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五代至北宋将领王晏简介: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追赠中书令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8-31)460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晏(890年—966年),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州)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将领。

王晏出身农家,自少为盗。后唐庄宗时,被募至禁军,累升为奉国小校,驻陕州。后晋灭亡后,与禁军将领赵晖、侯章等推翻辽国在陕州的统治,归顺后汉高祖刘知远,获授建雄节度使、同平章事。后周建立后,在晋州大破入侵的北汉军。此后出镇家乡武宁军,历任西京留守、凤翔节度使、益津关一路马车都部署等职,随后周世宗柴荣北征辽国。北宋建立后,改授安远节度使,封韩国公。乾德元年(963年),以太子太师致仕。

乾德四年(966年),王晏去世,年七十七。获赠中书令。

五代至北宋将领王晏简介: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追赠中书令

人物生平

盗贼起家

王晏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生在徐州滕县的一个农家,其人健壮勇悍。他少年时,常率乡邻伙伴打劫殷富人家,在方圆百十里很有名气。五代后梁末年,徐州一片混乱,打家劫舍的强盗和小股的农民起义队伍很多,许多乡邑都遭到搅掠,惟独王晏的家乡因其威名而得免。

后唐同光(923年—926年)年间,王晏被招募入禁军。在此期间,他逐步升任为奉国(禁军的一种)小校、都头。

陕府举义

后晋出帝石重贵在位末期,王晏与奉国军都校(《旧五代史·赵晖传》作“奉国指挥使” )赵晖、奉国军都头侯章等驻守陕州。

天福十一年(946年)末,辽国攻入开封(今河南开封),灭后晋。同时,辽军又派大将刘愿为保义节度副使,占领陕州,烧杀抢掠,滥行暴虐,百姓不堪其苦。王晏与赵晖、侯章等商量说:“如今胡虏(指辽国)乱华,天下动荡,这正是我们奋发成就大业的时候。听说太原刘公(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时任河东节度使)有威德,很受民众拥戴。如果我们杀掉刘愿,举陕城投靠刘公,为天下人反契丹开个好头,那么取功名富贵也就易如反掌了。”赵晖等觉得有理。 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王晏率领几个敢死军士深夜入牙城,直奔府衙,斩杀刘愿及辽国所派监军,将刘愿的首级悬挂于府门上。起事后,众人公推赵晖为节度留后,推侯章为本城副指挥使、内外巡检使兼都虞侯,又派王晏的儿子王汉伦奉表前往太原,归顺刘知远。辽国闻知刘愿已死,曾授赵晖为陕州兵马留后,侯章为陕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晏为副都指挥使,但王晏等拒不受命。

当时,刘知远已建立后汉政权,但却威名未振。见王晏等首先投效,十分高兴,当即授赵晖为保义军节度使,侯章为镇国军节度使,王晏为绛州防御使、保义军马步副指挥使。 后来,刘知远得知杀刘愿来投是王晏的主意,便晋升他为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 数月后,加检校太尉。

乾祐元年(948年)四月,后汉隐帝刘承祐又加王晏同平章事衔,使其成为使相。 次年九月,获加检校太师衔。

智破北汉

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加王晏为侍中。 二月五日,北汉军一万余人,分五道围攻晋州,王晏闭关不出,暗中却在城上设伏。北汉主将刘承钧以为城中人怯阵,放松了戒备,争先恐后地攀登城墙。王晏见时机已到,命伏兵出击,北汉军或战死、或摔死,伤亡惨重,匆忙撤退。随后,他又命儿子王汉伦率兵追击北汉败军数十里,斩敌百余人。 刘承钧派副兵马使安元宝焚毁晋州西城,安元宝不但不执行命令,反向王晏投降。刘承钧只得转攻隰州,但又遭顽强抵抗,被迫撤军。

五代至北宋将领王晏简介: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追赠中书令

荣镇徐州

广顺元年(951年)八月,王晏入朝觐见,郭威特授其为武宁军节度使,镇守家乡徐州,以“荣其乡里”。 到任后,王晏将少年时一同玩耍、为盗的乡人召来,赠给金银财物,并设宴款待。在酒席上,王晏厉声说道:“我们这里素来以多盗出名,过去我和你们也干过这种事,料想后来的强盗没有胜过诸位的。我想请你们替我告诉后来的那些强盗,令他们今后不许胡来,如若不改,我一定会灭他全族。”从此,徐州盗贼绝迹,境内十分太平。乡民们感激王晏, *** 请求将王晏留任,并请为其立衣锦碑。

广顺二年(952年),郭威领兵亲征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途中暂驻于张康镇。王晏闻讯后前来觐见,并献上良马七匹,郭威赐他袭衣、金带。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亲自郊祀圜丘,礼毕后,封王晏为滕国公,并加开府仪同三司阶。同月,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七月,王晏加兼中书令一职。九月,乡民再次请为王晏立德政碑,柴荣赐准,同时,诏命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里”。 十月,王晏被调为河南尹、西京留守。

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改任凤翔军节度使。

北征入宋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王晏随柴荣北征辽国,担任益津关一路马车都部署。后周军进展顺利,至五月时,已收复瀛、莫等州,尽复关南(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一带)故地,以新降的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与辽国分界。

建隆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建立北宋,进封王晏为赵国公。 同年,王晏随赵匡胤征讨叛乱的昭义节度使李筠。还朝后,改任安远军节度使。

归洛逝世

乾德元年(963年),进封韩国公。同年,王晏上疏告老,获准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每到朝会时,仍位列中书门下之班。不久后,他回到洛阳的别墅居住。

乾德四年(966年)冬,王晏在洛阳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追赠中书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8/18156.html

“五代至北宋将领王晏简介: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追赠中书令” 的相关文章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之后 貂蝉为何在第二天就自杀了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之后 貂蝉为何在第二天就自杀了

对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为何貂蝉隔天就自杀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她是三国第一美人,身为女儿却心怀家国,不畏艰险只身入龙潭,可在被曹操当作战利品送给关羽后,第二天就自尽而亡香消玉殒,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代美人貂蝉做出这样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253年),张承之女,诸葛瑾外孙女。后嫁南阳王孙和为正妃。生骑都尉孙俊和公主陆孙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兴二年(253年),因舅舅诸葛恪被杀,孙和遭到赐死。她也随之殉情而亡。人物生平张妃是张承的女儿,张承一开始死了前妻,祖父张昭欲为其聘娶诸葛瑾女儿...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汉中之战中,赵云为何不让黄忠一人前去烧粮草?

汉中之战中,赵云为何不让黄忠一人前去烧粮草?

汉水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汉中地的一场战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黄忠在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来给夏侯渊报仇,命令徐晃为先锋。诸葛亮见曹操气势汹汹,准备突袭曹军,派人烧其粮草,挫曹军锐气。这时,黄忠请战,诸葛亮不放心,派赵云和黄忠同去。赵云和黄忠在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