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06)451

宦官是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出现的,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其中,以东汉、唐朝、明朝三朝的宦官最为出名。例如,明朝的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人,皆因权势熏天而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反观清朝,真正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宦官并不多,除了晚清时期的李莲英外(在《清史稿》中出现6次),清朝前期的大宦官吴良辅可谓“特立独行”。

吴良辅在《清史稿·世祖本纪》和《清史稿·圣祖本纪》中皆有出现,横跨顺治、康熙两朝,更为奇特的是,吴良辅在顺治朝被杀之后,在康熙朝再一次出现,给人一种“死而复生”之感,在他身上,充满了疑团。

本文,笔者继续为大家解读清朝历史人物,希望通过各种史料的对比分析,让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一、顺治亲政,宦官膨胀

公元1636年(清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在盛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改汗位为帝位,正式称帝,建立大清。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努尔哈赤是被追尊的“清太祖”,而顺治帝则是清朝第二位皇帝。

1641年(崇德六年),皇太极在爱妃海兰珠去世后,精神颓废,猝死于盛京后宫之中。因皇太极生前未立太子,导致连续五天的储位之争,这期间,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为了争夺大位,几乎兵戈相向。最终,双方妥协,多尔衮提出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

福临为皇太极第九子,生母为庄妃(孝庄文皇后),福临登基后,改年号为顺治,史称顺治帝。

顺治幼年登基,摄政王多尔衮独揽大权,作为皇帝,顺治的童年是比较孤独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的童年经历对其一生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顺治虽然不像明宪宗朱见深那样有一个十分“悲惨”的童年,但他的童年仍然比较孤独。

根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登基之初,除了孝庄文皇后外长陪伴他以外,还有一个人常伴顺治身边,此人就是吴良辅。

吴良辅是个宦官,年龄、籍贯均不详,只知道他在清军入关不久后,就成了顺治帝的贴身太监。但是,可能由于多尔衮擅权,吴良辅在顺治亲政之前,史书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清朝顺治七年,多尔衮在打猎过程中坠马而亡,次年,年仅14岁的顺治帝提前亲政。亲政后的顺治帝,立即推翻了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多项决策,在很多方面,开始实施自己的想法。而吴良辅也因此鸡犬升天。吴良辅在清朝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力劝顺治恢复“十三衙门”。

十三衙门是模仿明朝的说法,明朝时期,为了更好地侍奉皇帝及其家庭成员,在后宫内设置十二监 、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最初,“二十四衙门”只是服务机构,其主官并非都是太监,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大,“二十四衙门”基本上成为了宦官机构。其中,权力更大的,莫过于掌握“批红”权力的司礼监。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良辅建议顺治建立的“十三衙门”是在“二十四衙门”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和简化的,其中包括司礼监、御用监、尚膳监等13个衙门,清一色用宦官做主官。

吴良辅要这么做,本质上是想拥有更大的权力。但是,这么做的后果是直接撤销了内务府,而内务府一般是八旗勋贵掌管,也就是说,吴良辅其实是抢了勋贵们的权力和饭碗。因此,八旗勋贵对吴良辅的态度可想而知。

那么, 顺治为什么支持吴良辅呢?因为顺治和吴良辅比较亲密,他认为吴良辅是自己人,权力掌控在自己人手里,总比掌控在宗室手里好,因此便同意了设置“十三衙门”。

十三衙门的设立,在清朝初年引起轩然 *** ,内臣外臣们纷纷以明朝宦官干政为例,劝阻顺治,最后,顺治做了一些妥协,根据《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

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谕曰:“中官之设,自古不废。任使失宜,即贻祸乱。如明之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辈,专权擅政,陷害忠良,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煽党颂功,谋为不轨,覆败相寻,深可鉴戒。朕裁定内官职掌,法制甚明。如有窃权纳贿,交结官员,越分奏事者,凌迟处死。特立铁牌,俾世遵守。”

意思是,大臣们怕宦官干政,顺治便在十三衙门面前立了一块铁牌,上面刻着十三衙门的法度,如果宦官窃权、受贿、结交外官、越权奏事,立即凌迟处死。

不得不说,顺治是极其聪明的,他用一块铁牌,便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从此,吴良辅成为皇宫内势力更大的“内监”,风光无限。

二、结交外臣,铁牌奏效

顺治帝本以为,自己用一块铁牌就解决问题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那块铁牌却狠狠地打了顺治一个巴掌,因为吴良辅出事了。

自古以来,外臣为了提前获悉皇帝的心思,和宦官结交则是一条捷径,毕竟宦官身在宫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吴良辅作为顺治身边最亲密的宦官,顺治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外官自然想方设法巴结吴良辅。

之一个把吴良辅拉下水的人,名叫陈之遴。

说起这个陈之遴,本就是清初官场上的一个墙头草。他有个好朋友,就是明朝末年“嫌水冷”的钱谦益。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钱谦益本就是出了名的伪君子,陈之遴何尝不是?

