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蜀汉重臣蒋琬,真的是个老实人吗?
历史上的蒋琬从来就不是什么老实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两位实际上的军政要员魏延和杨仪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就可以看得出来。
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利交接
很多人在网上讨论魏延之死杨仪是否要负主要责任?毕竟魏延和杨仪是当时蜀汉政权之中权利更大的两个人,有能力害死魏延的也就杨仪了。
这其实是由于杨仪和魏延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参与北伐事宜,在军中威望很高,给人造成了这种错觉。
事实上早些时候,诸葛亮就将丞相府一分为二,一个在汉中,一个在成都。也就是说除了汉中丞相府长史杨仪以外,成都应该还有一个丞相府长史,这个人就是蒋琬。
也就是说其实当时蒋琬和杨仪是同级别的,不过由于蒋琬一直在后方处理政务及后勤相关工作,所以并没有给人级别很高的感觉。
而有这种错觉的人,不只是我们,就连杨仪在当时也觉得自己才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撤回成都时才会如此大摇大摆。
殊不知刚到成都的杨仪就迅速被解除了军权,速度之快,杨仪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这就是蒋琬厉害的地方。
这事还得从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那会说起,诸葛亮曾给刘禅去过一封密信,信中说如果自己将来遭遇不测,则可以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蒋琬。
不过当时的刘禅并没有在意,刘禅已经习惯了有诸葛亮操心的日子,他还真没想过蜀汉没了诸葛亮将会怎么样。
直到诸葛亮真在五丈原病重时,刘禅开始急了,派专人前往五丈原询问诸葛亮接下来蜀汉靠谁。
诸葛亮再次说蒋琬,专人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又提了费祎,专人再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就沉默了。
可见,整个蜀汉上至刘禅,下至百姓,都已经非常依赖诸葛亮了,所以蒋琬继承诸葛亮衣钵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上没有那么轻松,因为魏延和杨仪的存在。此二人是蒋琬掌权路上更大的障碍。
杨仪还好,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介文官,魏延则不同,军功卓著,军中威望又搞,根本就不是同为文官切没有任何军功的蒋琬所能对付的。
好在魏延和杨仪二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于是在诸葛亮死后的之一时间,蒋琬就在刘禅面前提杨仪担保,魏延就这样没了。
没了魏延,杨仪显然对蒋琬构不成威胁,回成都的之一时间就被解除了军权。蒋琬就这样惊心动魄的完成了这次权利交接。
所以从这次权利交接中就能看出蒋琬绝对不是什么老实人,其就算远没有其他政治家那么老谋深算,但也绝不是什么老实人。
蒋琬的施政
上面说过,蜀汉上至刘禅,下至百姓,对诸葛亮的依赖度非常之高,甚至高到了将诸葛亮神话的程度。
就算是刘备在蜀中的影响力也没有诸葛亮高,这种情况下让蒋琬如何施政?根本就无从下手。
承袭诸葛亮那一套继续北伐?蒋琬自知自己没有那个能力,那休养生息?蜀汉也没有这样的外部环境。
况且,很多朋友觉得蒋琬应该比诸葛亮要小,事实上蒋琬比诸葛亮要大,其主政蜀汉时已经是60岁的人了。
人到了这个年纪,纵使还有什么鸿鹄之志也没有那个精力了,结合上述情况来分析,蒋琬更好的选择就是做好那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诸葛亮面见刘禅密使是就曾说过蒋琬之后费祎可担大任,这虽然是个绝密信息,但作为蜀汉更高军政一把手,蒋琬肯定是知道的。
那么蒋琬时期的执政方针就明了了,之一自然是尽量降低诸葛亮在蜀中的影响力,后他的后继者费祎有施展空间。
第二就是尽力培养费祎,为其将来掌权铺平道路。
这就是蒋琬掌权时最主要的事情,至于那些常规的内政、吏治、外交、军机等政务,沿用前制即可,毕竟并没有出现什么不妥,没必要费大力气去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蒋琬自知军事能力不行,在其执政期间,诸葛亮主动进攻的战略方针基本上等于被搁置了。
那这是不是说诸葛亮的战略有问题呢?显然不是,大的主动进攻是没有了,但小规模的骚扰还是有的。
不过这些军事行动,蒋琬都是交给姜维这些将领来做,毕竟自己不懂军事,但又不敢将蜀汉主力全部交给这些将领,所以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而且得益于此前魏延在汉中构筑的工事,以及诸葛亮帮蜀汉培养的王平、马忠等良将,曹魏屡次进犯都被打退了。
甚至由于曹魏后来加强了对陇右一带的管控,使得蜀汉很难再在陇右占到什么便宜,蒋琬还提出过东进的战略构想。
从这一构想就能看出蒋琬确实是一个军事小白。好在蒋琬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蜀汉也还有那么一群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人在,使得蒋琬这个东进计划流产。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没有诸葛亮、魏延在前面的付出,靠蒋琬想守住蜀汉的基业还是很有难度的。
另一面,蒋琬虽然军事不行,但内政确实是一把好手,其主政期间,蜀汉由于战争减少的缘故,反而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尤其是蒋琬这人的人品确实不错,从不假公济私,这从杨仪遭遇上就能看出,也不听信谗言。
所以总的来说,蒋琬绝对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执政者,若给他一个和平时代,或许他就能造就一片盛世景象。
蒋琬从来都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了蒋琬,可能更多考虑的就是蒋琬的大局观,能在自己死后用最快的速度稳定住蜀汉的局面,再而帮助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费祎掌权,这才是蒋琬对蜀汉最重要的贡献,很好的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