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04)4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修和曹操,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操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和司马懿相比,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曹操是一代雄主,一生杀人无数。但纵观曹操杀的这么多人中。杨修是唯一一个自己找死的人。曹操杀了杨修后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杨修自己都说:“我嘴这么欠,到45岁死已经非常知足了。所以说连杨修自己都认为,曹操杀他杀晚了。可见曹操对人才的容忍度是非常大的。

曹操杀了杨修而放过了司马懿,这让历史上很多人遗憾。其实如果不看后面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事迹,单单看司马懿的一生。一路看下来司马懿其实没有那么坏,不是一出生就处心积虑的去夺曹魏的江山。相反司马懿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

司马懿出生在公元179年,是世家豪门的子弟。因此司马懿心中的理想是为大汉建立不世之功。但很遗憾的是,当他十岁的时候,汉灵帝驾崩后,大汉的天下开始分崩离析。司马懿的愿望落空。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但司马懿表现出来的天赋和能力还是让很多人佩服。包括曹操在内,都希望能得到司马懿。但司马懿还是非常有个性的,他看到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他还非常不满。因此曹操请他去做官,他还在家装病。装成一个植物人。还瞒过了曹操派来探视的人。

还是公元208年,曹操成为丞相之后,派人强征司马懿来任职。他直接告诉去请司马懿的人,如果司马懿再躺在床上不起来,直接抓监狱里。这样司马懿看多不过去了,这才出来做官。

那么这样问题就来了,杨修的死可以说是自找的。但司马懿是不愿做官,曹操强行征调。面对这样的司马懿,曹操为什么想要杀他,难道司马懿那么早就暴露了野心。还是看看历史,到底当年发生了什么!

1)杨修的聪明是谁都看的出来的。

杨修的出身比司马懿更加高贵,并且杨修还比司马懿大四岁。同样都是七零后。但杨修号称文学家,而司马懿不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杨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识上。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这个姓氏在历史上长盛不衰达千年。杨修更是大汉的太尉杨彪之子。杨彪这个太尉跟曹操老爹曹嵩的太尉成色不一样,曹嵩是花了巨款买的。杨彪的却是是自身才华再配上家族势力。杨修的母亲就是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因此杨修出身豪门贵族,智商绝顶,平时口无遮拦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家有钱、有势、有才,平时狂惯了。

杨修非常有才华,在曹操身边给曹操当办公室主任。曹操的办公室主任不是那么好当的。文采不好到极点,根本就不够格。但杨修的工作让曹操很满意。杨修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朋友,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植,千古名篇《洛神赋》作者。基本上形容美女的词都是从《洛神赋》上来的。什么“明眸善睐”,“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凌波微步”等等。可以说没有曹植的《洛神赋》,我们今天都无法形容女子能有多美。估计最多说一个国色天香而已。但曹植写出来美女的身材,肩膀好像直接削起来一样直,腰还没有A4纸粗。而眼睛明亮勾魂摄魄,走起路来如水面遇风的白荷花。

杨修跟曹植这样的关系很好,可以想象杨修的智商有多高。但就因为杨修的智商高,杨修才屡次三番的炫耀自己。你说你平时碾压一下那些学霸也就可以了。但杨修不知足,觉得碾压学霸是小儿科,他要碾压顶头上司曹操的智商。

曹操是有名的聪明人,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一流,还文学水平相当好。有《短歌行》、《龟虽寿》传世。因此曹操自负聪明,但每次都遭杨修的无情碾压。

有一次,曹操从曹娥碑下路过,曹娥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当时有杨修跟随。就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看到后颇有些不解,就问杨修:“你了解是什么意思吗?”

杨修立马回答说:“了解。”曹操无可奈何只好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直到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想明白,就让杨修写下来印证,果然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为了显示大度,还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杨修典型的没事找抽型的。你了解了“绝妙好辞”又能怎么样,你想证明你比领导强,比领导聪明吗!你聪明不聪明曹操能不了解,何必还要这样证明呢!这样的坏处就是,当众扫了曹操的面子。这也多亏曹操大度。换别的领导早就对杨修有意见。

杨修还是不改,曹操修了一个门,修好的时候,曹操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没有发表意见。杨修就说:“门里有个“活”字,丞相嫌门太阔了!”

别人送一盒点心,曹操在上面写了一个“盒”字,等回来一看,点心被吃光了。曹操很生气就问怎么会这样,旁边有人解释说:“杨主薄告诉我们要吃掉,丞相写的“一人一口”!”曹操没奈何,只有干笑。

曹操为了考曹植和曹丕,就出了很多问题,每次曹植都能回答的很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都是杨修教的。曹操听罢大怒。这不是仗着聪明公开作弊吗!因此曹操对杨修的憎恨是与日俱增。感觉头都要炸了。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曹操西征刘备的时候,因为久战不下。有了想回去的意思,因此当军士问晚上的口令时,正在吃晚饭若有所思的曹操随口说:“鸡肋!”没想到杨修又猜出来曹操的心思,他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边上的将军一看,也开始收拾,被曹操了解了。曹操这次无论如何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立马把杨修杀了。

可以说碰到杨修这样的下属,你不想杀他都不行,他整天嘴欠,让你恨不得立马弄死他。因此杨修纯属自己找死,怪不得曹操。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曹操,是别的领导人,杨修早死一千次了。那个领导都不可能容忍有一个这样整日阴阳怪气的下属,最主要的他还太聪明!