陈之遴生于明朝浙东望族,崇祯末年,他一举考中榜眼,很不幸的是,第二年清军入关,陈之遴的父亲时任顺天巡抚,受父亲牵连,陈之遴被清朝“永不叙用”。

后来,他巴结多尔衮,被多尔衮任命为侍读学士,经过多尔衮多次提拔。多尔衮倒台后,他连忙举报多尔衮之罪,被顺治帝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授弘文院大学士。但陈之遴结党营私,曾被顺治冷落。陈之遴为了“东山再起”,于是开始烧吴良辅的“热灶”,用重金贿赂吴良辅,希望吴良辅帮他说好话。

吴良辅看了看顺治立的铁牌,又看了看陈之遴送给自己的重礼,最终禁不住诱惑,和陈之遴互通消息。

只是,吴良辅忘了,他当初触犯了八旗勋贵的利益,那些八旗勋贵们时时刻刻用眼睛盯死吴良辅。所以,没过多久,吴良辅结交陈之遴的证据,立即被御史们抖了出来,满朝哗然。

立铁牌不允许宦官结交外臣是顺治的主意,如今,吴良辅的所作所为,让顺治帝颜面尽失。但吴良辅毕竟是顺治的亲信,史载: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吏部等会陈之遴接纳内监吴良辅事俱实。奉旨:陈之遴乃不思改过,又行贿赂结交,深负朕恩,姑免死革面,并父母妻子俱流徙盛京,家产籍没。

上述这段史料出自《永宪录》,《清史稿》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永宪录》中较为详细,所以摘录下来。顺治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陈之遴,把陈之遴抄家流放,却没有半个字提及吴良辅,这明显是袒护吴良辅。

顺治这么做,那些八旗宗室们焉能答应?他们很快又找到吴良辅的另一桩罪证,原来,吴良辅不仅收受了陈之遴的贿赂,还拿了王之纲不少好处。

王之纲是个明朝降将,曾是史可法的部下,后来投奔清朝,但一直不受重用,便想走吴良辅的门路。不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被人捅开。

这下顺治尴尬了,他本想袒护吴良辅,不料吴良辅如此不争气。在八旗勋贵的注视下,顺治决定履行他在铁牌上的承诺,将吴良辅“凌迟处死”。

注意,顺治帝忍痛杀掉了心腹太监吴良辅,这件事《清史稿·世祖本纪》中有明确记载:

(顺治十五年)甲辰,内监吴良辅以受贿伏诛。

奇怪的是,吴良辅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到后来,吴良辅又“死而复生”了。

三、替帝出家,死而复生

上文提到,《清史稿·世祖本纪》很明确写道,顺治十五年,吴良辅伏诛。让人想不到的是,《清史稿·圣祖本纪》却又记载:

世祖崩,帝即位,年八岁,改元康熙。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

注意上述史料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康熙元年二月,吴良辅被诛杀。

这就很奇怪了,同样出自《清史稿》,前文说顺治十五年,“内监吴良辅以受贿伏诛”,后文说康熙元年“诛有罪内监吴良辅”。也就是说,顺治十五年吴良辅已死,到四年后(康熙元年),他又死了一次,难道他之前死后复生了?

如果说,康熙元年,“诛有罪内监吴良辅”这件事成立的话,那么,无外乎有两种可能:

之一,顺治十五年,吴良辅没有死。

第二,清朝初年有两个吴良辅,顺治和康熙各杀了一个。

不过,由于两个人同名同姓,又同是“内监”,最后都被诛杀,我认为第二种可能非常小,所以,更大可能是之一种:顺治十五年,吴良辅没有死。换句话说,《清史稿·世祖本纪》编撰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关于这个猜测,有一个佐证,这就是由张宸写的《青琱集》,张宸在顺治年间任兵部主事,所以,他留下的史料,比民国时期编撰的《清史稿》要更可信些。

《青琱集》记载:

先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珰吴良辅祝发。

意思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到北京城西的悯忠寺,亲自观看宦官吴良辅剃发出家。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顺治十八年(顺治去世的那一年),吴良辅还活着,这也就证明了顺治十五年吴良辅没有被杀。

根据《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

意思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身体不适(根据王熙的记载,顺治帝是染了痘症,即天花),到了正月初六,顺治已经不行了。初七这天顺治去世,年仅24岁。

也就是说,吴良辅出家的这一天,顺治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不适。或者说,在顺治去世的5天前,吴良辅出家为僧。

吴良辅只是一个宦官,他出家,顺治帝为何还要亲自观看?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很大胆的猜测:吴良辅是替顺治出家的。

