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08-17)88

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始皇帝“暴行”中的其中一条,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更有甚者说死亡多大上百万,乃至数百万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认真仔细的分析一番,这个结论很容易就会被推翻。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秦始皇南征百越,北征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区),秦始皇于此设三十四县,迁徙人民充实边县。不过由于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长期活跃于草原,想要击败其容易,想要彻底灭掉却极为困难,可是匈奴人又时常南下劫掠,加之秦国北部边境线实在太长,要防备匈奴,就需要在各地驻守大量士兵,这将对秦国和边境百姓造成极大负担和伤亡代价。为了防备匈奴,守护边关安全,于是始皇帝命蒙恬率兵驻守边地,同时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开始下令修筑长城。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于秦始皇修筑长城,有着“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的记载,再根据秦始皇夺取河套之地后的情形来判断,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主要工程量有两点:一是拆毁原七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再将北部的赵长城和燕长城相连。二是由于占据河套地区,秦长城已不能满足防御需求,因而在河套北部重筑秦长城。

因此,秦始皇修筑长城,工程的主要部分是秦长城北部这一段,与汉朝时重新修筑长城一万多里相比,秦始皇时期的工程量算是比较小的。

秦始皇修筑长城抽调了多少人

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底征调了多少人,《史记》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记载,不过却有“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的记载。也就是说,秦始皇当时将执法不正的官吏贬去了边地,去修筑长城或戍守南越地区。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都说秦始皇为修筑长城抽掉了上百万,乃至数百万人,可是从各种史料来推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总人口也不过2000万左右。而当时的秦国,可不止修筑长城一件大事,同时期至少还有以下大量使用人力的事件:

攻占百越之地,先后抽调不少于50万军队。

修筑秦始皇陵,先后抽调不少于20万人。

蒙恬率军驻守边地,至少有30万军队。

仅是这几项,秦国就已经动用了不少于100万人,再加上负责南北两路80万大军后勤的人力,秦国当时已经动用的劳动力至少也在200万人左右,与当时全国的人口比已经达到了10:1。这种情况下,秦国还怎么抽调出上百万,乃至数百万人来修筑长城?

而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来看,秦国当时的律法极为完整,当时正常的“徭戍”通常采取“更卒”的方式进行,“更”在这里有更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轮流服役。而当时的“徭役”则主要采用“一月一更”,即每年需要服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结束后便可以返回,换其他人继续服役,此为“卒更”。

因此,秦始皇修筑长城,应该采取的就是这种“卒更”的方式,负责轮流服役。而当时驻守边地的三十万大军,在驻守边地的同时,应该也是参与了修筑长城。

因此,秦始皇修筑长城前后共动用百万人是可能的,同一时间抽调上百万人则根本不可能。而且根据工程量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来看,抽调的劳工应当也主要是秦地人,总不能从山东或者南方抽调几十万人跑来修长城吧。

修筑长城是否真的死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

这显然不太可能,只要秦始皇不是个傻子,就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甚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他抽调人是去干活的,而不是让人去送死的。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更何况,以秦始皇的精明,不可能认识不到人口对这个帝国的重要作用,更何况此时统一的秦国并不稳定,如果真的因修筑长城造成大量伤亡,简直就是授人口实,肯定会加剧各地动荡?各地叛乱肯定会层出不穷,他一手缔造的帝国也就要分崩离析了。因此,秦始皇不仅不可能因修长城造成大量伤亡,甚至还要极力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由此可见,参与长城修筑的役夫肯定极为辛苦,也肯定因此造成了伤亡,而且伤亡数字应该也不小,但绝不会造成像后世说的那般伤亡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数百万人。因修筑长城造成大量伤亡应当是后世有意渲染的,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山东六国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的不满,以及对秦帝国这个新生帝国的不认同。二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之后,乃至于汉朝建立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

由此可见,秦始皇修筑长城造成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死亡,是根本不可能的,否则秦国根本传不到秦二世,恐怕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崩溃了。

题外话:“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为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也属于杜撰,该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9年),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未修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5821.html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真实情况如何?” 的相关文章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还不知道: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经历,为何武功在天下却能名列前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民间有这么一句话来给三国时期的武将进行排序,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六个人之中,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应该少有争议,典韦被成为“古之恶来”,排名第三也情有可原。可关羽和...

历史上唐玄宗的音乐才华如何?有多痴迷?

历史上唐玄宗的音乐才华如何?有多痴迷?

唐玄宗李隆基一称唐明皇,712—756 年在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最热心于音乐、歌舞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多情多义,对于音乐痴醉而沉迷,以至沉溺其中,几乎不能自拔,欢乐系之,悲愤系之,感叹系之,生命系之。李隆基最喜欢演奏的乐器是笛子和羯鼓,尤其对羯鼓更觉适意。据...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魏佳氏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魏佳氏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乾隆的后宫之中,有一位令人记忆深刻的女性,此人便是魏佳氏令妃,她是乾隆中后期最为宠爱的女人。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一个令人喜爱的角色,人们也为她能够获得皇帝的宠幸而高兴,不过在《如懿传》中,令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

夏侯湛:西晋文学家,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

夏侯湛:西晋文学家,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

夏侯湛(243年-291年),字孝若,谯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西晋文学家。东汉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曹魏兖州刺史夏侯威之孙,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夏侯湛少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中第。后为中书侍郎、南阳相,不久升任太子仆,但他还未就职,...

在书法方面钟繇有哪些成就?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在书法方面钟繇有哪些成就?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

历史上真实的端妃是什么人?她活到了多少岁?

历史上真实的端妃是什么人?她活到了多少岁?

纯懿皇贵妃耿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父亲是内务府大臣耿德金。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对雍正临死前让甄嬛叫他“四郎”的一段应该颇有印象,而当时甄嬛直接告诉雍正,甄嬛已经死了,她现在是“钮祜禄”甄嬛,后来雍正气绝而亡,甄嬛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个重要的后宫女...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指的分别是谁?她们有哪些事迹?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指的分别是谁?她们有哪些事迹?

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常常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或褒或贬的吟咏对象。与之相对的,中国历史上也存在四大丑女,分别是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她们在历代文人笔下也时常出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始祖黄帝之妻嫫母位居榜首1、中华民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