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范进中举后担任的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儒林外史》。故事大致讲述了一个失落的读书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一日突然传来了范进高中举人的消息,范进高兴发疯,一时沦为笑谈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范进为什么就疯了呢?中了举人难道当真值得如此兴奋么?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穷酸的秀才发疯的举人
范进中了秀才之后,便一直努力学习,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当时是天下读书人的普遍心声。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天下的读书人何止成千上万,最后能够当上大官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呢?果不其然范进一连几次的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不是范进不努力、实在是对手太强劲。
开始的几次失败,妻子和岳父家里还对范进抱有幻想,鼓励范进下次再来。可是一连几次落榜之后,不仅仅妻子埋怨范进是个穷酸秀才,岳父家里对范进的态度也是急转直下。范进也想早日,早日改变家中的贫困的现状,奈何就是考不上,可想而知这时候的范进承担了多么大的压力,范进不过是一个穷酸秀才罢了。
穷酸秀才的称呼伴随了范进大半生,范进54岁的那年,范进不顾家人的反对,就是要饿死也要继续参加科考,也正是这一次的一意孤行,给范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54岁已是满头银发,20岁时的同窗已经有好几位当上了大人,成为了老爷,而54岁的范进却仍在为自己的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恐怕此次科举就是范进赶考生涯的终点了。
恐怕经历了20余年的失望之后,范进自己也不曾想过这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之所以每一次都要按时参加考试,无非是给自己一个心安罢了。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范进终于在自己54岁那年,等来了捷报。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终于范进等到了自己成为举人的那一天。
中举的范进宛若疯癫,他不断喃喃到我中了,我中了,范进居然疯了!在巨大的喜悦冲击之下,在众人都不看好的非议之下,在自己年龄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54岁的范老头终于得中举人,范老头摇身一变要成为范老爷了。
范进疯了,让他发疯的是一锤定音的科举制度,让他发疯的是多年以来的风言风语,让他发疯的是咸鱼翻身后的趾高气扬。然而在范进中举之后,人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范老爷曾经发疯过,而是妻子一改往日的冷漠,岳父一改往日的蛮横,邻居一改往日的嘲笑。范进疯了么?无外乎是这世态炎凉罢了。
二、中举后的范进相当于什么干部
前文我们一直在说的一个点是,中举人之后,范进和范进的家庭都将会迎来根本性的改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阶级跨越,那么范进中举之后相当于在当今社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如果范进的成就换算到一般人身上是不是也会像范进一样发疯呢?
其实说到范进所处时代的科举考试,就不得不拿我们现代的招考制度进行一个横向对比。在范进时期,科举考试实质上是人才选拔类的考试,这和我们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八股文,而今天的人才选拔考试多为综合性测试。两者其实不具备横向对比条件,只能大概进行比对。
首先科举考试中榜的难度极高,竞争激烈,只有本次考试的前几名才会得到“职业资格”,单论准入难度的话显示要高于高考的,毕竟高考考不上985、211还有普通高校可以选择,其选拔形式其实类似于公务员招考,只有考到前三名,才有可能进入体制。
其次中举回报之高是现在的任何考试难以匹敌的,古代中了举人就能跨越阶级,范进中举之前不过是个穷酸秀才,家人看不起他,外人欺负他,但是中举之后,当地官员拉拢他,当地富商巴结他,甚至之前欺负过范进的邻居开始惧怕他。这样社会地位的提升显然是现在任何考试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三、科举制度的受益者
范进中举之后,因为母亲病故,没有之一时间涉足官场,在范进以举人身份进入官场之后,也称得上是兢兢业业没有丝毫的懈怠,数年之后,范进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放在今天的话起码是教育厅长级别的干部。范进在入仕之后,取得了很不错的政绩,一路平步青云,升官发财,范进成了名副其实的科举制度下的受益者。
虽然范进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但是在科举制度下被迫害的读书人又何止成千上万,中举之后当然是现今所有考试都无法比拟,但是一旦落榜等待读书人的只能是世人的白眼和漫天袭来的讥笑。试问当全部的命运都系在那张堪堪不到一米的试卷上时,又有多少读书人最后会沦为了怨声载道的吕秀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