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继位后,为何不派兵进攻蜀汉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魏蜀吴三国中,按照实力来看,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当然,原本蜀汉是能够和东吴一较高下的,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实力平衡,无疑被打破,也即东吴获得荆州,蜀汉失去荆州以及关羽等将士,此消彼长之后,蜀汉成为魏蜀吴三国中实力垫底的一方。比如在兵力规模上,蜀汉最多只有10兵马,而东吴则有20多万,至于曹魏,则拥有40多万大军。基于此,从曹魏的角度来看,想要一统三国的话,无疑最合理的方案就是拿蜀汉开头,也即柿子要捡软的捏,按照先易后难的策略,先消灭刘备建立的蜀汉,后进攻孙权建立的东吴,可谓上策了。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实力不如东吴,曹丕为何一直讨伐东吴,却不进攻蜀汉呢?
一
首先,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一统山河的志向,也即希望完成曹操没有实现的目标。为此,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两次兴师伐吴。之一次是在夷陵之战后,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公元225年十月,曹丕行幸广陵(属今江苏扬州)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以此讨伐东吴和孙权。不过,魏文帝曹丕两次进攻东吴,都没有获得成功。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由此,就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一直进攻的是东吴,而没有讨伐蜀汉。
二
对于曹丕来说,之所以死磕东吴,而不是蜀汉,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曹魏初期,设立了四大都督,以此镇守曹魏的边境地区,这四大都督分别是扬州都督、荆州都督、雍凉都督、河北都督。其中,河北都督主要防御的是鲜卑、乌桓等北方的游牧民族,雍凉都督除了防御蜀汉之外,也包含了羌戎势力。至于荆州都督和扬州都督,则是用来防御东吴的。进一步来说,因为曹魏和东吴存在漫长的交界地带,所以,曹魏设立了两个都督,以此防御和压制东吴。并且,在荆州都督和扬州都督的人选上,一开始也是以曹魏宗室为主,比如曹休为扬州都督,夏侯尚为荆州都督。基于此,在这两个都督地区,曹魏更是投入了其一半以上的兵力。
三
那么,非常明显的是,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直接可以调集这两个都督地区的兵力,以此讨伐东吴。与此相对应的是,因为曹魏一开始在雍凉地区的兵力不足,想要进攻蜀汉的话,自然要从荆州都督、扬州都督地区调兵。众所周知,数万甚至十万兵马的调动,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容易被蜀汉提前获悉消息。但是,如果进攻东吴的话,则可以直接以扬州都督、荆州都督为基地来进攻对方。所以,在进攻东吴,一方面不需要大规模且长途地调动兵力,另一方面不会给东吴太多的准备时间,毕竟曹魏一直在这两个都督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兵力。从这一角度来看,进攻东吴,实际上要比进攻蜀汉相对简单。也即曹丕想要进攻蜀汉,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容易打草惊蛇。
四
最后,另一方面,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魏不仅雍凉地区聚集较多的兵力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赤壁之战后,围绕着荆州地区的争夺,加上孙权多次进攻合肥,以及关羽发起襄樊之战,促使曹魏必须在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留下足够的兵力,如果这条防线被突破的话,那么,不管是许昌还是洛阳,很可能都有被敌方突袭的风险。至于在雍凉地区,自汉中之战后,蜀汉和曹魏之间,暂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役。
而且,雍凉地区远离中原地区,一旦调集太多的兵力,后续的粮草压力(需要长途运输),自然要比荆州都督、扬州都督所在地区要大,毕竟荆州都督、扬州都督的区域,往往人口密集,且靠近粮草产地。当然,等到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兵北伐中原后,曹魏逐渐在雍凉地区投入重兵,并排除了曹真、司马懿等名将,这意味着曹魏的 *** ,逐渐由东线重、西线轻变成了两线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