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8)370

太监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极端产物,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朱元璋曾经明确下令宦官不得干政,并且在宫里立了一个牌子,宦官干政者立死,并且严禁太监读书写字。

朱元璋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尤其是不让读书这一条,直接限制了太监的发展,一个文盲的破坏力是有限的,可惜老朱家这些子孙们,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明朝反倒是成了中国太监最盛的时代。

但一提到太监,人们的基本印象都是龙门客栈里雨化田那种阴险狡诈的角色,感觉这太监天天啥也不干,就在那里迫害忠良。

这种印象,纯粹是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添油加醋造成的,事实上除了少数的确是很坏的太监之外,明朝的大部分太监还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跟官僚制度一样,明朝实际上形成了一套庞大稳定的太监体系,成了大明帝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明朝太监可以做监军,可以出使,可以带兵,可以代替皇帝盖玉玺,在明朝的政治中,内阁和司礼监太监相互牵制,成了明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但是看着权势如此之大的太监,朝廷的官僚开始不爽了,明清是科举最终走向沉闷僵化的时代,每个读书人要想当官,苦读几十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熬出来,却还要一步步从头做起。

但是太监只不过是割了自己身体某个部位,就能轻轻松松享受和官员一样的权力,这是太监一直受到文人集团攻击的主要原因,跟太监自身的道德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只要你是个有权力的太监,作为文官我天然的就认为你是个坏蛋。

当然了,文人骂太监的时候,用的都是冠冕堂皇的道德词汇,什么对比起祖宗呀,不是个完整的人之类的话。

但不管怎么骂,明朝的太监权势反而是越来越大,而且到了后期,太监反倒是比儒家士大夫更能了解这个社会,甚至还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儒家士大夫那种陈旧的观念,反倒是阻碍的社会的发展。

在公司呆过,尤其是大公司呆过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公司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非常复杂和艰难,有时候明明公司内部有资源,却宁可花公司的钱去外部找资源,都不愿意和公司跨部门合作。

公司越大,这种情况越明显,因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部门利益和小算盘,这种情况,在古代的朝廷上也非常的明显,各个部门之间,那也是盘根错节的利益。

这个时候,太监出面组织协调,反倒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太监是代表皇帝的,又没有那么多的部门利益纠葛,更没有地方上的羁绊,所以在处理一些复杂事情的时候,太监要比官员好用的多。

比如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黄河决堤百姓遭殃,皇帝派官员下去赈灾,先是派工部侍郎陈政去把河堤封住,结果陈政还没完成任务,就死在了任上。

结果皇帝就又派了一个叫刘大夏的官员去治理黄河,这个刘大夏也是个好官,尤其是面对受灾的时候,实实在在一线干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洪水的无情和百姓的辛苦,京官下来的尤其如此。

但这个刘大夏却发现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力协调地方上各部门,地方上每个官员都有小心思,刘大夏干着急没办法,最后皇帝派了一个叫李兴的宦官去担任抗洪抢险的总指挥。

这个李兴可是直接代表皇帝下来的,你们这些人听不听话看着办吧,反正太监道德约束少,人家关系简单,不好好办事的官员,随时可能会被革职查办。

最终在李兴的统筹之下,朝廷投入了12万的工人,并且调拨了河南和山东一带的粮食,用于赈灾,这次洪灾很快得到缓解,受灾的百姓对李兴这个宦官非常感激,甚至把他视为再生父母。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这事在明朝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古代的中国,你只要是个官,你就有数不清的关系,明的暗的,能说的不能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党争那更是经历,朝臣之间相互攻击那是常有的事,真要办起事来,太监这种在部门之上,没有关系 *** 的身份可以说十分方便,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一直细化和用太监的原因。

还有一件事,是太监优于大臣的地方,这就是搞钱,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士大夫,是耻于谈钱的,长期熏陶下来,他们基本上对财政知识一无所知,整天之乎者也以为自己搞搞在上,看不起那些钻到钱眼里的人。

但偏偏大家都喜欢钱,尤其是皇帝喜欢钱,明代的皇帝经常派太监到地方上给自己搞钱,南方的制造局就是个例子,这就是由太监负责的,养蚕织布让后出口挣钱,明朝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商业链条,盈利能力非常强大。

这种事,正常点的地方官都不愿意干,主要还是道德包袱重,毕竟孔老夫子说过,君子重义不重利,江南地区的经济发达,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这些太监大力发展各种产业。

一旦形成了规模,外溢效应就非常明显,通过层层盘剥,名义上是进了皇帝的口袋,实际上也是个利益共同体,影响了当地的经济。

除了制造局,皇帝还有个很重要的财源,那就是采矿,这种事一般官员也干不了,不但他们不干,有时候还阻止太监干这个。

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陈奉的宦官,担任矿监,替万历去采矿,这事干得久了,陈奉慢慢地对另一件事发生了兴趣,那就是冶炼高碳钢。

所谓高碳钢指的就是在冶炼的时候,把特定把特定数量的碳粉与铁混合,能够提高钢铁的硬度,这样炼成的钢材更好,陈奉当时制定了一项生产计划,想要大批量生产高碳钢,如果这事儿做成了,中国可能会发生想象不到的变化。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但这个人做事比较鲁莽,曾经挖开唐朝宰相李林甫夫人的墓穴,去寻找黄金,在寻找矿石的过程中,经常和老百姓发生冲突,比如损坏老百姓的农田和墓地,这在儒家士大夫看来,是难以饶恕的恶行。

于是士大夫们上书就要弹劾这个陈奉,面对来势汹涌的文官集团,万历皇帝也只好撤回了陈奉,这件事的问题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这帮士大夫搞掉了陈奉之后,炼钢这事就搁浅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更不关心这事,他的关心的是伟大高尚的道德有没有收到金钱的污染。

明朝中后期这种事情很多,贪财的皇帝要生财,除了盘剥百姓之外,工商业其实是个非常好的路子,但是带头做这些事的太监,经常被文官集团骂,骂来骂去大好的形势和机会就这样被骂没有了。

最后大家一起玩完,最后只会唱高调说忠义的大臣们,李自成来的时候,那是排着队去报效呀,我要当官。

很多事我们都不能笼统说,哪个群体就一定是好人或者是坏人,很多制度性体系性的东西,不是个人善恶忠奸所能概括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9/21355.html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的相关文章

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为何含泪斩公孙策?不是他的得力助手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最让皇帝头疼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们,虽然有不少的人都被皇帝给收拾了,但是有的也是让他们特别为难,因为有可能一抓就能牵涉出一堆人,其中不少还是自己特别得力的官员,因此这到底是除掉还...

诸葛亮八卦阵有那么厉害 此阵真的无人可破吗

诸葛亮八卦阵有那么厉害 此阵真的无人可破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八卦阵无人可破?真的这么厉害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桃园三结义,结义便是一生的兄弟,他们说着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虽然他们没有那种大义去直接拔剑,但是还是基本在同一时刻死亡,前后不过数年。关羽死后,刘备率大军伐吴,在这路...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对汉景帝有14个儿子,为何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往今来,帝位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代名词,从秦二世伙同赵高矫诏到清朝慈禧晚年的皇位之争,历史可谓是悠久深远。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自然也难逃历史的车轮,储位之争也是此起彼伏,一发不可收...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