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继续当太上皇也要揽权乾隆 嘉庆心里到底是什么态度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让位给嘉庆皇帝之后,乾隆继续当太上皇揽权,嘉庆是何态度?
乾隆六十年(1795年)85岁的乾隆宣布皇位继承人为皇十五子颙琰,并宣布自己将在第二年退位,由颙琰登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自古以来现任皇帝对已经退位的太上皇大多都会有抵触,嘉庆其实也不例外,只是嘉庆敢怒不敢言,他不敢把抵触情绪流于表面,看嘉庆在乾隆去世后的所作所为就能了解他有多么抵触乾隆了,当然,如果看看乾隆在当太上皇这三年多所作所为,换做任何人是嘉庆都恐怕早就受不了。
乾隆在公布嘉庆成为皇储之后,就开始考验他的听话程度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一生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在85岁时乾隆正式公布了此前秘密立储的皇位继承人为皇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嘉庆,还宣告天下自己将在次年主动让位,由嘉庆正式即位。
乾隆之所以选择在执政第六十年决定让位,这主要还在于他年轻时期对外唱的高调。乾隆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而康熙一生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在年轻时就对外说过,自己十分尊崇爷爷康熙,如果自己寿命足够长,那他在位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爷爷康熙。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卷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清高宗实录》
乾隆当时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是唱高调,要了解乾隆是25岁登基,如果在位时间要和康熙似的在位61年他就得活到86岁,在古代没有谁敢自信能活到86岁的,可是乾隆绝对没想到自己还真活到这么大岁数了。
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了,当时乾隆身体还非常不错,按照当初他的承诺,他理应退位了,但是乾隆内心其实是很纠结很犹豫的。
乾隆明白自古以来主动让位的太上皇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比如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在退位之后都受到了继任的儿子冷落,乾隆可不想像唐高祖和唐玄宗那样,所以他内心也就纠结到底让不让位,最终乾隆还是决定让位,但是为了不至于大权旁落,受到儿子嘉庆的冷落,乾隆想了一个绝招,那就是让位不让权,当上太上皇继续训政。
于是乾隆在宣布嘉庆成为皇位继承人并承诺第二年让位之后,乾隆就亲自带着已经名义上成为皇储的嘉庆去祭拜了一个九岁夭折的孩子,并让已经成为皇储的嘉庆对这个孩子行了三拜九叩的君臣大礼。
这个九岁夭折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乾隆的嫡次子、嘉庆的二哥永琏。这个永琏是乾隆与原配妻子富察皇后所生嫡子,也是乾隆的次子,自出生后就获得了乾隆老爹雍正的喜爱,雍正属意乾隆继位后由永琏成为皇储,因此亲自给他起名为永琏,就隐喻着承宗器之意。
乾隆继位之后也立刻将永琏秘密立为皇储,并将立储诏书秘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乾隆对永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不过永琏命不好,9岁就夭折去世了。
乾隆对永琏寄予厚望,因此永琏去世让他非常悲痛,他在永琏夭折后,对外公布了当初秘密册立永琏为皇储的诏书,追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将其安葬于天津蓟州朱华山。
乾隆宣布让位给嘉庆之后,就立刻带他去祭拜永琏,除了他对永琏极为怀念和喜爱之外,他还主要是想看看嘉庆听话不听话,所以乾隆故意让已经是皇储的嘉庆对永琏的陵寝行三拜九叩的君臣大礼。
乾隆当场还特意强调,此次让嘉庆祭奠永琏,并不是让他以弟弟的身份祭奠哥哥,而是自己曾先立永琏为皇储,嘉庆是以永琏接任皇储的身份对其陵寝行君臣大礼,就是所谓的“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
