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19)490

在古装剧《锦绣南歌》中,彭城王刘义康身为监国,一直致力于打破士族和庶族之间的隔阂,并且与侠女骊歌展开了一段爱情故事。那么,正史中刘义康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的六位兄弟的命运如何?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义康是宋武帝刘裕的第四子,他还有六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大哥刘义符,二哥刘义真,三哥刘义隆,五弟刘义恭,六弟刘义宣,七弟刘义季。

据《宋书》记载,刘义康兄弟七人的结局并不美好,其中有六人都不得善终,只有排行最小的刘义季没有在皇权的漩涡中丢掉性命。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义符

宋武帝刘裕43岁这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长子,他就是史称宋少帝的刘义符。

公元420年,刘裕称帝揭开刘宋王朝的序幕,14岁的刘义符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来他成为了刘宋第二位皇帝。

刘义符是一位典型的纨绔子弟,打小就被娇生惯养的他压根不是做皇帝的料,心思都用在了吃喝玩乐上,对朝政大事不闻不问。

刘义符的种种行为,让身为顾命大臣的徐羡之痛心疾首,最终忍无可忍的他带头废掉了刘义符。

而对于刘义符来说,丢掉皇位并不足惜,更惨的是他连性命都丢掉了,被杀的时候还不到19岁。

刘义真

作为宋武帝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自然无法在皇权的斗争中独善其身。

在徐羡之等人密谋推翻刘义符这件事上,刘义真不但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反而沦为政治上的牺牲品,这是为何呢?

原来刘义真素来亲近士族,和谢灵运、颜延之等人关系密切,曾豪言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皇帝便让他们二人做宰相,这让出身寒门的徐羡之不得不有所顾忌。

于是,徐羡之便先下手为强,在废掉刘义符之前先以“与少帝不和睦”为借口将刘义真贬为庶人,而后又派人将其杀死。

就这样,年仅17岁的刘义真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义隆

徐羡之等人在杀死刘义符和刘义真之后将刘义隆推上帝位,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们后悔不已。

刘义隆登基之初对徐羡之、谢晦和傅亮大加封赏,然而三年之后他就换了一副面孔,对这三位功臣大开杀戒。

其实在刘义隆心里,徐傅谢三人的存在始终是个隐患,毕竟两个哥哥都在死在他们手上。

所以谢的结局早已注定,刘义隆不可能让历史重演。

刘义隆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30年,期间一度开创了元嘉之治,但是元嘉二十七年和元嘉二十九年两次北伐失利,却让他大半生的奋斗成果毁于一旦。

两次北伐接连失利,不仅让刘宋江山开始走下坡路,也让刘义隆和太子刘劭这对父子反目成仇。

刘劭以巫蛊术诅咒刘义隆,而刘义隆则动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就在刘义隆还在斟酌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刘劭于453年2月21日凌晨带兵杀进皇宫,将47岁的刘义隆残忍杀害。

不过弑君杀父的刘劭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仅仅在位三个月就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骏杀死,尸首还被扔进了长江。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义康

刘义隆在位期间身体一直不好,彭城王刘义康被推上了政治舞台。

对皇兄,他衣不解带侍奉汤药;对国事,他事无巨细不敢懈怠。但是最终刘义康却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这又是为何呢?

刘义康自以为和刘义隆兄弟情深,却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到刘义隆的底线。

王弘死后,刘义康独揽朝政,朝中大臣自然对他百般奉迎,其府中的贡品比宫中的还要好。

不拘小节权力过大的刘义康,难免让龙体抱恙的刘义隆有所忌惮。

从元嘉十六年开始,刘义隆对刘义康处处打压,后来又因为牵涉谋反将他贬为庶人。

元嘉二十八年,刘义隆为了永绝后患派人杀死了刘义康。

刘义恭

在七兄弟当中,排行第五的刘义恭是最受父亲刘裕喜爱的,但也是结局最惨的一个。

和刘义康不同,刘义恭总是小心翼翼,什么事都是由宋文帝刘义隆做主,他只是按旨行事,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的,因此深得刘义隆的信任。

后来刘义隆被逆子刘劭杀害,刘义恭投奔刘骏,连累12个儿子丢掉了性命。

刘骏在位期间,刘义恭极力讨好他,不但杜绝和大臣私下来往,还经常变着法吹捧刘骏。

刘义恭的努力没有白费,刘骏在临终之际将他任命为五大顾命大臣之一。

然而继位的刘子业不是什么明君,他性情残暴嗜杀如命,让刘义恭惴惴不安,从而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谁料刘义恭还没开始动手就被柳元景出卖,刘子业一怒之下将他及其四个儿子全部处死。

据《宋书·江夏王义恭传》记载,刘义恭死相极惨,刘子业命人肢解了他的尸体,还剜出了他的眼睛,将它浸在蜜里,并取名为“鬼目精”。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义宣

在电视剧《锦绣南歌》中谷嘉诚饰演的就是这位竟陵王刘义宣,和他的五位哥哥一样,刘义宣也没能善终。

刘义宣镇守荆州十年兵强财富,又仗着自己在平定“元凶之乱”时立下大功,不但对孝武帝刘骏不敬,甚至还在臧质的怂恿下起了不臣之心。

可惜起兵失败,刘义宣被朱修之诛杀,还连累16个儿子沦为刀下之鬼。

据《宋书·南郡王义宣传》记载,刘义宣在仓皇逃命时还不忘带着五个爱妾,由此可见他也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刘义季

刘义季是刘裕最小的儿子,也是结局更好的一个。

刘义季嗜酒如命,尤其是在刘义康被废后,他更是难有清醒的时候。

刘义隆多次劝他戒酒,但刘义季只是嘴上应承就是不改,结果33岁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刘义季酗酒也是自保的一种手段,他这是在向刘义隆表态,表明自己无意权力,从而避免成为下一个刘义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6214.html

“刘义康的六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分别有着怎样的经历?” 的相关文章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

三国时期赵云与徐晃的箭术怎么样?孰高孰低?

三国时期赵云与徐晃的箭术怎么样?孰高孰低?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赵云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在演义中,赵云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作为大将,弓马娴熟,箭法自然都要精良。赵云在南屏山接诸葛亮时,曾一箭射断徐盛船帆绳索,徐晃在铜雀台射箭比赛中,一箭射断柳条,夺取锦袍...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

深受皇帝宠信,韩安国最后为何又会郁郁而终?

深受皇帝宠信,韩安国最后为何又会郁郁而终?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成为了至高统治者,古代封建时期均为人治,皇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韩长孺本名韩安国,长孺乃是他的字,他祖籍梁国成安县,后徙睢阳。他在西汉可是一位大人物,早年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后侍奉梁孝王刘武,担任中大夫之职,是刘武在七国之乱...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还不知道:武则天杀了多少人?当一个女皇帝有多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是皇后,她也是皇帝,关于她的故事多了去了。这里只说她为了当上皇帝,杀了不少人,有亲人,政敌等。武则天入宫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宠幸了一回,唐太宗赐名“武媚娘”,后来封为才人...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他一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性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