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宁愿对金屈辱求和也要杀死岳飞?赵构杀岳飞的真实理由解析
要说到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大多数人脑子里之一反应绝对是岳飞之死。众所周知岳飞是被赵构、秦桧联手安排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死在了大理寺狱中。那么赵构为什么宁愿对金屈辱求和也要杀死岳飞?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岳飞死后,百姓无不为此感到惋惜,好好的一位抗金英雄就这么折损了,而朝廷的大臣们却开始庆祝与金国的议和近在咫尺。
要知道岳飞在抗金的战争中可是出了不少的力,甚至有人断言如果岳飞没死,金必灭。当时的南宋在抗金的战斗中可以说是完全处于上风的。
但就在岳飞把金军打得快一蹶不振时,南宋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却强制命令岳飞休战,并在他临安朝见后赐死他。
而宋高宗赵构赐死岳飞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与金议和,为了议和赵构不仅杀了岳飞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猛将,使得国家痛失一位良臣,而赵构还愿意每年向金国进贡大量的白银和贡品以求得南宋的和平。
不少人觉得像这样损兵折将又赔钱的买卖多少有些丧权辱国的感觉,但为何赵构宁愿屈辱求和,也不愿意继续战斗下去?而在岳飞含冤而死的故事中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事情呢?
其实赵构这个皇帝之位并非是自己凭能力争取得来的,确切应该是捡漏得来的。赵构作为南宋的皇帝是北宋宋徽宗赵佶与显仁皇后韦氏的儿子,在赵佶的众多儿子中排名第九。
当时正处于北宋末年,而宋徽宗此人的皇位又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宋哲宗生前没有留下儿子继承皇位,所以在他逝世后只能由其弟弟赵佶接任,可赵佶对皇权没有多少兴趣,因此将朝政之事交于了奸臣蔡京。
由于奸臣把持着朝政,于是一些真正有才华,一心想为朝廷做出贡献的贤臣良将、能人义士只能叹息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朝廷官吏的 *** ,一国之君的不理朝政,将北宋的命运一步一步推向了深渊。
当时的金国正在进攻辽国,而辽国可以说是北宋避免被金国进攻的一道屏障,宋徽宗却和金国签订“海上之盟”派人协助金国攻打辽国还想从中分一杯羹,其后果可想而知。
宋徽宗完全没想到自己这样的举动是助纣为虐,反而害了自己。在北宋协助金国一同攻打辽国的情况下,辽国不久就灭亡了。而辽国的灭亡也就意味着北宋将直面金国对北宋疆土的威胁。
果然金国在消灭完辽国后便将自己的刀刃对准了旁边的北宋。金军开始兵分两路准备着手南下进攻北宋,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金军先是成功攻破燕京,紧接着在横渡黄河后,就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
不久后金军攻进了汴京城,此时的宋徽宗在听闻敌人的军队已经杀到家门口时,吓得赶紧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
因此宋徽宗赵佶没有成为北宋的亡国之君,而他的这位儿子没能成功收拾好自己老爹留下的烂摊子,仅仅当了一年的皇帝北宋就灭亡了。
北宋灭亡时,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人强行脱去了龙袍,贬为庶人押往金国,死在了异国他乡,整个赵家皇室也随着这两位皇帝被金军带到了金国。靖康之变、二帝被掳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而赵构因为公务不在汴京逃过了被金军俘虏的命运,作为皇室宗亲遗留下来的皇子,赵构很快就受到众人的拥戴成为了宋朝新一任的皇帝。
在赵构的皇帝生涯中发生过一次兵变,被称之为苗刘兵变。在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这次兵变中赵构被迫下台,将自己的皇位交给了才两岁的太子赵旉。
好在赵构禅让皇位不久后,各地将领纷纷出兵镇压,于是这场兵变没有持续多久,苗傅、刘正彦二人最后被处决。
而赵构在经过了皇位的失而复得后,苗刘兵变的这段回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此他开始对掌握兵权的将领十分反感,而岳飞好巧不巧就撞上了这个枪口。
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认为战争并非长久之计,加上因为战争的缘故,将领 兵权越来越大,搞不好就会像之前一样危及到皇权的稳定。
而岳飞在抗金过程中,他手下的士兵将领对他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就连当地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也都赞不绝口。
随着岳飞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赵构不得不对此引起注意。在后来的一件事中,岳飞的举动使得赵构对他的不满更加深厚了。
在赵构心中他一直都主张议和,不希望战争持续下去,他派岳飞等将领对抗金军只是短暂的制衡之术,并以此当作议和的筹码。
