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历史上真正的大女主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观音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近些年市面上流行起来种种“大女主”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所谓“大女主”就是以女主角为中心,主要表现其奋斗和爱情历程,最终成功的这样一种题材。“大女主”的生活年代也不尽相同,不论是上古时代还是历代王朝,又或者是近现代社会都能有让创作者大书特书的空间。
不过“大女主”题材井喷式出现也必然会有良莠不齐,许多作品仅仅是为了蹭热点而创作的,这样的“大女主”很少有人买账。不过这位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大女主”就不一样了,不光当时的人,甚至百年后、千年后人们依然传颂她的美名,她就是“千古贤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其名已不可考,只知道其小字为观音婢, 观音亦女身也,所以这个字的含义就是女观音菩萨。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家中对这个女儿的喜爱了。长孙氏出生于将门世家,从北魏至隋以来人才辈出,可谓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她的父亲齐国公长孙晟更是天下皆知的名将,不但有着“一箭双雕”的美名,更是让突厥闻风丧胆的国之栋梁。
长孙晟对自己的小女儿十分疼爱,小小年纪便想着为她议亲。长孙家族中的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觉得她睿智贤明,教出来的子女必然不会差,于是就劝说长孙晟让小女儿和唐国公家结下姻亲。
定下婚约是件喜事,但好景不长不久后的大业五年(609)长孙晟去世了。家中的继承人长孙安业对弟弟妹妹毫不留情,将他们赶出家门。小小的长孙无忌和长孙氏突遭变故,都十分无助,好在他们的母亲是当朝大员高士廉的妹妹,也万幸高士廉非常乐意接纳这无家可归的一家人。他们安定了下来,并且受到了高士廉的厚待,避免了长期颠沛之苦。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少时就是好友,有天高士廉见到李世民后立刻觉得这人气势非凡,他想起了长孙晟定下的那桩婚约,于是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就开始极力促成此事。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有此意,两个孩子自然要服从的。在大业九年(613),年仅十三岁的长孙氏,便与同样年轻,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了,没人能想到他们未来会那样恩爱,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太平御览》还记录了他们婚后一件非常神奇的事。说是长孙氏婚后归宁,住在舅舅家中,有天晚上,高士廉的妾室张氏突然看见长孙氏的房外有一匹二丈高的大马,且鞍勒都在。张氏大惊,立刻将此事告知了高士廉,高士廉也觉得十分神奇,找人来算了一卦,算完后那人感叹:“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这话不光高士廉听完后心中欢喜,周边知道的也是“咸敬异焉”。
此后长孙氏跟着李世民沉沉浮浮,一直做他坚强的后盾,用自己的能力为他斡旋。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她还常常出入后宫,就是为了减轻给李世民的压力。到了玄武门之变那天,她更是直接站了出来,鼓舞秦王军士气,《旧唐书》记载“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之后李世民登基,她也变成了长孙皇后母仪天下。长孙皇后喜欢读书,哪怕是梳妆打扮时也依然手不释卷,她渊博通达而又温柔贤惠,是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李世民十分看重长孙皇后,甚至经常拿朝中大事来询问其意见,但长孙皇后公私分明,不会直接回答,而是沉默不言,问得多了便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为由拒绝。如果李世民再坚持,那么长孙皇后就会彻底不予理睬,李世民贵为皇帝也无法让自己的妻子开口,往往也是十分无奈。
长孙皇后不干涉朝政不说,还一再劝阻太宗不要过于恩宠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这二人本是布衣之交,且长孙无忌不但是李世民的大舅哥,还是辅佐他登基的元勋,于情于理都和旁人不一样。李世民几度想任命其为尚书右仆射,但长孙皇后坚决不允许,她说:“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但李世民没有听。于是皇后就去劝自己的哥哥,没办法李世民只得退而求其次,给了长孙无忌一个至高的虚职。长孙皇后这才满意。
所以可见,虽然长孙皇后不直接干涉朝政,但也会委婉的引经据典来劝谏,比如说在哥哥官职的问题上就用了汉朝吕、霍外戚专权的典故。她的委婉如同春风,既能解决问题,还不会令人感到不适,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朝服进谏”,就另辟蹊径化解了太宗对于魏征的怨气。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年仅36岁。李世民悲痛欲绝,在看见她的遗作时甚至悲叹:“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帝后之深情可见一斑。长孙皇后言行得体,进退有度,是真正的“大女主”,“千古贤后”的美称非她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