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能得以善终?
虽说,大唐将星云集,但其中最璀璨的一颗,一定是三原李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史上的李靖,字药师,祖籍雍州三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三原人,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名将,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他一生征战无数,为唐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成为太宗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不但可以实战,而且能将自己的治军作战经验编撰成册,著成兵书《李靖六军镜》,虽然今天已经失传,但在当时确实一本军事著作,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来记录李靖的兵法思想,此书在北宋时期列入被《武经七书》,成为了为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出生不凡,从小生长于于官宦之家,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的名将,李靖自小就受到来自家庭武学氛围的熏陶。李靖外形出众,仪表魁伟,从小就有常人难及的文才武略,而且他还颇有进取之心,曾经十分豪气的和他的父亲说:“大丈夫如果能遇到圣明的君主,就应该建功立业求取富贵,何必要做一个读书人。”他的舅父韩擒虎每次和他谈论兵法,无不是拍手称绝,抚摸着李靖感叹地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初入朝野之时,李靖的官职十分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才干的发挥,而且他也因出众的能力而闻名于隋朝朝廷之中,时任吏部尚书的牛弘称赞他“王佐才也!”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李靖真正大放异彩是在投靠了唐军之后,其中几次对唐朝至关重要的战争,都有李靖的影子。
武德六年(623)七月,原本已经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之间爆发矛盾,辅公祏乘着杜伏威入朝之际,窃取丹阳,兴兵反唐。李渊当即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勣等七总管东下讨伐逆贼。
当时辅公祏派出了几员大将,带着人马驻扎在丹阳附近,李孝恭一时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于是想征求众将领的意见。李靖在这个时候十分清晰地分析了几路人马的特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战斗方案,要攻其不备,逐个击破。李孝恭采纳了他的意见,一路高歌猛进,敌人望风而逃。最终叛乱被平定,以辅公祏为首的几个叛军首领也被擒获。李靖自此之前依然平定过萧铣的叛乱,这次又是一件大功,李渊十分高兴大肆封赏,赐物千段,奴婢一百,良马一百匹。还设立东南道行台,特别任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封赏之后李渊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李靖乃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内乱平息,可是盘踞在唐朝北方的突厥却一直是心腹大患,狼子野心。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刚刚登基,颉利可汗乘着皇位更替的时机,带着十几万精锐骑兵南下,长驱直入到了渭水,逼得太宗亲自出马,结下了渭水之盟。
但是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许多部族相继叛离,正巧遇上暴风雪,羊马大批死亡,甚至引发了饥荒,族人四散逃亡。贞观三年(629)八月,李世民接受了张公瑾的建议,决定攻打东突厥,并命令李靖为主将。
贞观四年(630)正月,朔风如刀,李靖带着三千精锐骑兵,顶着苦寒一路冲向了突厥的牙帐。颉利可汗怎么也没有想到唐军会突然发难,而且效率如此之高,于是大惊失色。他们认定唐军如果不是有大批人马,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立刻派遣间谍使用离间之计,果然颉利亲信康苏密就前来投降。
情报到手,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颉利仓皇逃窜。又是丰功伟绩,一番封赏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称赞:“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后来记录唐朝的人马几次打击了颉利可汗的势力,逼得他投降。但是这投降也不过是缓兵之计,颉利打定了主意要卷土重来。不过虽然他再一次兴兵作乱,该来的灭亡还是来了,李靖带着人马一路势如破竹,再次将颉利逼到了绝境,最终这位不可一世的突厥可汗被生擒,扭送京师,东突厥彻底灭亡。
消灭东突厥后,李靖也没有就此沉寂,贞观八年(634)十月,刚当上宰四年的李靖以足疾辞任,而且情真意切,太宗十分欣赏。可是次年,也就是贞观九年(635),李靖又跨马提枪攻打挑衅的吐谷浑。最终大获全胜,吐谷浑被灭。
李靖在征战吐谷浑的过程中被人诬陷,虽然最后证明了清白,但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于是此后“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贞观二十三年(649)李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赐其谥号为“景武”并陪葬昭陵。
李靖一生戎马,战功赫赫,而且深得帝王青睐。李世民后来在评价诸位将领的时候,认为他们都比不上李靖。原因很简单,建立丰功伟业固然是十分优秀,但是能够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样的结局,知分寸懂进退才是真正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