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9)370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发动了之一次北伐,这也是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最有初期战果更大,影响更大,机会更大一次北伐,因为汉军所到之处,陇右三郡投降,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抵御诸葛亮的军事征讨。

可以说一时间之间,凉州的确有易手的架势,如果不是曹魏及时的反应,张郃率部击退了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军,那么对于曹魏来说,后果不堪设想,丢了凉州,蜀汉就有了新的战略推进之地,关中就暴露在蜀汉的夹击态势之下。

但个人认为,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率领汉军所取得的优势,只是表面上优势,也是仅仅是初期的优势,诸葛亮并未将这种优势扩大化,而且所谓的优势也不足以帮助蜀汉赢下整个战局。

首先要说的是,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时机的确好,曹魏的功勋宿将大多凋零,宗亲也就剩下曹真,曹休,曹仁已经去世,五子良将的张辽也不在了。

同时面对江东孙氏的日益扩张,曹魏的主要兵力以及名将都在东线,司马懿还去平定孟达的反叛了,可以说在曹魏的西线,兵力的确不够雄厚,而且一时间面对蜀汉的进攻,曹魏也的确准备。

《三国志。明帝纪》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魏书》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

这也是陇右三郡直接投降诸葛亮的原因,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局震动,众臣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当然,这也是诸葛亮吸引了关中魏军注意力的结果。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也就是说赵云的疑兵,成功吸引了关中魏军的注意,之后诸葛亮出去不已地,兵出祁山,去攻打了陇右诸郡,一举得手,三郡的投降,让诸葛亮这次声东击西的军事行动很成功。

但这就是诸葛亮此次北伐的巅峰了,汉军在陇右遭遇了两颗硬钉子拔不掉,之后就是街亭马谡大败,诸葛亮只能率大军回撤了。

当时的战局是,郭淮见大事不妙,退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诸葛亮率部围困上邽,扼守这里,也可以阻挡关中魏军,沿着渭水西进,救援陇右诸郡。

当时张郃率领的救援部队,也是绕远从陇山经由街亭救援的。

同时还有一郡坚持抵抗不降,也就是游楚镇守的陇西郡,治所在今陇西县东南,他是被曹魏名臣张既推荐的。

《三国志。张既传》太祖定关中时,汉兴郡缺,太祖以问既,既称楚才兼文武,遂以为汉兴太守。后转陇西。

作为文武全才的游楚,的确适合陇右地区复杂的局势,同时游楚为人还是实施恩服策略的,并不喜好用杀伐去管理,所以说他还是蛮受百姓拥戴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正是因为如此,当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陇右三郡皆叛,但是游楚并没有,他选择了坚守城池。

《三国志。张既传》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西,召会吏民,谓之曰:「太守无恩德。今蜀兵至,诸郡吏民皆已应之,此亦诸卿富贵之秋也。太守本为国家守郡,义在必死,卿诸人便可取太守头持往。」吏民皆涕泪,言「死生当与明府同,无有二心」。

游楚面对诸葛亮的大军,选择坚守,并且告诉城中百姓,他们可以去投靠蜀汉,但是他不会,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如果说百姓想要拿他的头颅去获取功劳的话,他也可以献出自己的头颅。

听了游楚的一番慷慨陈词,陇西郡城内的官吏百姓都选择了和游楚一同坚守城池。

正是如此,陇西郡坚守不降,成为诸葛亮大军必须通过强行攻城才能拿下的地区,但同时攻打陇西郡的蜀汉军队也并未实施过强行的攻城战,更多的只是围而不攻而已。

《三国志。张既传》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

当时的情况是,游楚声称,只要一个月魏军援兵不到就投降,之后蜀汉军队和陇西的魏军简单的交锋了一下,就退军了,之后并未有攻城的举动,所以说,只要陇西城内粮草足够支撑,陇西郡就稳如泰山,不会被蜀汉夺取。

至于为何诸葛亮没有策划强行攻取陇西郡的行动,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陇右的局势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好。

首先上邽成为一座坚城,因为大部分逃亡的魏军官吏将士都去了上邽,诸葛亮率军围攻不下,陇西郡又是坚守不出,而所谓的前期投降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并非完全投降于蜀汉。

《三国志。姜维传》时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

当时像姜维这样,一开始不想投降蜀汉的人应该还有一部分,他们不管是真心投靠诸葛亮,还是迫于局势,都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那段时间都是墙头草,只要局势对曹魏有利,他们都会给诸葛亮捅刀子。

《魏书》南安、天水皆坐应亮破灭,两郡守各获重刑,而楚以功封列侯,长史掾属皆赐拜。

再者,南安、天水两郡的郡守都获重刑了,但是安定郡的郡守呢?他为什么没被惩罚,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并非像南安、天水两郡郡守那样,直接投降了,甚至说,在战争后期,还有反击蜀汉军队的表现。

最起码安定郡的郡守是能做到功过相抵,好歹让曹魏朝堂对他的态度有所缓和才可以吧。

《三国志。徐邈传》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凉州刺史,他在得知陇右三郡反叛后,便派遣军队联合金城太守南下攻打南安,也就是说,诸葛亮率领大军在陇右地区虽然取得了优势,但同时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蜀汉取得的优势,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吃不下,无法巩固,更无法扩大战果,因此在曹魏反应过来之后,诸葛亮只能进一步分兵去阻挡曹魏的援军。

原本诸葛亮声东击西,才能在陇右之地取得巨大的战果,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蜀汉不得已分兵了,一部分去围困陇西郡,一部分去打上邽,一部分巩固投降三郡的防守,同时诸葛亮还要分兵去防守张郃的曹魏援军。

到了这个局面,只要有任何一环,蜀汉军队发生溃败,那么就极容易引起全局的 *** 。

所以说,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对曹魏影响的确大,蜀汉也很有机会,可问题是诸葛亮率领的大军无法巩固已取得的优势,更无法扩大战果,蜀汉不是曹魏,时间可不站在蜀汉这一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1626.html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的相关文章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史名人,根本没有...

朱元璋杀蓝玉肯定会被世人唾骂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朱元璋杀蓝玉肯定会被世人唾骂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为何朱元璋宁肯被世人唾骂,也要将蓝玉处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蓝玉率军大破元军后,俘虏了蒙古贵族八万人。转头看见元朝皇帝的妃子姿色过人,按捺不住,强行侵犯了元妃。元妃羞辱难当,自尽而亡。朱元璋闻之大怒,这蓝玉真是无法无天。自己本来要怀柔这些北元贵族,...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李璮是什么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么?

李璮是什么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么?

李璮,一个鲜为人知的叛将之王。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中统三年(1262年),元朝益都行省长官李璮起兵反元。李璮为元朝世侯,还与元朝皇族联姻,经营山东三十多年,为何突然要反叛元朝呢一,归附元朝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因此自幼见识到战乱的残酷与人心的变幻莫测,有了割据自立的野心。...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就算是亲骨肉,亲兄弟也可以闭眼弄死,那么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这背后必有隐情。一、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56岁就禅让大位了。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

官渡之战曹操实力出于劣势 曹操是怎么打赢袁绍的

官渡之战曹操实力出于劣势 曹操是怎么打赢袁绍的

兵力并不占优的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大胜袁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进行决战,在战斗开始后,曹操通过袭击袁绍位于乌巢地区的粮仓把握了战场优势,并最终击溃了袁绍的主力部队...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