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沈南嫪是什么人?他与女皇武则天之间有何故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30)40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帝王,与高宗并称“二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森严的封建男权社会中是极其罕见的。武则天还是唐朝两代皇帝的妃子,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武则天无论是外貌还是才情手段都非常出众。应该说放到现在的宫斗剧中,她绝对是能活到最后的那一个。

武则天在位期间,虽大兴“酷吏之治”,但也“明察秋毫”,她有谋略,又善于用人,重视人才;历史上的名相姚崇、宋璟,包括狄仁杰都是这一时期的人物。

只是武则天后期逐渐奢侈专治,渐渐暴露弊端。甚至还养了一众男宠,极尽奢靡荒淫。也许她自知自己有功有过,所以才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世来评价吧。

01

伶俐才人步步营

沈南嫪是什么人?他与女皇武则天之间有何故事?

武则天14岁进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她举止端庄,聪慧伶俐,比较会察言观色,然后被封为才人。太宗皇帝对其尤为喜欢,赐她封号“武媚”,所以在一些影视剧里称她为武媚娘,这是由来。

太宗死后,武则天并没有为其殉葬,只是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了。武则天不甘一辈子青灯古佛的生活,靠着跟李治藕断丝连,经常让人传信给李治,说自己思念李治。李治对武则天本就别有用心,也是尝试用多种 *** 接触武则天。

李治经常找机会去感业寺幽会武则天。很快两人不满足私下见面,李治便将武则天光明正大的接回宫中,由“继母”的身份转变为自己的妃子。

武则天回到宫中,觊觎皇后之位。为了扳倒皇后,她心狠地捂死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然后诬陷是皇后所为。得知此事,李治不疑有它,勃然大怒然后废掉皇后。为了安慰武则天,让武则天当上了皇后。

李治身体经常不适,处理朝堂政务精力有限,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得以展现。很多时候是武则天代为处理政务,并且处理问题果断分明,很让群臣信服。长此以往,武则天逐渐掌握大权,即使等到儿子李旦继位时,实权还是在武则天手里。

02

铁血手腕露端倪

武则天是一个手段狠厉角色,她排除异己,控制身边人。尤其在李治死后,仿佛没了束缚,更加肆意妄为。为了权力,武则天用了很多计谋,手段之毒辣,一度让人闻风丧胆。

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满足于皇后之位,还想当女帝。她拉拢一些重要朝臣支持自己,对一些不支持自己的大臣大开杀戒。即便是自己儿子李弘也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肉中刺。

太子李弘性格平和,讲究仁义礼节,还常被大臣们称赞。只是他生在帝王家又有个想掌权的母亲,他秉性温吞软弱,注定“赢”不了自己的母亲,只能被武则天处死,白白成为武则天权力的牺牲品。

等他死后,他的弟弟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他的下场跟哥哥一样也是死在母亲手中。还有很多李姓武姓在内的亲族大臣被武则天或处死或发配,下场无不凄惨。这些所作所为常人万不敢或不忍心去做,但从侧面反映出武则天虽然狠辣但也是个天生的王者。

03

沈南嫪是什么人?他与女皇武则天之间有何故事?

圈养男宠设后宫

武则天终于登上大位后,她励精图治,初期的杀伐残暴也收敛了许多。而是善于纳谏,管理国家方面有手段、有能力。在她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一派繁荣之景。

国家逐步走上正轨时,武则天有心思放在旁的上面了。李治离世多年,武则天夜夜孤枕难眠,空虚寂寞。看见年轻男子,不免心生向往。武则天索性也像男性皇帝那样设起了后宫,只不过后宫里养的都是年轻帅气的男子。

武则天的后宫里“佳丽众多”,比如张昌宗、沈南嫪几位是深得女帝欢心的。尤其是沈南嫪的上位史也是颇具戏剧性。

沈南嫪是位太医,跟其他男宠相比不算年轻,但相貌尚可;是有一天深夜武则天腹痛难忍,宫人连忙宣来太医,当夜值班的正好是沈南嫪;沈南嫪一番诊治后,收拾东西正要离开,却突然被武则天拉住,想让沈南嫪留下“侍寝”。沈南嫪顿时觉得心惊胆战,一时间又束手无策。

武则天见状,也没有强留,只是先打发沈南嫪离开。后来武则天又找机会召见沈南嫪,一开始沈南嫪推脱说自己小小医官,不敢肖想皇上。但架不住武则天的频繁召见,沈南嫪自知不可再拒绝否则可能人头不保,就顺从了武则天,成为武则天新任“宠妃”。

之后沈南嫪为了巩固自己的“宠妃”地位,进食了大量滋阴补阳之药,可惜因为药的副作用太大,没过几年,沈南嫪就撒手西去;在他死后武则天并没有怎么伤心,而是继续寻找新的目标作为男宠。武则天才不会为一朵花放弃整个花园。

04

沈南嫪是什么人?他与女皇武则天之间有何故事?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从一个小才人走上封建时代权力的巅峰,必是经历了常人无法经历的心路历程,有着常人难有的胆量与谋略。她杀子谋位,却又广纳贤才,削弱世家大族势力,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大唐的经济文化耀眼夺目,影响深远,也反映了武则天在任时期成绩斐然。

至于武则天养男宠,不仅是为了自己寻欢作乐。武则天的那些男宠不是空有皮囊,很多反应迅速,身手矫捷,他们是武则天的侍卫,也是眼线。有了这些男宠的监视,大臣们不敢随意议论,维护了武则天的权威,巩固了她的统治地位。

以沈南嫪为代表的男宠们,不管他们是为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是被权力所胁迫。他们生在封建社会,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结局能全身而退的就已经算很好了,更别提那些莫名死亡的男宠了。

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的统治为“贞观遗风”,为大唐盛世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人们看古代一些名人的所作所为,应当结合他们生活的年代和社会环境,去多维度的评价,而不能简单的以现在人的视角去批判和否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9/23389.html

“沈南嫪是什么人?他与女皇武则天之间有何故事?” 的相关文章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乱纷飞的年代之中,能否保住性命,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尤其是在三国那个年代,群雄逐鹿,裂土分封的事情常见。但是在这个时代当中,能力出众者,几乎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曹...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一生数次游历江南,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夏,他赴金陵应试,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的豪情及才华横溢的名士风度令江南士人折服。从而名列明末“四公子”,并被推为复社领袖之一。他在江...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史学家,高阳王司马睦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继叔祖父司马敏为孙,起家骑都尉。晋武帝时,历任秘书郎、秘书丞、通直散骑侍郎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余岁。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80卷、...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