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原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那么多
对袁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当初原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为什么没有那么做?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相信袁绍对这句话一定非常认同。当曹操利用皇帝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时候,袁绍这才意识到,那个曾经被自己认为一钱不值的皇帝实在是个难得的宝贝,但后悔已经晚了。
汉献帝剧照
本来,袁绍是有机会的,相对于曹操,兵强马壮的袁绍更有机会淘到这个宝贝。早在曹操行动之前,就有人给袁绍献计,让他将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加以利用,以皇帝之名对各路诸侯发号施令,中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袁绍犯了错误。袁绍为什么不愿意接汉献帝呢?说来话长,当初这个皇帝是董卓立的,袁绍曾强烈反对,也因为这个原因,袁绍才逃出京城成就自己反董斗士的美誉。但这也埋下了隐患,虽然当时袁绍的举动并无过错,但时过境迁,小皇帝已经是大汉天子,自己曾经反对当今皇帝登基,现在自己又要去主动迎接,袁绍有点舍不得自己那张老脸,而且,袁绍也怕皇帝记仇。对于帝位这个敏感问题,没有几个皇帝会有这样的胸怀,宽容自己的反对者,即使这个皇帝只是傀儡,袁绍也会觉得不舒服。
袁绍剧照
袁绍集团内部的窝里斗也是坏事主因。自从袁绍在冀州开基立业,内部就以地域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这两个对立派别不妨称之为豫州名士集团与冀州本土名士集团。因为袁绍本人是名士领袖,所以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名士,虽然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各地名士们大体一致,但一旦涉及具体的利益,矛盾就产生了。本土的冀州名士集团认为来自豫州的名士分了自己的那份蛋糕,心里一直大为不快,有抵触情绪在所难免。但因为袁绍是豫州人,冀州人对外来势力的对抗不好过于公开,只能以半明半暗半公开的方式进行。
外来的颍川、汝南名上依仗是袁绍乡党,占据了众多位高权重的职务。冀州名士对此耿耿于怀。袁绍对两派的勾心斗角心知肚明,但被夹在中间袁绍也不好过,只好在两派之间搞平衡,不过袁绍的天平还是时常向同乡倾斜,只不过,为了照顾本土势力,这种倾向不能过于明显。两派经常为了各自利益,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时,一方出于对抗另一方的目的,根本不关心事情本身,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要站在对方的对立面就好,事情本身反而不重要了。这么做虽然解气,但却很误事。在是否迎立皇帝的问题上,两派又吵成一团。
沮授剧照
早在曹操行动的一年前,冀州名士沮授就提议将四处流浪的汉献帝弄到袁绍的大本营邺城来,提议一经提出,袁绍还未表态,颍川名士郭图、淳于琼等人马上站出来反对。沮授等冀州人提议迎接皇帝除了为袁绍考虑之外,也想借机立功打压一直骑在自己头上的颍川人。郭图等人实际上也可能有相同的想法,但政敌先提出来了,当然不能成全敌人,于是只好反对。
袁绍与郭图
沮授劝袁绍把皇帝接到邺城,如此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打压各地诸侯,好处多多。袁绍本来已经有点动心了。站在一旁的郭图等人见势不妙,赶紧出来阻止,说您把那个傀儡弄到邺城有什么好处,他来了,他为君,咱是臣,凡事总要向他请示,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如果政见不合,我们是听他的还是不听他的?听他的,那咱们不就没有自 *** 了吗?如果不听他的,那就是违抗君命,这不就给敌人提供了进攻我们的口实了!袁绍听了郭图等人的话,觉得也挺有道理,又犹豫了。沮授见了,赶紧走上前进言:“主公,现在迎接皇帝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是让别人抢占先机,到时悔之晚矣,还请主公深思。”袁绍最后还是听了郭图等人的话,把机会留给了对手曹操。
沮授
窝里斗给袁绍带来的损失远不止一个皇帝,袁绍集团最后的覆灭,外因当然是有强敌曹操,但内因就是败在窝里斗与内部不和上。等曹操抢到皇帝,又利用这张王牌戏耍袁绍的时候,袁绍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吃了哑巴亏的袁绍,只能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