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24)300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实际上,这并不是范仲淹之一次遇到灾荒,1033年的七月,蝗灾蔓延,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饥荒,江淮地区和京东一带尤甚。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上书要求宋仁宗派官员去视察灾情,但宋仁宗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要,无奈之下,范仲淹对宋仁宗说:“如果宫中停食半天,会怎么样呢?现在各地都有饥荒,怎么能够不进行抚恤呢?”

一句话说的宋仁宗哑口无言,只能派使者到各地去查探灾情,而范仲淹被委任到江淮地区赈灾并安抚当地的百姓。范仲淹到任之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禁止百姓祭祀泛滥,上书奏请免除庐、舒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等,而且范仲淹还将百姓吃的野草带回京中,奏请宋仁宗以此晓谕六宫贵戚,以戒除骄奢之风。

可以说,范仲淹对这次饥荒的处理是很得当的。17年后,已经年过六十的范仲淹再次遇到一次很大的饥荒,而他对这次饥荒的处理则成为一个经济学的经典案例,流传至今,这里就来说一说范仲淹究竟是怎么对待这次饥荒的。

1050年,范仲淹知杭州的时候,吴中地区发生大饥荒,此次饥荒非常严重,常有人饿死在路边,灾情严重,范仲淹开仓放粮,并募集资金屯粮来赈济灾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让杭州的百姓渡过难关,于是范仲淹根据杭州这座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灵活的赈灾举措,这些举措大致就有三点:

其一,抬高米粮的价格。饥荒来临之后,城中百姓缺米粮,导致米粮价格飙升,一下子就升到了120文,而范仲淹仍觉得不够,将米粮价格抬到了180文,并张贴榜文告示以示杭州百姓,榜文一出,杭州的百姓是怨声载道,而米商则心里乐开了花。(出自南宋董煟的《救荒活民书》)

其二,发展杭州当地的旅游业。杭州人喜欢龙舟竞赛,范仲淹就鼓励百姓们多多举办龙舟竞赛,他自己也每天在西湖上出游宴饮,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杭州的百姓举行了大规模的游玩活动。(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其三,大兴土木。杭州的百姓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将各个佛寺的住持找来,告谕众人:“现在正是闹饥荒的时候,民工的工价会被压得很低,大家可以趁这个机会大兴土木,或翻修或新建。”众人觉得在理,于是各大佛寺纷纷招工修建。除佛寺外,还有官府的建筑和仓库等也开始在这一时间段翻修营建,以及富贵人家也纷纷招工进行各自的土木建设。(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杭州饥荒期,范仲淹就做了这三件事,先不说这么一搞,杭州城内的百姓会怎么样,且只说朝中官员得知后,纷纷上书弹劾范仲淹,他们认为范仲淹“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范仲淹也上书将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都说了出来,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救济灾荒。

那么他的这三个举措实施之后又有怎样的结果呢?先说抬高米粮价格这一项。范仲淹将米价抬高到了180文,这是真正让米商们兴奋的一件事,不仅当地的米商高兴,就是外地的米商也闻风而动,米粮源源不断涌进杭州。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物以稀为贵”,所以闹饥荒的时候,米价会被抬高很多,但当米粮源源不断涌进杭州城的时候,为了将米卖出去,米商只好降价卖粮,这样一来,灾民只在最开始几天用180文的价格买米,后来很可能会用低于120文的价格来买米。

这就让百姓有米可吃了,倘若范仲淹一开始就不准米价上涨,甚至逼着米商降价,结果很可能就是米商宁愿屯着米粮也不卖给百姓。

再来看看发展旅游业这一项,这实际上就是拉动内需, *** 消费,让钱流通起来,且是从富户人家流向下层,毕竟再怎么闹饥荒,那么富贵人家也不会损失多少,如果让他们多多出游,自然会将钱花出去,流向市场,能养活不少的人。

而大兴土木就更简单了,这其实就是促进就业,让百姓有工可做有钱可赚,闹饥荒的时候,家家户户没钱买米,要是能每天有活干,自然就能有钱买米粮过活。

所以范仲淹这三项举措实施下来,杭州城的百姓都度过了饥荒,这个时候,百姓们才发现范仲淹的这些举措是真高明,禁不住交口称赞。倘若只是靠官府开仓放粮和压低米价来赈灾,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不说,官府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和银钱来满足如此大的一个救灾工程,而范仲淹这样则是让市场真正活起来,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我们看这三项,尤其是抬高米价这一项,并不是对所有的饥荒都适用,范仲淹此举也是根据杭州城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救济灾荒的措施,而且这样也只能是局部地区闹饥荒的时候适用。

倘若全国各地都闹饥荒,那么抬高米价这一项很可能就是适得其反,而且这样的举措也只能是向杭州城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才能施行,对于那些本来就比较贫困的城市和地区,这样的举措基本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到最后受累的只能是百姓。

而且抬高米价这个手段也是一场豪赌,倘若赌赢了,那就是皆大欢喜,倘若赌输了,则百姓受累,官员身败名裂,况且一般的官员也很难将这个举措实施下去,如果不是范仲淹德高望重,很多人愿意相信他,换个官员来执行,很可能会面临着巨大压力,只能半途而废,还惹来一身腥。

无独有偶,范仲淹在杭州城中抬高米价来应对饥荒,而几年之后,包拯在知庐州的时候,也效仿范仲淹,“不限米价,而贾至益多,不日米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9/22343.html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的相关文章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刘备丢夷陵,兄弟三人谁最败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同病相怜者,往往会抱团取暖。就好比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个是破落的皇室子弟,以卖草鞋为生;一个是卖猪肉的豪强,希望能光宗耀祖;一个是流亡江湖的...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外人看来,皇帝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位,可以说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但不可否认,皇帝确实又是个“高危职业”。细数封建...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唐朝时期的公主那么漂亮 她们为何难嫁出去

对唐朝公主那么漂亮,为何嫁不出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唐朝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当时长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也是世界的大都市,其人口达到了100万人以上,绝对可以堪比现在的纽约和华盛顿,不少西方国家也慕名而来,比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国皇帝曹髦带着宫中的几个侍卫,想冲进司马昭家中杀司马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是一件滑稽搞笑的事情。曹髦也就是几个侍卫,还那么大张旗鼓地做事,怎么可能杀得了司马昭呢?说起来,曹髦虽然年纪很小...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