提及顺治帝,总有绕不开的两大话题,之一个是董鄂妃,第二个他的出家之谜。《清史稿》和《清实录》都说顺治是病逝,但有野史说顺治出家了。我们姑且以正史为准,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就是顺治执政末期,他对佛学十分痴迷。但顺治碍于身份,不便出家,让心腹太监代替自己出家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吴良辅代替顺治出家的猜测,我认为基本可信。

四、第二次死亡的秘密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临终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佐年仅8岁的三皇子玄烨,玄烨登基后,是为康熙帝。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

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

注意,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去世,普通士大夫需要“丁忧”三年,其实,丁忧守孝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三年”,而是以九个月为一年,也就是27个月。而天子守孝,则以日代月,也就是说,顺治去世了,康熙只需要服斩衰27日,因此,顺治帝是正月初七病逝的,康熙到二月初四(癸未)这天,才脱掉衰服。

一般新帝登基,都要大赦天下,而且,新帝在服丧期间,若没有重大原因,一般是不轻易杀人的。所以,这27天内,吴良辅是安全的。可是,到了二月初六(乙未)这天,吴良辅就被杀了。也就是说,康熙除服两天后,就立即杀了吴良辅,可见时间之紧迫。

吴良辅本是一介宦官,顺治去世后,他又是出家人,康熙杀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这个时候康熙尚且年幼,真正要杀吴良辅的,可能不是康熙本人,而是四大辅政大臣和孝庄太皇太后,所以,这个康熙,可能需要加个引号。从“康熙”这么急着杀吴良辅,可以推测出两个可能:

之一,吴良辅身上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康熙”杀他是为了灭口。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吴良辅罪大恶极,“康熙”等不及细细审问,杀之而后快。

笔者看来,康熙杀吴良辅,有可能是顺治之死有什么秘密,而吴良辅恰好知道,或者说,顺治送吴良辅出家之前,曾对吴良辅又什么额外的交代,康熙不想让这些话流传出去,因此杀掉吴良辅,以绝后患。

但是,历史可以推测,但不可以诛心。这种猜测只是可能。而康熙杀吴良辅,其实有另一条比较确切的原因。

上文引用《清史稿·圣祖本纪》中已经说了“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注意,杀了吴良辅后,还有“罢内官”三个字。也就是说,“康熙”杀掉吴良辅后,撤销了“十三衙门”,重新设立了内务府。“康熙”这么做,之一是废除不合理的制度,避免宦官干政,第二是为了向宗室勋贵们示好。

从“十三衙门”的设立到废止,也就短短8年的时间,康熙废掉“十三衙门”,总要给大家一个说法,总不能说先帝当时脑子一热设置了“十三衙门”吧?所以,吴良辅就必须要被拎出来。

但必须说明的是,吴良辅并不是为“十三衙门”背锅,因为他本身就是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康熙杀吴良辅,有掩盖未知秘密的可能,但吴良辅之死,肯定和十三衙门的设立有很大关系。前者是可能,后者是确切的。

也许,在《清史稿》中,吴良辅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因此《清史稿》在编撰的时候,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让这个小人物“死而复生”。但是,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其实都不是小人物,像吴良辅这样的人,能在康熙刚除服就被杀掉的,必然不简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0/24533.html

“吴良辅在康熙登基之后是什么下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曹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曹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参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为人英勇善战,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大功。汉朝统一天下后他又先后担任齐相与相国,推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把齐地与大汉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曹参是如何立功与治国的呢...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貂蝉被曹操献给关羽后,为何次日便自缢身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小说,它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后,将那段时期的风云迭起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既然是小说,就会有虚构的成分,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传说她被曹操送给关羽之后,次日...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这件事是真的吗?乾隆有哪些特殊之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禅位后又训政3年,实际统治清朝长达6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不但达到了...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周延儒是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明末崇祯朝,出现过许多奇葩事,导致崇祯朝的朝局很不稳定,明朝的灭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内部的混乱。比如,崇祯皇帝换宰相频繁,在他执政的十七年时间里,一共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大...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还不知道:若是单打独斗,三国中有多少人能战败张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英雄辈出,大家最喜欢的莫过于刘备的五虎上将。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关张三兄弟中,张飞虽然排在最末,并不就是说张飞的武力不如关羽。其实张飞的战斗力就和他的...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何对虞姬情有独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当年项羽还是通缉犯,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跑路,来到了会稽郡,他们俩在此结交江东子弟。那时候项羽朝气蓬勃、雄姿英发、一表人才,在当地慢慢地出名了。一日项羽与同伴结游,行至郊外,突然眼前一亮,一身靓丽的倩影印...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评论列表

崔洋
崔洋
1天前

吴良辅作为清朝历史中的一个宦官角色,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凭借聪明才智在清初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一时风光无限却因贪婪和权力斗争最终走向覆灭之路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一个心高气傲、机智过人的历史人物他对权力的追求和对自身命运的掌控都成为了后世探讨的话题对于他的死因虽然存在多种猜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的真相并吸取其中的教训警醒后人不要重蹈前人之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