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有何变化?

历史文化9年前 (2015-10-20)450

包拯是历史上非常难得的清官。后人们对包拯能够熟悉,与戏剧和电视剧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到包拯外貌的变化,其实与宋朝至清朝时期,其文学形象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包拯的这种形象变化体现出了相当大的时代特色,而随着这种不断的变化完善,使得包拯最终从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开始逐步神化为了“包青天”。

1、宋朝:包拯形象的初步塑造。宋朝时期,朝廷在汲取了五代十国以来朝政混乱的教训后,北宋初期曾全面对官员吏治进行了整顿,赵匡胤、赵光义两代帝王均以“用重典以救时弊”为原则,推崇重刑治国的同时又对廉洁官员予以奖赏,这使得官场风气大为改观。再加上宋朝官员福利相对较高,因此官员们大多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进而在宋朝形成了一种清官文化,而这同样影响到了文学领域。包拯作为当时较为著名的清官,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成为了反复歌颂的对象,然而不论是文人笔记还是文学作品,此时的包拯主要还是清正廉洁、公正贤明的官员形象,而这也成为了包拯在文学作品中最初的形象,如《合同文字记》中包拯调解财产纠纷,但在《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中却已经出现了包拯利用鬼魂破解冤情的情形。

2、元朝:包拯的形象逐渐脱离官员。元杂剧包公戏可谓极度兴盛,流传至今的仍然多达18种,其中有10种仍可见存本,而包公戏之所以能够获得不断发展和广泛传播绝非偶然。元朝攻灭南宋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入主中原后的元朝更是实行极为残暴的统治,例如典型的“四等人制”,这无疑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普通百姓对于重修吏治、反抗强权有着迫切的需求,这自然极大的影响到了文学创作。例如《陈州粜米》中不畏强权处斩杨金吾,又让小古用“杀人不偿命”的紫金锤砸死刘德忠;又如《鲁斋郎》中包拯不惜用计骗过皇上,也要处斩权贵鲁斋郎。这一时期的包拯形象,显然已经脱离了普通官员,开始向着为民 *** 、反抗强权的代表转变了,甚至具备了一定的侠义之气。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有何变化?

3、明朝:包拯开始出现非凡的神力。明朝中期以后,朝廷对于文化领域的监管相对较为宽松,而对于具有宣传和普及法律的公案文学作品基本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再加上出版印刷业的空前繁荣,使得通俗文学获得了广泛发展,进而促使了公案小说的繁荣,而作为历代公案小说的大热门,以包拯为核心的公案小说自然也得以迅速繁荣,例如明朝万历年间的《龙图公案》便是一部集大成者,而小说的盛行同样又推动了戏曲等作品。而与此前包公形象不同的是,明朝的包拯已经开始具有了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神话色彩,例如《龙图公案》第二回的《观音菩萨托梦》中,包拯便是通过观音托梦而找到了即将被饿死的丁日中,而在其他篇章中,则开始出现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描述,进而使得包公的开始具有了非凡的神力。

4、清朝:包拯的形象开始完善固化。历经数个朝代的转变,包拯的形象到清朝时期开始趋于完善和固化,这一时期关于包公断案的文学作品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思想艺术成就同样极高,《三侠五义》则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三侠五义》不仅使包拯的形象在此前基础上更加趋于完善,而且由于书中故事对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得这种形象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和普及,进而使得这种形象开始固化。

如上所述,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拯的形象已经从原本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完全转变为了不畏强权、为民伸冤,且聪慧无比、具有神力的非凡形象。

黑脸、月牙的外貌特征,与其形象的转变密不可分

关于包拯的形象,史料中不仅没有提及黑脸、额头月牙这两大显著特点,反而出现了“面目清秀,白脸长须”这等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的形象,合肥包公祠内的包拯形象同样是皮肤白净,威风凛凛,下垂大耳,满面和善。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有何变化?

而包拯的外貌之所以会变成黑脸,额头出现月牙印记,更多源于文学创作的需要,与包拯的形象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黑脸,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与戏剧脸谱有关,脸谱中的黑色脸既表现了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一定程度代表了刚猛智慧,这点与包拯长期作为断案主角,公正执法、不畏权贵的形象显然不谋而合。虽然历史上的包拯担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前后不过一年半,即从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至嘉佑三年(1058年)六月,奈何这种形象却广受百姓所爱戴和接受。

相较于白面书生,黑脸无疑更加容易凸显出人物的刚猛和坚毅,这代表了广大百姓对于清官的一种无限憧憬和期盼,因此这种形象迅速获得了民间的广泛接受,而这种普世价值自然又影响到了小说、话本等其他艺术创作,并最终成为包拯的一个典型特征。

至于包公额头的“月牙”,说法则比较多,例如掉进井里磕的,又如神仙转世的标志,再如被马蹄踩的等等,不过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这个月牙标志毫无疑问都成为了包拯“神化”后的产物,其具有从阳间到阴间通行证的作用,从而使得包拯可以“日断阳,夜断阴”。

综上所述,包拯的民间相貌与历史相貌可谓大相径庭,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包拯形象的不断变化和最终固化,虽然这种相貌偏离了其本身,但却因代表了广大百姓的殷切期望和良好憧憬而被广泛接受,进而得以固化、普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6852.html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形象?有何变化?” 的相关文章

李德裕:唐朝宰相、文学家、战略家,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

李德裕:唐朝宰相、文学家、战略家,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历史上宇文化及为何只称帝五个月?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上宇文化及为何只称帝五个月?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文化及, 隋末叛军首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古乱世出英雄,但是动乱年代,其实出现的人也不仅仅是英雄,还有一些无能但是运气好的人。不过,世间永远是公平的,而未来总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因此即使这些人凭借一时的幸运获得权力和地位,最终也...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相比于每天要处理朝政的皇帝,古代后宫妃子的日子就比较清闲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大部分男子都有三妻四妾。而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生活就更加丰富了,可以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在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而后宫的女子则更...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这个完整的...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详解真实的关羽外貌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详解真实的关羽外貌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关羽被称为美鬓公?这个得从关羽的胡子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大家印象中的关羽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面目凶神恶煞吧,手提青龙偃月刀吧,头顶一个绿帽子吧,还有一袭战甲,当然了也有大大的将军肚了。但是我们再继续回顾关羽的面目问题,其实关羽的脸是红的了,而且关...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快要打到了京城脚下,自登基以来就因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急忙传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进京勤王。唐通前脚刚接到朝廷的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