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8)410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提起霍光和曹操,那绝对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牛人,前者因废立皇帝而成名,后者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妇孺皆知,同时,他俩也因自己的“壮举”而令自己成为了督促历代帝王勤政的绝佳教材。

一千多年后,大明万历初期的某一天,皇帝朱翊钧领着几个小宦官在宫中玩乐,恰巧被路过的母亲李太后撞见,李太后为了督促他好学、勤政就拿出一本教材翻到其中一页让朱翊钧好好读读。

这本教材的名字叫做《汉书》,而皇帝朱翊钧需要好好读读的那一页详细的记载了霍光废皇帝刘贺为昌邑王的整个过程。

读完这页后,朱翊钧顿时冷汗直流,他赶忙向母亲李太后保证以后一定不再贪玩。而他之所以会如此,皆因他认为朝中也有一个类似于霍光的人物存在。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这个人叫张居正,他是明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完整相权(军权、行政决策权、监察权)集于一身的“真宰相”,他还是明代历史上单独柄政时间最长的权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确实拥有成为霍光和曹操的潜质。

然而,张居正却始终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霍光和曹操那样的人物,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内阁不是明代法定的行政机构

明代内阁设立之初只是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临时机构,不仅阁臣群龙无首,而且还是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就连专属的办公场所都没有。

其后,虽然经过历代阁臣的努力,内阁拥有了专属的办公场所、也从翰林院中分离了出来、还确立了首辅制,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阁臣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任何法定保障,更加严重的是,内阁也不是明代法定的行政机构,它的地位、职权等没有任何明确规定。

这些情况导致了明代内阁始终无法成为朝廷中枢级别的行政机构,而阁臣的进退得失也要凭着皇帝的宠信与否来实现,若阁臣能获得皇帝的宠信,他的地位和职权就能获得极大的提高,反之,阁臣就什么也不是。

据此,我们也能明白,张居正之所以能独自柄政长达十年之久,不是因为他的内阁首辅之位,而是因为他获得了李太后和皇帝的充分信任。

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不要说成为霍光和曹操那样的人物了,只要他有一点类似的倾向,皇帝一纸诏书就能把他给换了。要知道在他之前的首辅高拱就是被一纸诏书给赶回家的;要知道嘉靖朝的首辅夏言就是因“勾连边帅”的罪名被杀掉的。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二、司礼监的存在

司礼监设立之初仅能干些洒扫之类的杂活,不能读书识字,更不能干预政务。之后,伴随着内阁权力的一步步提升,司礼监也被明代皇帝赋予了更多的权力。

明宣宗登基后,为了回报在国本之争中大力支持父亲朱高炽和自己的文官集团,只能进一步提高内阁的权力和阁臣的品秩。但是,深通帝王权术的他自然也明白,内阁权力的一步步扩张,最终肯定会影响到皇权,所以他决定要扶持一支新的可掌控的势力来制衡内阁。

这支势力的名字叫做宦官集团,其中被明宣宗重点扶持的就是原本属于内廷宦官十二监的司礼监。

明宣宗扶持司礼监的 *** 具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他不是简单得通过加权来提高司礼监的权力,而是通过让司礼监代替皇帝行使批红与掌印之权的方式来赋予其足以制衡内阁的实力。

可以说,从明宣宗时期开始,司礼监与内阁就成了一对“冤家”。本来,内阁在获得票拟之权后,已经拥有了行政决策权,可谁能想到半路杀出个司礼监,硬是从内阁手中分出来了一部分行政决策权。

这种情况下,如果张居正要想成为霍光和曹操那样的人物,就得先过了司礼监这一关再说。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三、内阁拥有的相权并不完整

张居正接任内阁首辅后,虽然成功的将包括军权、行政决策权和监察权在内的相权集于一身,并且还成功的将六部变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是他拥有的相权却并不完整。

首先来看看行政决策权。前文中已经说过,内阁的行政决策权被司礼监分走了一部分,所以张居正只是掌握了剩下的一部分行政决策权;

其次来看看军权。明代京师禁卫军的控制权在兵部手里,而各地驻军的控制权则掌握在隶属于监察系统的巡抚都御使手中。张居正虽然通过考成法的实施将禁卫军和地方驻军的军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由于明代是将军队的人事升迁、后勤保障、训练、征调、作战等权分散到了各行政机构中,所以张居正手中的军权不过只有人事升迁和后勤保障两项而已;

最后再来看看监察权。张居正就任首辅的万历时期,明代掌握监察权的都察院和六科早已沦为了朝中各派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有些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还会将自己的弹章明码标价,也就是说只有有钱就可以瓦解张居正手中的监察权,所以他掌握的监察权同样也不完整。

这种情况下,虽然有着大量的官吏对张居正俯首帖耳,但他们真正臣服的对象却不是张居正,而是在背后支持张居正的皇帝。

如此一来,张居正不要说成为霍光和曹操了,就连发展一些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亲信文武大臣都不可能。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张居正仅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风光而已,无论他柄政时间再长,只要皇帝不再信任他,一纸诏书就能令他黯然离场,所以张居正根本就成不了霍光和曹操那样的人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1/30201.html

“张居正为什么只是宰相?他为何没能成为曹操和霍光那样的权臣?” 的相关文章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对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为何急着拔刀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

吕洞宾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吕洞宾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吕洞宾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吕洞宾的生世,虽然正史中明确记载的不多,但我们还是能从有限的资料中发现一些线索。《岳阳风土记》载:“先生(吕洞宾)名岩字洞宾,河中府人,唐礼部尚书渭之孙。”这说明,吕洞宾原名吕岩,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唐朝礼部尚书吕渭之孙。吕岩自幼受到...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许褚当初和蜀汉五虎将中的四位交过手 其中许褚的胜败如何

许褚当初和蜀汉五虎将中的四位交过手 其中许褚的胜败如何

对“虎痴”许褚,跟蜀汉五虎将中的四位交过手,胜败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虎痴”许褚,跟“恶来”典韦齐名,是曹魏猛将里面的佼佼者。许褚不仅战斗力高,而且对曹老板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跟随曹老板东征西讨,九死一生。许褚、典韦是曹魏武将的战力天花板,蜀汉武将的战力天花...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是受人指使的吗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是受人指使的吗

关羽为何突然发动襄樊之战?是受谁的指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19年关羽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孙吴使者诸葛瑾的面怒骂孙权:“吾虎女焉嫁犬子?”,随后关羽还冒了一句话,“如不看在丞相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句话与他在白马...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赤乌...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