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09)350

对赵云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长坂坡时,曹操不让箭射赵云,除了爱才之心外还有更深的阴谋?

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营中杀得七进七出。当时的曹操看见赵云的英姿,派人前去询问姓名。在得知是常山赵子龙后,曹操下令不得向赵云施放冷箭,只能捉活的。后人评价曹操此举是因为爱才,想要把赵云收入麾下。那么,曹操的真实意图是这样的吗?

一、曹操对赵云的爱才之心。

赵云是刘备手下的一流战将,他在公孙瓒麾下时,就和刘备交好。在双方联合作战的时候,赵云还担任过骑兵将领。在公孙瓒灭亡后,赵云辗转加入到刘备手下,从此一直为刘备效力。因为赵云武艺高强,心细如发,刘备让他担任自己的内卫首领,不离自己的左右。

因为职务的原因,赵云失去了很多上阵杀敌,建立战功的机会。但是赵云毫无怨言,依然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在保护刘备离开战场后,毅然返回战场,去解救刘备的家小。在最后一次进入重围的时候,赵云救出了幼主刘禅。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在最后一次突围的时候,对赵云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赵云怀抱刘禅,行动十分不便。而他面对的不光是曹军士卒,还有曹营中所有的名将。赵云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超人的胆识,硬是在曹营中杀出一条血路,拼死救出了刘禅。

观战的曹操对赵云的表现当然一目了然,一贯爱才心切的曹操起了收揽赵云之心。当年他在观看徐晃、许褚交战的时候,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才使得曹营增添了两员大将。这两员大将为曹操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多次救了曹操的性命。这一次面对赵云,曹操也想故伎重施,为自己阵营增加一员大将。

曹操深知自己的手下在和赵云交手不胜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用弓箭取胜。怀抱刘禅的赵云,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武艺,很可能会死在弓箭手之下。如果那样,一个伤残的赵云就对曹操没用了。于是曹操下令不得释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曹操的这个命令确实帮了赵云大忙,为赵云杀出重围创造了条件。那些名将听到曹操的命令,都对赵云退避三舍。赵云在曹营中反复冲杀,借着曹操的命令,再加上青釭剑的加持,不但杀出了重围,还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三国演义》中说赵云砍倒大旗两面,夺过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正是曹操的爱才之心,给了赵云一条生路。

二、曹操不让放箭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赵云在曹营之中,曹操不让放箭,是为了爱才,想要活捉赵云。可是当赵云已经杀出重围,眼看着捉不到赵云的时候,曹操依然不让放箭,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那么曹操不让放箭伤害赵云,是否还有其他的企图吗?

这种企图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曹操需要赵云引路,去追击刘备。曹操在长坂坡大败刘备是凭仗着自己的骑兵精锐,再加上刘备带领着十几万没有战斗力的百姓,在遭受突袭下引起的大混乱。可是这种大混乱也给曹操带来了困扰,它掩盖了刘备逃跑的去向。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当赵云出现的时候,给曹操的疑问带来了解答的曙光。赵云的武艺高强,身手显然已经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这样的武将在曹营中也是屈指可数,必然会受到刘备的重用。而赵云怀抱幼儿,舍生忘死的要冲出重围,对于曹操这样的智谋之士,马上就引起了他的重视。

这说明了两个重要情况,一个情况是赵云是刘备身边的重要将领,另一个情况是赵云要解救的幼儿非比寻常。如果想要达到招揽赵云,寻找刘备下落的目的,就必须要将赵云和他怀中的幼儿一起擒获。要做到这一点,自然不允许暗箭伤人了。

如果活捉了赵云和他怀抱的幼儿,就可以招揽赵云加入自己的阵营。如果赵云不肯的话,曹操还可以像当年对待关羽一样如法炮制。当年曹操以优待刘备家眷为条件,逼关羽投降。现今他也可以以保护幼儿刘禅为条件,让赵云投降。

只是惋惜赵云的武艺高强,最终杀出了重围,让曹操的设想落了空。于是曹操又开始了第二步计划,那就是跟着赵云追寻刘备的下落。赵云经过长时间的厮杀,已经人困马乏。曹营的那些将领都跟在赵云身后,一直追到长坂桥头,才被张飞拦住。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在赵云向刘备送上熟睡的刘禅时,却没有受到刘备的表扬。刘备把刘禅丢在地上,还骂刘禅说因为这个孺子,差点让自己损失了一员大将。赵云抱着刘禅十分感动,说自己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刘备的恩情。殊不知,这是刘备对他变相的批评。

刘备对赵云的不辞而别依然耿耿于怀,他了解赵云不会去投降曹操,可是赵云此去凶多吉少,也给刘备的残部带来了危机。幸亏张飞机警,带领二十名骑兵前去查看情况,并在长坂桥头预做准备,才救下精疲力竭的赵云,避免了曹军的二次偷袭。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张飞预做准备,刘备的残部很可能会再次遭受曹军的袭击。这样刘备就可能凶多吉少。赵云此举确实有失妥当,可是赵云也是一片好心,让刘备也没办法指责他,只得用这种方式来告诫他。

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赵云并没有接受刘备的告诫。他在汉水之战中偃旗息鼓,大败前来进攻的曹军,赢得了“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赞誉。可是在凤鸣山之战中,赵云被敌人看破“有勇无谋”的弱点,陷入包围险些丧命。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结语:

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对赵云起了爱才之心,不如施放冷箭,只要活捉赵云。不过曹操不让放冷箭,还有另一层的深意。他不但要招揽赵云加入自己的阵营,还要从赵云身上得到刘备去向的线索,彻底把刘备残部一网打尽。

曹操如果能够活捉赵云,他就可以利用刘禅的重要性,对赵云恩威并施,劝其归降。如果不能活捉赵云,也可以跟随赵云,去找寻刘备的去向。果然在赵云的带领下,曹军逼近了刘备的残部。幸亏张飞在长坂桥头堵截了曹军,才避免了曹军二次袭击的发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4503.html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的相关文章

朱棣真的不合适做储君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选择朱元璋

朱棣真的不合适做储君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选择朱元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不选朱棣做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个,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继承人,即使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韬武略、战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的一生,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传奇且凄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太祖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从“丰姿貌美,颇有机变”到领衔众福晋,阿巴亥的少女心着实不柔弱。阿巴亥,一个让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二度废立大妃的女人,独占风光、...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能统一天下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能统一天下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终其一生也没能统一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词人。在东汉动荡的末年,曹操纵横捭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手下文臣武将,先后吞并:吕布,袁术,袁绍,刘表,马腾,张鲁等,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曹操建立了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大概是清朝史上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也是众多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素材。而“雍正夺位”的故事更被人反复讲述,据称康熙刚驾崩,雍正为了帝位就连夜处死了父亲的心...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末清初,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三方大混战。战争期间,三方互相之间的招降纳叛一直都没有停过。至明末,总兵已经成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最高级别武将,也是明军跟农民起义军、清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