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时,作为曹魏重臣的华歆和陈群是什么表现?
曹魏,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与曹操大将曹仁、于禁、徐晃等打了几个月,被孙权偷袭后路,丢失荆州,随即败走麦城,被擒遇害。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其子曹丕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曹丕继续控制东汉朝政,权倾朝野,并开始一步步加快逼宫的步伐。
延康元年十月(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曹丕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假意推辞了三次,然后登受禅台接受禅让,正式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降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至此,东汉灭亡。
曹丕在篡汉的过程中,很多大臣都成为了曹丕的帮凶,他们为了曹丕的上位,纷纷加入了逼宫的人群之中。
曹丕称帝,他们作为拥戴之臣,对他们意味着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在曹丕登上帝位之时,这些人表现喜气洋洋。
然而,在这些人欢呼的人群之中,有两个人神色黯然,作为曹魏重臣,似乎心有不快,曹丕见了,心中不悦,久久不能释怀。
这两个人是谁呢?
他们是华歆和陈群。当时,华歆担任相国,陈群担任尚书令。
于是,曹丕将华歆改任司徒,不让华歆担任相国了。
曹丕最终还是没忍住,质问陈群:“我顺应天意,接受汉帝禅让,文武百官没有不高兴的,为什么你与相国脸色不快呢?是不希望我称帝吗?”
陈群听了,回答说:“臣与相国曾经是汉朝大臣,作为臣子,我们内心虽然看到陛下称帝高兴,但是,出于义理,臣等的神色应该是畏惧、甚至是憎恨陛下才对,这其实是我们作为大汉臣子的一点职责。”
曹丕听了,顿时疑惑解开,心中非常高兴,随即又重用了华歆和陈群。
《三国志》注引《华峤谱叙》记载:魏文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人人悦喜,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
在演义中,华歆逼迫汉献帝,比曹丕更甚,甚至,拔剑相威胁。
但在史书记载中,并非这样,《魏书》记载,是华歆捧着皇帝玉玺,献给了曹丕。
太和五年(232年),华歆病逝,活了七十五岁,谥为敬侯。
五年之后,青龙四年(237) ,陈群病逝,谥为靖侯。
正始四年(243年),华歆和陈群配享曹操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