乾隆让嘉庆对永琏的陵寝行君臣大礼,这意思就是告诉嘉庆:我虽然宣布退位了,但是你还是得听我的话。除了要看看嘉庆是否听话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告诉嘉庆,他并不是乾隆心中最属意的继承人。
除了永琏是乾隆属意的继承人之外,还有文武双全,品行忠厚孝顺的皇五子永琪也是乾隆很属意的继承人,而且乾隆在晚年十分怀念英年早逝的永琪,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永琪最为贵重,深得自己喜爱,自己本想传其大位,奈何永琪25岁就英年早逝了。
确实如此,历史上嘉庆并不是乾隆最满意的继承人,主要在于乾隆太能活了,他的很多儿子都被他熬死了,但是乾隆宣布让位时包括嘉庆在内还有四个儿子健在,除了嘉庆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
这些儿子里面永璇和永璘荒唐,不能传位,但是别忘了还有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永瑆在呢,永瑆才华横溢,书法、绘画、诗词都很厉害,很有才能,一度是嘉庆继承皇位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乾隆不会偏向于嘉庆的。
因此嘉庆如果不听乾隆的话,乾隆则很有可能用永瑆替代了他的位置。而乾隆带着嘉庆祭拜永琏也是想向他传达这层意思:退位归退位,但你还得听我的,否则你也不是我属意的继承人,我还能换了你。
这也是乾隆在宣布让位嘉庆之后,为了实现自己让位不让权的目的,对嘉庆的一次考验。而嘉庆能怎样,他心里很明白,父亲乾隆还是随时能换掉自己,因此他只有对乾隆保持恭谨和听话,这样才能保住他的位置。
乾隆为了独揽大权利用和珅压制儿子嘉庆
其实让位前的那些小插曲都是开胃小菜而已,乾隆在正式让位后才真的是让嘉庆受不了。乾隆在让位后坚决不肯搬出养心殿,按照清代宫廷规矩,最初的时候皇帝都居住在乾清宫,顺治和康熙都曾在此居住,但是到了乾隆老爹雍正继位之后,雍正搬到了养心殿居住,从此清代皇帝都居住在养心殿。
而乾隆在让位后却坚决不肯搬离养心殿,以自己在养心殿住了60来年搬到别处不方便为由拒绝搬离。其实乾隆不搬离养心殿也可以,毕竟在雍正之前清代皇帝都是居住在乾清宫,而且乾清宫自明代起就一直是皇帝的寝宫,那倒是把乾清宫让给嘉庆居住啊,乾隆却偏不,他让嘉庆继续住在原来的毓庆宫,嘉庆只能白天到乾清宫打卡办公。
就看乾隆这一番操作就能看出来,他压根就不想让儿子嘉庆当真正的皇帝。最能体现乾隆不想让位的就是乾隆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的禅位大典上的所作所为。
乾隆居然在禅位大典的头天晚上不想交出代表皇帝权威的玉玺,乾隆不肯搬离养心殿,然后居然还想在禅位大典上不交出玉玺,那还让个什么皇位,还不如让嘉庆当皇太子呢。
乾隆这样的行为引起了众朝臣的纷纷议论,如果乾隆既不搬离养心殿,还不交出玉玺,那这个禅位大典如果真这么举办了,最难堪的恐怕就是嘉庆了,代表皇帝的象征性物品一样都得不到。
于是这时候大学士刘墉和礼部尚书纪晓岚看不下去了,先是纪晓岚按照古代礼法给乾隆引经据典,告诉乾隆他这么做不合礼法,然后刘墉又据理力争,最后刘墉建议乾隆在搬离养心殿和交出玉玺二者之间选一,如果他想二者兼得的话,那不如取消禅位大典,免得出丑难堪。
乾隆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如果真的取消禅位大典那岂不是让自己很面子,说话不算话。所以在纪晓岚和刘墉的劝说下,他也改变了主意,于是乾隆选择了继续居住养心殿,在禅位大典上把玉玺亲自交给了嘉庆。
乾隆把玉玺交给嘉庆之后,还不忘了对群臣进行一番自我吹捧,乾隆称:今明足授受,为千古之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乾隆这意思就是把自己禅位给儿子之举称之为不次于尧舜让位之贤。
紧接着乾隆又开始在禅位大典上作了一番自我标榜演讲,根本没给刚即位的嘉庆发表上岗宣言的机会。乾隆以古今伟大帝王的统治疆域、统治人口、寿命长短与自己进行对比,然后得出结论自己是古往今来三皇五帝之后最完美、最成功的皇帝。并且乾隆还不忘了强调自己主动让位是出于对爷爷康熙的孝顺,因此在位时间不敢超越爷爷康熙。
乾隆虽然把自己吹得很完美,格调定得很高,但是他在让位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都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想让位。
