸葛恪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诸葛恪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

和政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以敏惠纯孝著称

和政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以敏惠纯孝著称

和政公主(729—764年),嬴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唐代宗李豫同母妹,母为章敬皇后吴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岁丧母,以敏惠纯孝著称。天宝九年,册封和政县主,出嫁太子冼马柳潭。孝敬婆母,名列《二十四悌...

司马懿后代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们过得有多凄惨

司马懿后代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们过得有多凄惨

还不了解:司马懿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后代有多悲凉?子孙从皇帝变奴隶,给人刷马桶当门童!古人们曾经说过,笑到最后才是笑,也间接地说明了一切事情,没有到最后,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去评价好与坏。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各军队阀们为了争夺天下,登上权力的...

赵颢:宋英宗赵曙次子,天资颖异,博求善本

赵颢:宋英宗赵曙次子,天资颖异,博求善本

赵颢,男,汉族,字仲明,初名仲糺,宋英宗赵曙次子,宋神宗赵顼同母弟,母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谥曰荣。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安乐郡公,进祁国公,再进东阳郡王。神宗即位后,进封昌王。后相继改封岐王、雍王、扬王、冀王、楚王、燕王、吴王。赵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善射,好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