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之战爆发于何时?白起是如何重创魏国赵两国的?
在历史上,能称得起“战神”和“杀神”的,只有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华阳之战,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在很多人看来,长平之战是白起的代表作,也即很多人一提到白起,就联系到了长平之战。
但是,在笔者看来,纵观白起的一生,最精彩的还是华阳之战。对于长平之战来说,实际上一开始是王龁指挥,等到赵括替换廉颇后,秦国也用白起取代了王龁。而且,在长平之战中,主要还是阵地战,能给白起展现指挥艺术的空间不是太大。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华阳之战来说,则是一场长途奔袭的战役,此战,白起长途奔袭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重创了魏国、赵国的大军。
一
首先,就华阳之战的起因和背景来说。在战国中期,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面对魏国、赵国、秦国等大国的包夹,往往经常摇摆不定,也即有时候倒向魏国,有时候则倒向秦国,以此明哲保身。虽然这种策略饱受诟病,但是,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下,对于弱小的韩国来说,这也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了。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攻打到韩国重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对此,韩国自然无法抵挡,于是向秦昭襄王求救。
在此背景下,秦昭襄王让白起、魏冉率军支援韩国。不过,在发兵之前,白起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正常行军的话,那么,等到秦军达到韩国重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的话,很可能魏国、赵国的联军已经攻下了这座城池,在此基础上,秦国的支援自然没有什么意义。
二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从秦国都城咸阳,到韩国重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大约是500公里的距离,也即1000里,这可谓是相隔千里了。如果正常行军的话,秦军至少需要1个月才能赶到战场。不过,司马迁在《史记 韩世家》中记载:“八日而至,败赵、魏於华阳之下。”也即这1000里路的距离,白起只用了8天,就赶到了韩国重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而这,无疑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换而言之,白起率领的秦军,平均每天要行走100多里路,而在这100多里的路程中,显然有崇山峻岭、江河湖泊的阻挡。当然,这些过程,都没有在史料中体现。我们知道到白起率领秦军 *** 了重重阻碍,只用了8天就突然来到了华阳之战的战场了。
三
司马迁在《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在战国中期,魏国和赵国因为经常和秦国交战,所以整体战斗力是非常不俗的,比如在河西之战中,魏国的魏武卒就曾经让秦军吃尽了苦头,而在长平之战中,赵括率领的赵军也让秦军付出了近半伤亡的代价。
由此,如果是正面交锋的话,白起可能会取得胜利,但是,魏国、赵国至少也能抵挡一阵。不过,因为白起只用8天时间就赶到了战场,这让魏国、赵国的联军没有丝毫的准备。进一步来说,此时的魏国、赵国联军,正在忙着攻城,根本没有构筑防御秦军的工事,所以,在突然遭遇秦军后,慌乱的魏赵联军立即遭到了秦军的围歼。此战,13万魏军被歼灭,至于赵国,也有2万人在渡河时溺亡。
四
最后,综上,白起率领的秦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魏国、赵国一共损失了15万精锐力量。除了损兵折将之外,魏国还将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之地献给了秦国,以此求得白起退军。《孙子兵法》有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说的就是兵贵神速。对此,在笔者看来,正如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样,在古代战争中,兵贵神速也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
在白起的华阳之战后,还有很多这样的战役。比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记载:“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在汉末三国时期,郭嘉建议曹操下令丢掉多余的辎重,然后派出轻兵,以最快的速度追击敌军,深入敌境,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对此,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除此之外,还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孟达准备造反时,也是司马懿千里奔袭,兵贵神速,得以斩杀了叛将孟达。基于此,在白起指挥的华阳之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典的千里奔袭战役,从而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