乾隆在让位之后对外仍称“朕”,他所颁布的旨意也是称为“敕旨”;大臣们在上书行文时,遇到太上皇三个字都要像皇帝一般抬三格书写,而已经继位的正牌皇帝却只需要抬两格;乾隆的生日被称为万万寿日,嘉庆的生日才称为万寿日,并且乾隆的生日还要依旧像皇帝一样成为国家的节日,全民休假,这样一来就是代表着乾隆退位后清代又多出一个节假日,嘉庆的生日要休息,太上皇乾隆的生日还要休息;最为证明乾隆不想退位的就是嘉庆继位后,紫禁城之外年号都用嘉庆年号,紫禁城内却依旧沿用乾隆年号。
不光如此,乾隆退位之后虽然把玉玺交给了嘉庆,但他紧接着对外宣布自己以后使用“太上皇帝之宝”玺,并规定批阅奏折只有太上皇的玉玺和皇帝的玉玺同时签盖才能生效。这个办法实际上就是乾隆变着法削弱了代表皇帝权力的玉玺,也好让自己继续揽权。
在正月十九乾隆接见朝鲜使臣时,他还意味深长地告诉朝鲜使臣:“朕虽然归正于皇帝,然军国大事还得由朕批准方可。”
看看乾隆说这话的意思,他摆明就是告诉朝鲜国,我还是大清国的老大,大清国还是我说了算。而此刻嘉庆的感受不得而知,不过看嘉庆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字“忍”,而且嘉庆不光要忍,他还得继续迎合讨好老爹乾隆。
所以《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侍坐上皇之侧,初步游目,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乾隆在让位之后,嘉庆是做得要多听话有多听话,总之乾隆退位之后朝政大权还掌握在他的手中,嘉庆就如同现在的日本天皇一样,专门负责出席庆典,就是大清国吉祥物的存在,嘉庆不像是皇帝,更像是皇太子,当然,乾隆对外也是说嘉庆太年轻太嫩了,还得见习啊。
于是清代在乾隆退位后就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局面,那就是太上皇乾隆训政,作为正牌皇帝的嘉庆反而要见习皇帝岗位,要了解嘉庆即位的时候已经36岁了,还需要见习吗?
到了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的身体就逐渐不好了,他的语言能力开始出现退化现象,不过别看乾隆语言能力开始退化,但他的脑子还十分好使,他了解自己越是语言能力开始退化,越需要防着儿子嘉庆独揽大权。
这一年恰好领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阿桂去世了,于是乾隆果断利用阿桂去世的机会,提拔心腹和珅接替了阿桂的位置,通过控制和珅来压制嘉庆。
由于乾隆的语言功能退化严重,说话不清楚,当时只有和珅能听懂乾隆的意思,因此和珅开始代替乾隆独揽大权,和珅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即便连名正言顺的皇帝嘉庆虽然他十分憎恶和珅,但是也只得听从老师朱珪建议,对和珅礼让三分,毕竟如果嘉庆当时如果敢与和珅闹掰了,和珅甚至可是能矫诏废掉嘉庆的。
于是在这一时期清代的朝会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在上朝时乾隆还坐在皇帝宝座上,正牌皇帝嘉庆坐在下首,而和珅则侍立在乾隆旁边,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实际上是拜了乾隆、和珅、嘉庆三人,因此当时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
和珅虽然是个大贪官,但是他也很有才能,他非常善于理财,每当乾隆需要钱的时候,他总能帮乾隆整出钱来,乾隆多次游江南耗费巨大,加之他本身喜好收藏,生活上比较奢侈,所以乾隆的钱不够花,那不够花怎么办,和珅就能替他敛财。
乾隆重用和珅也是用心险恶,和珅是一代巨贪没错,但是他拿的大头其实都孝敬了乾隆,而乾隆为了树立仁君形象,他只能通过和珅去敛财,因此乾隆是一代仁君,人人赞扬,但是百姓和嘉庆却都恨透了和珅,可以说和珅是替乾隆背了一口好大的锅。
而乾隆利用和珅去压制嘉庆,也给和珅埋下了杀身之祸,嘉庆恨极了和珅,因此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正月十八嘉庆就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他赐死了。
嘉庆内心如何对父亲乾隆不满和抵触肯定不会表现出来,后人也不得而知,但是从嘉庆在亲政之后,立刻处死和珅就能看出来,他多年对父亲乾隆的不满和抵触全部都发泄到了和珅的身上。
写在最后
就看乾隆让位之后的所作所为,换成任何人是嘉庆恐怕都受不了,因此嘉庆内心中不可能对老爹乾隆没有丝毫抵触和不满,只是嘉庆必须隐忍作秀,他不能表现出来,如果乾隆在世时表现出来,那他的位置很可能不保,即便乾隆死后他也不能表现出来,如果表现出来那就是不孝,所以他只能最后把怒火发泄到了和珅的身上。
因此看嘉庆在亲政之后立刻就赐死和珅就能看出他内心对老爹乾隆是有多么的抵触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