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何评价孙策?他留下了哪些轶事典故?
孙策,字伯符,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策性情豁达,喜说笑爱结交名士,名声渐广。孙坚死后,孙策投奔袁术,并继承了孙坚的部队。其纪律严明,严禁掳掠百姓,因此获得百姓拥戴。他打败刘繇,夺取吴郡,威震江东。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曹操下诏书,要孙策讨伐袁术。200年,孙策平定六都一统江东,后在打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年仅26岁,追谥为长沙桓王。
轶事典故
江都谋划
孙策在举家迁到江都时,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今江苏吴县)、会稽(今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建议孙策南渡,并答应带好友支持他。孙策说:“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不背叛彼此,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英雄一般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盛宪是个器量雅伟的人,后来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孙策想请高岱谈论读书。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但无文学之才,所以他可能只会说不知道。”又对高岱说:";孙策厌恶胜过自己的人,他提问时,你应该回答不知道。";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囚禁了高岱。有很多人露天 *** ,请求孙策释放高岱。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 *** 的人。因此,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于是杀了高岱。
善于纳言
孙策善于采纳他人建议,进攻会稽太守王朗时,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谎称兵士腹痛,摆出一副士气衰弱、无法抗战的柔弱病态,而孙策却趁王朗麻痹大意,夜袭王朗属地高迁屯,斩杀王朗大将周昕,并占领会稽。
当时的乌程有邹他、钱铜、王晟等人,聚众自守。孙策引兵扑讨,皆攻破之。在处决战败者时,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对孙策说:“王晟与你的父亲有升堂见妻之分,如今,他的诸子兄弟皆已被枭首。只留下这个老翁,又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于是,王晟被赦免,其余的人都被族诛。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主张,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于是放了魏腾。
孙策之死
《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人物评价
汉末三国
袁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曹操:猘儿,谓难与争锋。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刘晔:孙策多谋而善用兵。
张纮:策才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
虞翻: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许贡: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郭嘉: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两晋南北朝
陈寿:①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②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吴录》: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
傅玄: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陆机《辨亡论》: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饬法修师而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陨。
华谭: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程琅:帝王亦一夫之敌耳,孙策之祸可不虑乎!
孙盛:孙氏兄弟皆明略绝群。创基立事,策之由也,自临终之日,顾命委权。夫意气之间,犹有刎颈,况天伦之笃爱,豪达之英鉴,岂吝名号於既往,违本情之至实哉?抑将远思虚盈之数,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为国之大防;杜绝疑贰,消衅之良谟。是故鲁隐矜义,终致羽父之祸;宋宣怀仁,卒有殇公之哀。皆心存小善,而不达经纶之图;求誉当年,而不思贻厥之谋。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虑难於将来?壮哉!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援则鲁桓、田巿之难作,崇之则与夷、子冯之祸兴。是以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绝异端之论,不逞杜觊觎之心;於情虽违,於事虽俭,至於括囊远图,永保维城,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陈氏之评,其未达乎![2]
庾信: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
宋元
何去非:孙策壮武,术略过于其父,又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惜乎,坚之不善基也,使其不得奋于中原以竞天下。然策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鼎足之资,使之不死,当为魏之大患。策之不得起于中原,非其智力之不逮,盖袁绍已据河北,曹公已收河南,独无隙以投之故也。以刘备之间关转战,至于白首,不获中州一块之壤以寓其足。而策乃能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此其过备远矣。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范仲熊:刘景升、孙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所以无成。
萧常:策以孤童子,奋一旅之众,不奄旬而据有江东,其智勇谟断,绝人远矣。不幸早世,惜哉!
谢采伯:孙策、周瑜拔皖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刘克庄①《长沙王墓》: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②《杂咏一百首·孙策》:鱼服俄离网,龙泉忽缺鋩。却将江左业,分付紫髯郎。
郝经:讨逆以孤童子,岳岳杰立,高视阔步,仗马棰以下江东,收揽豪俊,辟地建侯,有吴之基兆定矣。
明清
高启《过二乔宅》: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罗贯中: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毛宗岗:有父创业以遗其子者矣,未有兄创业以遗其弟者也。策无年而权有年,策无嗣而权有嗣;策也竭蹶而取之,权也安坐而享之。所以然者,何也?良由策之为策,冲锋陷阵,克敌之勇有余;雅俗坐镇,君人之度未足耳。孙策死而以帝业让之孙权,亦犹刘縯死而以帝业让之刘秀。
王懋竑:孙策创业江东,自借攻战之力,而於张昭,张纮,虞翻俱代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所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专以武力也。
何焯: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易顺鼎:父兵诛卓起长沙,直取江东作帝家。小弟坐分三足鼎,大乔方称并头花。只留公瑾烧铜雀,不听虞翻谏白蛇。玉貌英雄千古少,笑他操备是蒹葭。
徐昂发:汉室曹瞒是獍枭,猘儿年少欲横挑。刀围玉帐觞公瑾,花簇珠屏舞大乔。水上神书才息焰,床头明镜旋生妖。蟠龙门外牛羊墓,荞麦粘天似雪飘。
张佩纶: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