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时期,出自宜昌的四位武将分别是谁?
在汉末三国时期,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出了多位将领。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四位将领出自今宜昌市一带,他们分别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霍峻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集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葭萌城。在益州之战中,张鲁遣将杨帛劝降霍峻,霍峻严词拒绝,杨帛退去。后刘璋将扶禁、向存等率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霍峻,城中兵不过数百人,霍峻坚守一年,伺机将其击破。到了公元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占据了益州之地。在此基础上,刘备嘉霍峻之功,于是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三年后,年四十岁去世,还葬在成都。刘备亲率群僚临会吊祭,留宿墓上,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荣幸。
二、霍弋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立刘禅为太子,霍弋被刘备任命为太子舍人。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北往驻守汉中,准备北伐事宜,于是征召霍弋到丞相府,担任记室。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霍弋担任黄门侍郎。在蜀汉后期,永昌郡发生了叛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之后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执掌蜀汉的南中诸郡。景耀六年(263年),进号安南将军。邓艾偷袭阴平,霍弋想率军救援成都,但刘禅以成都已有准备,不准,后刘禅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马氏善待刘禅后,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降晋后仍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三、董和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县令等官职。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他们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在公元221年,也即刘备称帝之前,董和机病逝了,这促使董和在蜀汉历史上的名气相对较低。不过,对于董和的儿子董允,却是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大臣。
四、董允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蜀汉再也没有能压制黄皓的大臣了,这导致黄皓在蜀汉后期祸乱朝政,从而加快了蜀国的灭亡进程。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