2)司马懿的低调让人根本不会注意他,而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

司马懿根本看不惯曹操这样把持着朝政。因此从他之一次被举荐,到曹操强行征用他,间隔了八年。直到曹操发怒了,要把他抓起来了,司马懿没有办法,才于公元208年,出山做了文学掾。

司马懿有才,这事大家都了解。但司马懿自己从来不显摆。并且司马懿非常实际,懂的审时度势。曹操称魏王时,曹操的更大谋士荀彧表示了反对。曹操弄死了荀彧。司马懿虽然跟曹操比较晚,还是被逼出来的。但人家不做官则已,一做官马上跟领导看齐。司马懿不但支持曹操做魏王,甚至还劝曹操称帝。这样的人才,曹操非常喜欢。

同样是帮助夺嫡,杨修的所作所为让曹操憎恨。因为杨修表现出来的是他比曹操聪明。但司马懿表现出来的就让曹操容易接受。

曹植文采惊人,每次曹操出门,曹植都要吟诗一首。曹操很高兴,经常夸曹植。曹丕很着急,就请司马懿出主意。司马懿教曹丕哭,每次曹操出远门,曹丕就表现出不舍和难过,然后泪流满面。让曹操感动。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司马懿出的主意都是谋略,杨修的都是小聪明。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让司马懿随军。当时刘备抓了刘彰,司马懿觉得有机可乘,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对他很有意见,这个时候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益州势必不稳。今现在如果我们陈兵汉中,益州就会不安,如果趁势进兵威逼,刘备不在,蜀兵势必瓦解。现在时机很好”

但是曹操没有听从司马懿的意见,却说:“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

后来形势果然如司马懿的预料一样,等刘备拿下江陵后,稳定了四川境内,和曹操争汉中,曹操后悔的对司马懿说:“应该早点听你的意见!”

曹操南征孙权之后,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非常卑微的劝曹操称帝。曹操看了之后说:“孙权这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烤啊!”

这时候司马懿从容回答说:“大汉经历了这么多事故,国运早就终结了。丞相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曹操听了非常高兴!

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对当时情况的预判都是非常正确。光历史记载的都不下十几次,我们重点捡出来几个有代表性的:

之一,阻挠曹操迁都。

司马懿在担任军司马的时候,为了边疆地区驻兵的粮食问题,建议曹操屯田解决,得到曹操的采纳。

然后他进一步指出当前边疆的一些隐患:荆州刺史胡修为人粗暴,对治下的百姓盘剥厉害,南乡太守傅方骄奢极欲,百姓也非常不满,都不应驻守边防。但曹操未予重视。

后来汉江水涨,关羽借助水大淹了于禁的大军。而胡修和傅方马上就投降了关羽。让曹操措手不及。

关羽占据樊城之后,威胁到许都。曹操想要避其锋芒,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北。司马懿劝说曹操:“关羽打赢了是因为借助水势。不是关羽打仗真的厉害。另外关羽打赢了,最担心的应该是孙权。主要说服孙权从后面袭击关羽,我们就没有事!”

果然孙权派吕蒙袭击荆州,关羽麦城被俘!

第二,正确评估孙刘关系。

孙权打败了关羽收复了荆州,部队向襄樊一线移动。而曹操刚刚去世,曹丕内忧外患。襄阳、樊城比较缺粮,因此大臣们建议放弃襄阳,收缩战线。先顾内,再图外。

司马懿不同意,司马懿认为孙权和刘备本是联盟,现在孙权收复荆州,杀了关羽,得罪了刘备。他肯定要跟我们打好交道。找我们结盟。绝不会派兵打襄阳、樊城。曹丕不听,为了稳妥实行焦土政策,放火烧了襄阳樊城。但结果孙权压根就没去,曹丕后来后悔死了,更加相信司马懿的判断。

像这样关键的正确判断,司马懿可以说做出了非常多。他总能根据客观情况,正确的做出分析判断。比如孟达投降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准确的判断出孟达必然对他们没有任何防备。因此司马懿急行军两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上庸,杀了孟达。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

曹操生前是曾经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像”,但这种看相说实在的,是真不靠谱。因此曹操只是嘱咐曹丕注意而已。司马懿即使立功也从未表现出来任何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废寝忘食,努力工作。试问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综上所述:杨修是天资聪颖,并且才华横溢。但惋惜就是嘴欠。到处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很惹人讨厌。最让人看不起的就是,他竟然如作死一样,天天在曹操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曹操虽然爱才,但最后还是对他忍无可忍。最后还是一怒之下杀了杨修。

相比较而言,司马懿就非常低调了。曹操找他做官,他不配合,在家躺成植物人。一口气躺了八年。最后曹操要抓他,他才勉强出去做官。

但司马懿这人很有职业精神。一旦工作,全身心的投入。让人很放心。最主要的是人家真有大才,每次出的主意都非常正确。几乎没有出过不正确的策略。因此非常讨领导的欢心。虽然曹操对他有所警惕,但司马懿从来不犯错,还努力工作。也打消了曹操的疑虑。没有被曹操杀掉。反而跟着曹丕飞黄腾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4116.html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的威胁不是更大吗” 的相关文章

吕溱:北宋时期官员,精识过人,辩讼立断

吕溱:北宋时期官员,精识过人,辩讼立断

吕溱(1014—1068),字济叔,江苏扬州人,宋代官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状元。曾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出知蕲、芜、舒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后起知池州、江宁府。神宗即位后,知杭州,改知开封府。期间,精识过人,辩讼立断。改枢密...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始皇,中...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先解释一下文章标题的“抄家”。正史记载,张廷玉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执...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正德16年3月13日深夜,北京紫禁城西北的豹房外,在一条幽深昏暗的长廊尽头,两个太监正倚靠在柱子上打盹,他们是奉旨前来照看久病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在服侍完朱厚照宽衣就寝后,两人赶紧趁着这个空档小憩一...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