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与曹丕在对待司马懿一事上,态度有何区别?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家庭,政治家、军事家。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晋泰始二年(266),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魏失国,根源就在曹操对司马懿的征辟和曹丕对司马懿的重用,为什么明知司马懿不愿屈就于自己,曹操还是执意要招揽司马懿?曹丕又为什么没能延续曹操的态度冷藏司马懿呢?
曹操征用司马懿的原因很简单,司马懿的才能在当时属实出众,为司马家族的“八达”之首。曹操此时急需人才,通过征辟的手段,可以将天下的人才都招揽到自己手中,再加上通过“挟天子”吸引的拥汉的士人,为建立曹氏王朝储备人才。再有就是曹操也不希望司马懿这样的人才为他人所用,最后成为自己平定天下的绊脚石,所以曹操才在猜忌的同时“强征”了司马懿。
我们先来谈一谈曹操和司马懿之间的矛盾,曹操和司马懿私下没什么仇怨,但两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曹操的祖父是东汉的宦官,我们也都清楚在东汉末年由于宦官干政,导致曹操这个宦官之后深受世人的鄙视和痛恨。而大家族出身的司马懿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司马懿出身河内郡大族,家族传承崇尚儒家,对宦官发家的曹家打心眼里瞧不起,对曹操早年间的一些政治行为也并不看好。如果司马懿屈就于曹操,势必会引起世人的轻视,为了不使司马家族与曹操家族这个宦官家族合流,司马懿毫无意外地拒绝了曹操的征辟。
对于世人的这种非议,曹操自己也深有感触,曹操也十分担心这些大族会反对自己掌权。事实证明这些世家大族虽然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颇为不满,但也没有公开对抗曹操的资本,所以曹操当上丞相后,司马懿就没法装傻了,只能被迫出仕。
关于此时曹操对司马懿的猜忌,《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也就是说曹操曾明确警告曹丕,不得重用司马懿,虽然其中“三马食一曹”的典故现在看来有杜撰的痕迹,但曹操对司马家族的提防确是实实在在的。在曹操的众多联姻对象中,曹操与表面十分看好的司马家族却没有任何亲族关系,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关于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司马懿从曹丕篡汉开始,在曹丕在位的七年间,一路被提拔重用,最后在曹丕去世时同曹真、陈群一同受诏辅政。曹丕对曹叡的叮嘱变成了“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可见曹操与曹丕对司马懿的态度截然不同。
由于《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在撰写时必然会顾忌司马家族的脸面,所以在《三国志》中很难找到司马懿对曹丕继位有所帮助的例子。但前面提到的《晋书》,由于成书于唐代,对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有这样的记载:“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如果司马懿在曹丕打败曹植成为继承人这件事上立过大功,那么之后的受重用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我们大致梳理一下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受重用的原因,其一就是司马懿在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出谋划策,曹丕称帝后出于报恩的心理,重用司马懿;其二曹丕确实没有曹操的政治才能,没能理解曹操的担心,错误的判断了司马懿的位置。虽然自己家是权臣篡权,但对登基后对手下的权臣却没有防范意识。其三,面对孙权和刘备两个强敌,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的曹丕也确实需要司马懿这样的人才;其四,司马懿善于伪装,曹操通过大族的态度,对司马懿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曹丕由于没有这些经历,很容易被司马懿蒙蔽。
综上所诉,曹操为了控制司马懿,将其招揽,一面冷藏,一面提醒曹丕。而司马懿却果断投入曹丕的阵营,为曹丕巩固地位贡献力量,既获得了曹丕的信任,又免于遭到曹操的毒手。随着曹丕、曹叡接连重用司马懿,使得司马家族的地位不断巩固,最终奠定了代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