加上当时的南宋重文轻武,而岳飞因为在对抗金军的战争中屡屡胜利,造成了武将的身份地位逐渐位于文官之上,如果让战争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之前重文轻武的局面将会迎来反转。
在建立南宋后,朝廷的官员就划分成了两大板块,一边是从北边迁徙过来的北宋大臣,另一边则是位于南方本土的官员。
赵构作为被推举上位的皇帝,皇权本就不稳,同时不少北宋之前的臣子因为上任皇帝还未去世,所以仍然抱有其他想法,因此赵构急需南方本土势力的支撑。
对于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来说南方人们自然是会选择后者,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希望两国交战、发生战争。
因为打仗不仅费人费粮,还要花费一大把的金钱用作军饷,所以说战争是一件极其劳民伤财的事情。
由于北宋在灭亡时,国家的财物早就已经被金国搬空,而宋朝的平民老百姓在经过了金军的搜刮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财政危机。
所以南宋在建立后国家本应该休息、减少税务,虽然岳飞能够彻底打败金军,但南宋的国库已经经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了。如此一来赵构想要与金国议和休战的想法越发的坚不可摧。
而金国刚灭完辽国,又成功攻下了北宋时的汴京,此时的金国十分的狂妄自大,丝毫不把议和放在眼里,可无奈在金军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岳飞成了金国进攻南宋的更大绊脚石,因为南北的差异,金军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阻碍,再加上岳飞这一位猛将,金军迟迟未能深入南宋的领土境内。
在老百姓看来像岳飞这样经常打胜仗的将军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但在赵构这儿,手握重兵的将领却是影响自己江山稳固的隐患。
一方面赵构担心边疆将领会因为战功的影响而造成个人势力的越来越大,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到时候武将功高盖主兵权难以回归自己手中,极其有可能会造成谋反和兵变。
另一方面由于赵构一直想要与金国议和,而金国由于长期的战争失败开始对赵构主动提出的求和邀请渐渐动摇。
赵构担心如果继续与金军交战下去会激怒金国,从而增加两国在议和的难度,或者造成金国反悔不再同意议和,两国议和成为泡影。
此时有人会想赵构想与金国议和休战就议和休战嘛,怎么着也犯不着处死岳飞啊。那么岳飞又是如何得罪赵构和秦桧,使得他被两人联手杀害呢?
原来为了保住皇位促进议和,赵构下令各路宋军班师休战,可岳飞却偏偏在这时违抗了赵构的命令一意孤行。
岳飞一直以来都是一心抗金,并对两国议和的事情抱着坚决反对的态度。岳飞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正与金军打得酣畅淋漓时,他突然接到了赵构要求他班师的命令。
此时的岳飞连战连捷,正是他抗金过程中最为火热的环节,因此岳飞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战争,接受两国的议和停战。
直到他在一天之内陆陆续续的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只见诏书上冰冷的文字严肃的表达着赵构的指令,他命令军队在接到诏书后必须刻不容缓的班师,并且要求岳飞要亲自去往临安朝见。
岳飞知道自己一旦回去,南宋将面临与金国的议和,而自己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参与抗金的战斗,绍兴十一年二月,岳飞结束了他人生中与金军的最后一次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结束不到一年内,岳飞被赵构和秦桧联手杀害,背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在大理寺狱中去世。
有学者认为岳飞被杀其实与议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赵构与金国议和的过程中,金国提出来了一个议和的硬性条件,那就是岳飞必须死。如此一来,岳飞就成为了两国议和条件中的牺牲品。
但还要人觉得岳飞的死因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苗刘兵变带给赵构的心理阴影,岳飞作为岳家军的统帅,又是抗金战争的头号功臣,这让赵构不得不对岳飞产生怀疑,加上之前岳飞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因此在赵构心中岳飞难逃一死。
其实岳飞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和在军队中的威望,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但他是一位“精忠报国”的忠臣,是绝对不会做下这种反叛之事,可奈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岳飞的人生不禁让人联想到北齐宗室的名将——兰陵王高长恭。岳飞和高长恭两人皆是手握重兵、深得民心的武将,一心为国为民却难逃命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