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文豪苏轼的仕途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24)320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年间,出仕时间基本是在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宋神宗时期,苏轼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宋哲宗继位后,苏轼升任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后又外放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虽然说相比于成为宰辅,苏轼的仕途是比较不如意的,但是相对于一般的官吏来讲,苏轼的仕途算比较顺畅的,为什么这么讲呢?

北宋与之后的明清时期不一样,地方官做到知府一般就到头了,北宋虽然在州、府之上还有“路”一级单位,相当于后来的省,但是各路的转运使并非是由知府、知州晋升上去的,一般都是朝廷直接指派。

而知府在宋朝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进阶跳板,知州、知府一级的官员是很有机会升任中枢,就任宰辅的,王安石从江宁知府升任参知政事,范仲淹亦是从庆州知州任上升任陕西路安抚使,再进为枢密副使,然后成为参知政事。

所以说,苏轼的仕途只不过是相对于他的名气没有那么高的成就罢了,要真的说多么不顺利其实并没有,或许很多人都认为苏轼可以升任中枢,担任宰相,但其实名气大的,德行好的文人,又有几个能够承担起宰辅的重任呢?

苏轼仕途波折的起因,一桩莫须有的“乌台诗案”

苏轼为父亲苏洵守孝三年后,回到汴京,继续为官,此时已是熙宁二年,北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端,令王安石非常生气,王安石虽然是北宋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心眼是很小的,容不得别人说他不好,因此就开始给苏轼穿小鞋。

苏轼被迫自请离京,所幸王安石的愤怒并没有影响苏轼今后的仕途,苏轼外放为杭州通判,三年后升任密州知州,后改任徐州知州。

大文豪苏轼的仕途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到任湖州后,例行公事的苏轼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表》,是官员就任后给皇帝的感谢信。

但是苏轼的这封《湖州谢表》却给苏轼惹了一身祸,其实早在熙宁六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沈括到浙江巡查新法实行情况时,看到苏轼的诗作,就曾上奏宋神宗认为苏轼诽谤朝廷,只是当时朝廷没有重视。

苏轼在《湖州谢表》中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被负责检查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弹劾,指责苏轼攻击朝政,反对新法,宋神宗大为恼火,派人赶往湖州,将苏轼押解回京。

朝廷在审查苏轼的时候,苏轼之前的诗作都被翻出,苏轼对抨击新法的罪责供认不讳,其诗作中牵连的人员达数十人,司马光也牵连其中,一批新法人士强烈要求处死苏轼,但在王安石等人的求情下,宋神宗免苏轼死罪,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原本虽然反对新法,但是他在神宗朝的仕途还算顺畅,在地方上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在新法执政期间,稳步提升,升任四品知府是没有问题的,但此案断送了他在神宗一朝的前程。

不容于新党,又不见谅于旧党,成为苏轼仕途受限的重要原因

熙宁四年,苏轼的上书批评新法,以及在各地为官的诗文抨击新法,与新党的矛盾最终酿成“乌台诗案”,为苏轼贴上了旧党的标签,走上了新党的对立面。

宋神宗去世之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称制,重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苏轼被重新启用,以朝奉郎身份知登州,不久之后,累官升至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苏轼看到旧党上台后,尽废新法,大肆打压王安石变法期间提拔人员,苏轼看不惯这种行为,认为与新法期间所谓的“王党”是一丘之貉,于是上书进行劝谏,抨击旧党执政出现的弊端,因而又遭到旧党的诬告和陷害。

苏轼在京城无法容身,于是申请外放,被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再次来到杭州为官,两年后被召回朝,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调历任颍州、扬州、定州知州。

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执政,苏轼的仕途算是真正走到头了,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又再次被贬至惠州,后又被贬至海南岛儋州。

宋神宗、宋哲宗两代,是宋朝新法、旧法政策变更非常频繁的时期,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新旧党的领袖,虽然能力都不错,但是心胸却不宽阔,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只讲立场、不讲对错的情况。

像苏轼这种立场不太明确,既反对新法的冒进,也认可新法的部分效果,对旧党全面废除新法也大加抨击,因而就遭到新旧两党的共同迫害,最终苏轼的仕途也就非常的平淡了。

苏轼治民有方、治国乏术的政治主张,是其仕途受限的根本原因

都说苏轼仕途不顺,其实不然,从苏轼的任职经历来看,他在知州、知府任上的政绩都非常不错,解民之困,使百姓安居乐业,深受百姓的爱戴。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是有几次回朝任职的经历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进一步走上高位呢,一方面是不容于新旧两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轼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施政纲领。

宋朝发展到宋神宗、宋哲宗时期,内外部矛盾重重,用王安石的话说叫“积贫积弱”,与辽、夏战争屡屡失败,失地未复,岁币不断增加,军队战斗力不强,又因为黄河改道问题,大量良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

大文豪苏轼的仕途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苏轼虽然在地方任上能够解决百姓的困苦,但是对于国家面临的困苦来说,他却没有太多办法,苏轼的几次上疏,都是在抨击新、旧党的弊端,却很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皇帝任用一个大员,首先看的不是这个人多么高尚,最关键的是不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轼没有建言献策,却都在抨击,说白了在皇帝看来不过是个喷子罢了。

以范仲淹为例,升任权知开封府后,整顿府事,革除弊政,使开封府大治,后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与其相互上书抨击,范仲淹因此事被贬谪出京。

范仲淹离京后历任延州、耀州、庆州知州,针对西北的防务与西夏的战事,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建议,对北宋在西北的防御系统构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征召回朝,升任枢密副使,不久升任参知政事。

王安石升任参知政事的过程,虽然没有范仲淹那么波折,嘉祐三年,王安石在度支判官任上,进京述职期间,上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针对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问题,提出改革的建议。

宋仁宗虽然没有采纳王安石的建议,但是自此朝廷一直都有重用王安石的意思,王安石坚辞不受。宋神宗即位后,久慕王安石之名,启用其为江宁知府,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 *** ”,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位列宰辅。

从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升迁经历来看,宋朝中期的官员,不怕你当不上宰相,只要你有才华,又解决国家面临问题的能力,你就很有机会走上宰辅,苏轼已经做到了知州、知府一级的官员,未能更进一步,恐怕并非是没有机会,其实是没有解决时弊的主张和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7650.html

“大文豪苏轼的仕途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的相关文章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比多尔衮大3岁的豪格,夺嫡失败后,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太极白天出去打猎,感觉特别有精神,晚上还跑到办公室加了个班。结果当场就猝死了。由于皇太极当时才52岁,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早逝,所以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这下麻...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刘备为什么选择张飞对阵马超,不选择赵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葭萌关一战,让刘备成功地收服了马超,自此,闻名三国的蜀国五虎上将,正式聚齐。在这五位大将当中,马超虽为降将,但是刘备对其依然十分器重,这点与马超的身份以及他自身的战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当...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还不知道:诸葛亮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大雨灭火后,阻止部下用箭射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决定一场战争胜败有很多因素,人们多会认为战术、战士、将领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未必,很多时候战争真的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若少了运气的成分,很可能会惨遭败北。在《三国演义》...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能力不错的也不在少数,那么他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初,他麾下的重要谋臣姚广孝曾经嘱托称:“建文帝朱允炆身边有一个叫作方孝孺的文臣,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将来入主南京之后,一定要留下他的性命。如...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